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电教事业的发展,电教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创造意境,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教学中有些课文要在特定的氛围中去学习,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九义第四册课文18《葡萄沟》一文中,低年级学生无法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如果出示幻灯片: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葡萄美景时,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2.
浙教版第五册《葡萄沟》的配套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题,先让学生听写课文中描写葡萄成熟时的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然后要求学生“从描写葡萄的句子中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给下面图画上的葡萄涂色”。学生饶有兴趣地拿出彩色笔,把图中的葡萄涂成红一粒、绿一粒、紫一粒、白一粒的,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看着这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我总感觉不是滋味,成熟时的葡萄难道真像学生所描画的那样花花绿绿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教学程…  相似文献   

3.
<正>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及教者着眼训练点的不同,我个人认为学与练的巧妙结合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模仿1.模仿课文优美的语言。教学《葡萄沟》时,我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语言"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4.
一、是过分“热心”的教师? 传统的由教师“主宰课堂”的遗风,和当下追寻课堂“精彩”的迫切心态,都会让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过分“热心”,常常考虑自己如何教得出彩、方法时尚。我曾听一位教师上《葡萄沟》一文,课始,教师从“葡萄”两字的学习引入,比较两个字的异同;接着让学生说说“葡萄”和“葡萄沟”有何不同;然后问“葡萄沟在哪里”,让学生找出文中三个地名——葡萄沟、新疆、吐鲁番,并让学生把这三个地名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其实这些环节的教学,只要让学生读读课文开头一句话“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便什么都明白了。我想,这位热心的教师不会是怕学生读不懂这个句子吧,也许总想在方法出新、引人眼球上下点工夫,否则干吗花那么多时间在这既非课文重点,也非难点之处呢?  相似文献   

5.
情系葡萄沟     
第二自然段:“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相似文献   

6.
课堂回眸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中有一句相当优美的语句:“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葡萄颜色的多而美。我曾听过两位教师执教这一课,她们都对这句话进行了重点分析。请看第一位教师对这句话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情系葡萄沟     
[教学内容]   第二自然段:“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  相似文献   

8.
《葡萄沟》一课围绕“文眼”(课文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介绍了葡萄沟出产水果多,那里的葡萄品种多、颜色美,老乡热情好客以及葡萄干色鲜味甜.教学时, 以词句训练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线索,紧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文眼进行导学,使学生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激发其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9.
《葡萄沟》一课讲读设计□吉林王显才教学目的:1.通过本深教学,使学生理清新疆的葡萄沟以及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的各自特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疆的思想感情。2.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训练学生说完整的句子。3...  相似文献   

10.
教例:二年级《葡萄沟》师:大家读第二自然段第3句话。(学生自由读)师: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葡萄成熟了,什么颜色都有,红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生:我看到了一大串一大串葡萄挂满了架子。师:大家看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你们喜欢这些葡萄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葡萄的喜爱有的陶醉地读,有的用彩色笔画,还有几个到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师:(板书“五光十色”)现在大家知道“五光十色”的意思了吗?生:五光十色就是有许多种颜色。生:五光十色就是五颜六色,闪闪发光……师:…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案一、出示课题,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3.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二、检查自学情况1.指导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疆、蜜、够”。2.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让学生练习说“葡萄沟在什么地方?”3.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4.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这一段,说说葡萄沟产哪些水果?2.填空练习这段话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第三句话是按水果成熟的___顺序写的,写出葡萄沟水果___的特点。3.葡萄沟那么…  相似文献   

12.
家长开放日     
今天是我们二年级段的家长开放日,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乐开了花!一大早,我们穿戴整齐,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到来。不一会儿,爸爸妈妈们就陆陆续续地到了。第一节是数学课。沈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枯燥无味的加减乘除都变得生动有趣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纷纷举手,回答也特别响亮。第二节是语文课。陈老师娓娓动听的描述,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葡萄沟。我们深情地朗读,个个都陶醉在葡萄沟的美景之中。呵呵,看着图中一大串一大串的各色葡萄,馋得我连口水也忍不住要流出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地合上…  相似文献   

13.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整个课堂策划为一次妙趣横生的游戏。一、我从激发兴趣入手,观看了全国的政区图,带领学生一起踏上去新疆的旅程。知道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和新疆的地理位置,逐渐让学生进入到新疆的情境之中。二、看到课题后,学生读题、质疑,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一条主线:葡萄沟在哪里?这里为什么要叫葡萄沟?葡萄沟里的葡萄多吗?那里的葡萄是什么样的?葡萄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带着问题浏览了课文,自己初步就所提问题作了一些简单的、概括性的回答,理清了课文主线,抓住了统领全…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葡萄沟》,我在课前作了这样的预设: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谈谈“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以此引发他们多读描写葡萄和葡萄干的语言,再让学生选择重点内容———“葡萄干”,创作广告语。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个都很踊跃:生A:葡萄沟的葡萄真多呀!生B:葡萄沟的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生C:葡萄干的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非常有名。这些体验都是我预想到学生应该回答的,课堂朝着我的预期顺利地发展着。这时,学生D站起来说:“我对课文中‘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好’字印象最深,一个‘好’字涵盖了几个方面,不仅仅指葡萄好,…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化论坛》2011,3(4):137-137
随着一帧帧吐鲁番“葡萄沟”的精美照片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新疆16个地州100多个远程“双语”教学实验点的少数民族学生们开始同时聆听新疆重点中学教师阿依努尔的初中汉语课《葡萄沟》。这是新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边远地区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6.
设身处地,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所处的地位上思考问题。心理学上叫“心理位置互换”,简称“心理换位”。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能够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课堂教学体现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问的特殊关系,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进行“心理换位”。下面以《葡萄沟》为例,略加陈述。一、探究文路做到“胸中有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葡萄沟》一文图文并茂,作  相似文献   

17.
《葡萄沟》一课主要是介绍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葡萄成熟时的景色怎样,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如果按课文内容平铺直叙地讲,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好这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吃葡萄的特点,利用五彩缤纷的灯片,采取情景教学直奔课文内容。 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我又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轻而易举地揭示了课题:葡萄沟。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新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接着再问,“你们想不想去新疆葡萄  相似文献   

18.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猜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结着水晶铃。”学生猜出是葡萄后,我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就引出了课题。我让学生先看课本上的插图,凭借插图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然后,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第一自然段时,我说:“同学们,我们去葡萄沟看看吧,葡萄沟在哪里?那里出产什么水果呢?让我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我用灯片指导学生弄清“新疆、吐鲁番、葡萄沟”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通过…  相似文献   

19.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三、细读课文 ,指导朗读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1 学习第一段。(1)学生读第一段 ,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葡萄…  相似文献   

20.
围绕目标,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九义”小语教材第四册第23课《葡萄沟》教例评析平南县教研室徐小玲【教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