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教师间的知识共享与否及共享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影响到教学团队质量的好坏。笔者从教学团队的概念入手,对教学团队中可共享的知识及特征、教学团队中知识共享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转变教师行为方式”中体现的教学策略 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轻负担”一定要从转变教师行为方式人手。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必然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更深层次转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学实施中的默会知识和教学对话中的明言知识相互转化对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美国某高校参加翻转课堂工作坊的六位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实践经历展开叙事研究,可望实现解决知识创生螺旋(SECI)中“薛定谔猫悖论”之目的。以SECI模型为“外螺旋”,在两两相邻的“社会化”“表征化”“联结化”“内在化”知识状态中分别嵌入“内隐架构”“对话传播”“迁移吸纳”“练习创生”的“内螺旋”,形成“知识创生双层螺旋”能更清楚地展现高校教师积累、生成、运用、创新实践性知识的实然“全貌”,亦可为我国新时代激发教师实践智慧,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弘扬立德树人信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螺旋“校企合作”模式对高校和企业合作具有极强的驱动力,然而在此种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障碍。基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视角,本研究认为高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要明确办学方向,整合学校科研团队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合作渠道,并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以“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综合评价。具体地说包括教学环境创设的策略和方式、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策略和方式、师生的交往状态和方式、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和效果等。评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策略,促进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因而,走进新课程我们更需要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评课标准和方式,更需要以促进师生共创共生、共享共进、共同发展的价值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了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含义、类型,分析了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分离的原因、以及影响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因素基础上,侧重从转化的路径模式、途径方式和干预策略等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有效转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了教师教育观念及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含义、类型,分析了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分离的原因,以及影响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因素基础上,侧重从转化的路径模式、途径方式和干预策略等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有效转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走了一条面向个体成长的路线,即以个体成长最终达成整体提升的路线,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日益面临瓶颈。以“双元结构教师小组”为新机制,使企业转职教师和非企业转职教师均在团队发展中交互影响、螺旋提升的效果良好,不失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种新思路。基于团队螺旋提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在合作机制建设、项目化运作、评价体系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三段转化式”教学中的“转化”它不仅是策略层面,更是拓展到认识论、本体论层面。其内在的逻辑和伦理包括三个方面:转化是对教学的重构,指向管理;转化是对知识的增值,生成素养;转化是对生命的回归,走向实现。“转化”是“情境学—计时练—对比讲”的逻辑内核。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研究和探讨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发展和完善,使学生成为自主发展和自我建构的学习主体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指导策略,也即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学策略中最直接、最直观的行为,也就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可见,指导策略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本文尝…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学形态是平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是途径。在这个平台上能有效地实施以“任务为载体”的教学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建构其知识和能力,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实现学生学习由再现思维向创新思维提升、教师教学由知识传授向智慧培养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总体上有所提升,但是许多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上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的风险依然存在。行业高校作为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在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方面存在着技术研发动力不足、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低等困境。以产学研“三螺旋”理论为指导,依据“知识—生产—产品”的逻辑,行业高校需要在基本研究、共性技术及成果转化三个阶段探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协同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应创新路径,共享阅读成果、共创教学情境、共修教育技术、共研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工具和新的教学策略,使教师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可视化,进而达到增进理解,凝聚力量,将个体成长融入团队建设当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学行为改变是教师改变直接且有效的方式,但当前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存在着无合作、无证据的弊端,需要寻求教研策略突破。引入混合循证教研策略贯穿课前运用数据证据,课中生成数据证据,以及课后优化数据证据的全过程,形成循证教研的闭环。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教学行为得到优化,思维导向的“双主”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且教学行为的内生动力,即实践性知识也得到增强。研究证实了混合循证教研策略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支持的教师校际协同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已有的教师培训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如何取长补短,结合各种培训方式形成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根据混合学习、协同知识构建及群体动力理论,网络支持的教师校际协作教学策略包含三个发展阶段:网络支持的混合培训、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知识向教学能力迁移、协作教学与教学创新。实践研究表明:网络支持的教师校际协作教学策略能促进师生协作交流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范型—言说”是后进生转化教学策略的逻辑发展,其逻辑起点是西方四种后进生转化教学策略。进而,笔分析了它们的针对性、局限性及其发展方向:就针对性和局限性言,前三种策略彰显了个别化教学,忽视了反思性教学,后一种策略强调了元认知,但割裂了元认知与认知内容;就方向言,一是认知与行为研究结合,二是有效性与反思性教学结合,三是元认知与认知结合。在此基础上,笔还论述了“范型—言说”的前提假设和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7.
教师队伍是支撑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以组织行为学为理论研究视角,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具有高水平、结构化、创新性、协同性等特征。当前,职业院校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仍存在重项目立项轻整体规划、重团队建设轻制度改革、重成果产出轻机制建设等问题。对此,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确立一个高水平目标,通过夯实“加强党的建设”“校校企协作”“机制建设”三项基础性工作,以“教育教学”“科技服务”工作创新驱动教师能力建设,实现教师能力素质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中国教师专业发展正在从“教师培训”的固有模式转向以深度学习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教师学习”。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具有超越合作、协作等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和运行特征,是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深度学习的自组织系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深度学习的生成具有重要的支持功效。从“社会文化—活动”理论的视角来看,基于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的教师深度学习机制遵循“由外而内”的路径,是参与共同体实践、模型重构和理论生成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这三方面动态整合在从问题聚焦、实践分享、情境创建、协同探究到集体反思的整体过程之中,本质上是接纳、内化、转化、外化、升华的螺旋上升,具有整合性、互动性、连续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跨校教师团队既要营造宽松环境,激励模式创新,又要规范管理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既要选好团队带头人,使团队有凝聚力,又要兼顾各校师资特点,做到成员的合理搭配。跨校教师教学团队通过同课异构方式设置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大纲,制作教学课件,对比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策略。跨校教师科研团队可以以联合申报各级各类基金项目的方式,实现联盟院校内部师资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提高经济学研究生创新应用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成果导向教育)育人理念,强化需求牵引的问题导向意识,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地方实际需求、学生个性需求为导向,育人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搭建“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交叉协同的培养载体,实施“知识—能力—素养”持续强化的培养方式,创新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