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中关注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时代赋予家庭教育的使命,也是儿童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儿童创造潜力的开发效果及培养方向也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本文从创造力分析人手,以幼儿创造力特点为依托,构想创造力发展的家庭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通过抽象和概括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往往带有强烈的探索动机,经历存疑、假设、推理、顿悟或验证等阶段,达到对新事物的认识,解决一些前人或自己不曾解决的问题,因而表现出独创性。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没发好奇心、来知欲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常常兴趣盎然地凝视蚂蚁搬家.在雨中寻找甲虫躲藏的地方。这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好奇心驱使儿童去观察世界,了解一切新异事物。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全球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及有较强应变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要培养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这个世界便会失去光彩。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在接触周围事物时,大脑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特殊的想法,这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征,人们称之为童心。既然孩子有着丰富的想象能力,为什么很多孩子的作文却显得空洞、千篇一律呢?我想,其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想象能力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受到束缚。孩子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中居于重要地位。可以认为,创造过程就是好奇心与思维过程有机结合的表现。如何提高人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力的重中之重。好奇心是创造过程的基础,当一个人的意识性超过了他原有的知识范围时,他的内心便会充满着极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愈强,人生就愈有创造性。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浅薄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为富于创造性的思想。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对束缚手脚的旧习惯进行挑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愿意体验充满矛盾的新奇事物,对新奇性充满渴望。贝弗里奇指出:“也许,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最基本的两条品格是对科学的热…  相似文献   

5.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和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儿童进行创新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应该加强利用,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2)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儿童知识有限而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求知欲,这是创新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由多种能力组成的,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及个性、品格的统一与综合,是一系列连续的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更科学地表达为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的想象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那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以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教学论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存在明显的偏颇:把创造力的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外在的创造新产品、新成果的能力的培养。对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是其基本原因。无论人类还是人类个体,其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自我产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的成长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体现主体能动性的儿童自主活动。人类和人类个体智力的本质都是创造,智力即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束缚少,对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一名教师,应通过教学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新领域,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一种推动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满足已有的认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总是寻找一种最新的、最完善的方法进行活动,由此也就产生了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逻辑思维轻创造思维,以智力取代创造力等问题,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循规蹈矩、缺乏创新能力。创造力并非天生,它是人们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高中学生思维尚未形成定势,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是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最好时机。下面谈谈笔者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做法和粗浅体会。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刚接触高中生物的学生对奥妙无穷的微观世界、千变万化的生物现象以及生物高科技等均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开展的科学教育是启蒙性的。儿童是天生的发现者,他们对科学世界的诸多事物都充满无穷的想象和好奇。保持和发展少年儿童对科学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无穷的科学创造力,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伟琴 《学周刊C版》2011,(4):157-157
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然而创造力不会自然地表现,而要靠精心的培养和努力的挖掘,这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明显。因此,以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就成为其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3.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未来的教育将更加重视创造、自由、和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教会孩子创造。那么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求知。而求知欲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从好奇心发展来的。创造是什么?创造是将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带上前来,是使一个原来没有的东西呈现出来,是“无中生有”。而创造力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从好奇心发展而来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如何珍惜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呢?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利用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的好奇心更进一步转换成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以及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地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好奇与兴趣     
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这些都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起点。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烈,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好奇心的表现,也正是创新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探索性行为是儿童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创造活动的巨大动力。训练儿童的探索性行为就要为儿童创设安全、自由、宽容、理解、鼓励、支持的环境,拓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让儿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探索、去创造。  相似文献   

17.
在未来社会,可能没有什么能力会像创造力那样和个人发展及事业成功息息相关了,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共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人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对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头脑灵活而且有良好的变通性,平时总是充满自信地处理与解决实际问题,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得比较好。创造力同其他能力一样,也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往往不体现在创造产品上,而是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重新形成新内容、新形象,从…  相似文献   

18.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求知欲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培养创造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9.
构成人的创造力的因素很多,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新奇、独特、流畅,其表现为思路开阔,不受别人的见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局限,能迅速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新联系,富于想像。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像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根据本人多年的从教经验,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桥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能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文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老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意义,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地向学生说明学习语文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