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荠菜饺子     
早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又做了荠菜饺子,让我拿回家给女儿吃。每次从母亲那儿拿回一袋袋荠菜饺子,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愫萦绕在心头,让我无法平静……我自幼体弱多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常做些荠菜素馅饺子给我补充营养。阳春三月,母亲领着我和弟弟去挖荠菜。"春在溪头荠菜花",嫩嫩的荠菜,鲜绿绿的,菜地里、田埂上随处可见。母亲教我用小刀沿着荠菜的根部插下去,再轻轻一挑,一棵荠菜就挖出来了,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  相似文献   

2.
石鲁芳 《新读写》2023,(3):42-43
<正>荠菜卿卿(1)开过花的泥盆里,不知何时,竟冒出一棵荠菜来。等我发现时,荠菜已很荠菜的样子了,碧绿粉嫩,活活泼泼,直把我的花盆当故乡。我没舍得拔去,一任它自由生长,等着它开花。辛弃疾写,春在溪头荠菜花。在我,是春在泥盆荠菜花了。(2)因这棵荠菜,家里的对话又多了许多。常常是在茶余饭后,我和那人踱步过去,站定在花盆前,四只眼睛齐齐地,笑微微地看着这棵荠菜。荠菜肥嘟嘟的,  相似文献   

3.
初春的荠菜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天来了,荠菜绿了。荠菜是我们家乡人常吃的野菜。清明前后,春风吹拂,冰雪消融。荠菜悄悄地从泥土中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密密地生长在田野中。这时,妇女和儿童  相似文献   

4.
关于荠菜     
弓木 《现代语文》2007,(5):F0004-F0004
我的记忆里,荠菜是兄长的传说、母亲的叹惋餐桌上却难得一见荠菜是一个很滑稽也很深刻的话题在母亲的回忆里荠菜难以下咽却能充饥,荠菜与饥肠辘辘的岁月有关在兄长们的记忆里荠菜能决定他们的贡献当时的河边或田间一棵也很难觅见,挖回半筐就能换来全家人的笑颜听说,现在的荠菜已经富贵不再散落在民间住进了温室一年四季叶肥苗繁如同芍药牡丹关于荠菜@弓木~~  相似文献   

5.
荠菜迎春. 春天里,最早醒来的是荠菜.当柳枝还未来得及抽动,其它小草还未萌发,荠菜,就破土而出,为大地镶上最美的绿色.小河边、沟渠旁、田埂上,满是的.颜色一点点加深,淡绿、青绿、深绿、墨绿;个头也一点点变大,它不断地从心中抽出叶子,一点点地摊开,一点点地舒展,最后从自己的额头上顶出一朵洁白的小花.  相似文献   

6.
许博渊 《科技文萃》2005,(7):171-173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稼轩在这里既是抒情,又是写实,荠菜的生命力确实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相似文献   

7.
挖荠菜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老师带我们去民俗园挖荠菜。我们来到了民俗园的院子里,把早已准备好的铲子、塑料袋都拿了出来。“同学们,开始挖荠菜喽!”随着李老师的一声令下,同学们便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看!有的同学一手拿着“荠菜样品”一边比照一边找,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荠菜,荠菜,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苦难的童年,抒发了摆脱屈辱生活的喜悦心情.并对这种喜悦心情,不为孩子们所理解表示了忧虑,进而发出了不能忘记过去的呼吁.这篇散文有叙事、有议论,而两者又是互相结合的.文章的叙事部分由五个生活片断组成:(1)财主家胖儿子的嘲笑.(2)地主大管家的追打.(3)解放前挖荠菜的喜悦.(4)解放后挖荠菜的心情.(5)全家吃荠菜时的心情.  相似文献   

9.
挖荠菜     
“龙龙,想吃荠菜不?明天我们挖荠菜去。”周末的晚上,妈妈坐在床前对我说。啊,荠菜,那清香、鲜美、可口的荠菜,我怎能不想吃呢?每年阳春三月,荠菜刚刚长出几片叶子,水灵灵的,清翠欲滴,又鲜又嫩。放到口里嚼一嚼,清凉凉、麻酥酥的,像吃了块薄荷糖,清爽宜口,沁人心脾……想起荠菜,我口头似乎仍余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滋味     
大嘴:春天到了,小草儿绿了,小花儿开了,小溪流哗啦啦地唱起了歌儿。春游的路上,除了小花、小草、小蝴蝶,还有一种特别的滋味——野菜!你也想尝尝春天的滋味吗?快来认识它们吧!报春菜:荠菜“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咏荠菜的名句,道出了荠菜这种野菜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荠菜的叶子呈羽状分裂,花是白色的,嫩株、嫩叶都可以当作蔬菜食用,全草均可入药。荠菜的味道清  相似文献   

