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同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山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数量较多;体育消费意识不强和缺乏锻炼指导,是影响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体育锻炼不可忽视的障碍.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 ;体育锻炼内容呈多元化 ;锻炼场所以家庭、本校体育场馆为主 ;时间选择以早晚为主 ;采用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以及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工作紧、家务忙。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 ;锻炼的内容呈多元化 ;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 (馆 )、小区、家庭为主 ;锻炼时间选择以早、晚为主 ;锻炼的形式是个人、与家人或者朋友、同事一起 ;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高校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余暇体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高校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余暇体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喜欢体育锻炼,且知道锻炼的基本知识,掌握一种科学锻炼方法。影响被调查对象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学习和场地设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广西高校高级知识分子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缺乏体育锻炼健身意识。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球类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为校体育场馆、自家附近空地。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教学科研任务重、时间不允许、有家庭负担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女性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1位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需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2%的女性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女性高级知识分子的锻炼项目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锻炼行为、锻炼需求各因子之间表现出高度的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471名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级知识分子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差,只有38%的人在进行着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与锻炼行为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高校合理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采取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等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部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目标不明确,不再组织常规性的课外体育锻炼;2.组织形式以自主锻炼为主,参与锻炼次数较为随意;3.体育运动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4.高校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够,建立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管理机构的总体比例不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健康检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长沙市高校480名在职高级知识分子(副高以上职称)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许多高级知识分子有不良生活习惯:熬夜人数较多,睡眠时间较短;不注意饮食习惯;缺乏科学的体育锻炼。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知识分子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州部分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体检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高校高级知识分子总患病率高达88.7%,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影响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不足。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及锻炼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振新  黄琳 《体育学刊》2005,12(6):55-56
对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和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锻炼内容多元化,锻炼场所以体育场馆、公园为主,锻炼时间以早、晚为主,锻炼形式以个人与自发小团体为主;体育消费投入较少.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缺少场地.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新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通过问巷调查法以及因子分析法,对女性大学新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解,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新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7大因子,分别是体育知识因子、个体客观条件因子、个体意愿因子、心理因子、体育锻炼习惯与技能因子、外部因子.设施因子,并且提出要充分重视可以控制与改善的因素,引导其发挥积极影响;注重对体育知识尤其是运动保健知识的传授,大力宣扬“健康第一”观念,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气氛。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一般体育知识了解甚少;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反差较大;教师体育人口数量极低;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锻炼场所主要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制约和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场地器材不足。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及行为状况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梁建平 《体育科学》2000,20(2):20-22
以重庆9所高校为例,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认识及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后认为:女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与普通妇女相比,不仅在观念意识上更具有现代知识女性的思想特征,而且她们把体育看作是一种社会公益文化,享有平等参与的权力,并从不同角度去加以思考。这反映出了高校女大学生试图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去努力展现自身价值。提出了加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引导及活动更好开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站,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学与用的衔接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员工对体育的认知态度较为积极,但与实际的体育行为存在背离现象,男女参与体育的动机着重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3个方面,呈现出多元化。体育活动已成为一些员工进行业务洽谈的平台,老总级人物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体育消费档次极高,员工学历由高到低,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郭可雷 《辽宁体育科技》2010,32(3):51-52,5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陕西省5个城市的750名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生理、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生理动机依次为增强体质和预防疾病、健康长寿、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动机依次为调节神经和摆脱烦恼、社会交往、维护自尊、自娱自乐、减肥和健美。并据此提出增进老年妇女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部分城镇知识分子体育锻炼和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河南省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部分城镇教科人员参加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现状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的知识分子属于我国“全国健身运动”中的一个弱势群体,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积极开展知识分的体育锻炼,增强脑力劳动的体质,有助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张俊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2):104-105,126
为研究螺旋藻对高中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的影响,以17名准备参加体育高考的高三男生为受试对象,进行四周运动训练,并服用螺旋藻,在训练期间对血清睾酮(T)、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服用"螺旋藻"后实验组受试血清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螺旋藻能抑制大强度运动引起血清CK活性升高的趋势;实验组受试的血BUN与对照组相比有降低趋势;实验组受试的Hb明显提高(P〈0.01)。提示服用螺旋藻能促进高中生新陈代谢,调节身体生理机能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是高中生良好的运动补剂。  相似文献   

20.
论家庭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培养体育意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对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家庭健康观念、家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营造家庭的体育氛围,积极投资体育,给子女足够的锻炼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向子女学习与传授体育锻炼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