11.
《同学少年》2013,(4):25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每年这时,奶奶便用荠菜煮鸡蛋,据说吃了能清热解毒,平安吉祥。每年,奶奶都看着大伙吃得干干净净才安心;今年,我有幸随奶奶一起来到田野挖荠菜。荠菜花不用寻,田野里处处都是。碧绿的茎叶,繁星点点般的小花,一下子绿了我干涸的眼,润了我枯萎的心。奶奶小心翼翼地蹲在田垄边,将荠菜一株一株地拔起。为什么要拔呢?奶奶  相似文献   

12.
荠菜饭     
夏历二月初二,我们温州农村有吃荠菜饭们温州农村有吃荠菜饭的习惯。据说荠菜饭可以防治皮肤病,所以民间有着“吃了荠菜饭,疥疮生弗着”的俗话,况且这荠菜饭还得到下江南的清朝乾隆皇帝的连声称赞。今年二月二前夕,妈妈从意大利回国探亲,我又可以一饱口福了。中午,妈妈开始了工作。她先是仔细地清洗荠菜,洗好后,把荠菜按在菜板上,用菜刀切成一段段的,“吱吱”声音真是美妙悦耳。切完菜后,妈妈又点起了火,往锅里放油,随着油炸声,倒进切好的荠菜,“嚓嚓”声立即响起,接着倒进准备好的冷饭,又放进了一些调料,一边混炒,一边…  相似文献   

13.
教《挖荠菜》时我干脆把学生带到郊外结合课挖了一回荠菜,吃了一回荠菜。那景那情、那滋那味,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4.
小君:   在这封信里,我想和你谈谈对学生的尊重.   我看过一篇作文,是写语文教师带学生野外活动挖荠菜的.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对上好上活张洁的&;lt;挖荠菜&;gt;一文大有裨益.事实上,大家挖得也很开心.可到最后,教师一声令下,把学生挖的荠菜全都拿走,回家自个几做菜吃.作文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该学生对教师的蔑视和憎恶.……  相似文献   

15.
荠菜实在是个奇妙的东西。很多城里人五谷不分,但偏偏能认出这种不起眼的野菜。早春三月里,荠菜的清香伴着春风吹入人们的心扉,也吹开了我的荠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说起荠菜,似乎总离不开春天,荠菜俨然成了报春的使者。其实这是对荠菜最大的误解。荠菜先春而萌,“拨雪挑来叶转青”,其生长时间可以从十一月持续到清明前后,经得起冬天的寒霜冷雪,耐得住春日的气温多变。虽说我是个地道的农村人,但之前对荠菜却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7.
上巳节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荠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汉朝时,三月上巳的风俗在宫廷和民间都非常流行,估计其受欢迎程度和我们当前的圣诞节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老年教育》2011,(4):53-53
荠菜被称作春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与春天常见蔬菜相比,荠菜的草酸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荠菜中的钙、铁等物质相对也更易被人体吸收。荠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9.
荠菜漫谈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代诗词家辛弃疾的这两句诗,道出了荠菜的两个特点:一是先春而萌,为最早返青的报春菜;二是伏地而生,任风吹雨打无所畏惧。荠菜极耐寒,能忍受短期零下8℃的低温,似松竹一样坚贞,适应能力很强,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荠菜属十字...  相似文献   

20.
春光明媚,杨柳青青,莺飞草长。踏春吃春,是从我奶奶的祖辈传下来的一个习俗,图的不只是一口嫩鲜。"在古代,就连皇帝也特重视这开春第一口。"春天吃春菜,春菜在香、味、色等方面不仅要求清淡、素雅,而且要突出春的颜色——绿。吃春菜的首选蔬菜,非荠菜莫属。"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的诗句是关于荠菜最美的诗。民谚说:吃了荠菜,百蔬不鲜。荠菜的鲜美,非一般菜蔬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