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天津市幼儿(3~ 6 岁) 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市1736名3~6岁幼儿进行14项形态、机能、素质指标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处理,筛选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采用百分位数法进行等级划分,形态机能素质各类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8%、27%、45%。本研究完成了天津市3~6岁幼儿体质综合评定标准,可对幼儿基本形态、心血管呼吸机能、神经系统反应功能、身体素质进行科学评价,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现状进行综述。目前研究主要从身体素质训练手段、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标准制定三个方面着手。部分学者运用层次分析法、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评价指标的选取多为力量、速度、较为少见。评价标准的制定多采用离差法及百分位法.建。耐力、柔韧、灵敏等五大身体素质,对平衡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项身体素质评分标准和等级评分标准的构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1985年和1995年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0年来男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而女大学生身高与胸围却显著降低。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力量、速度、下肢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提高,但耐力素质显著降低。大学生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低下的比例较大,肥胖检出率逐年增多。据此提出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对2005年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大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与其身体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揭示了大学生BMI与其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BMI等级大学生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肥胖、超重和体重过低都会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BMI正常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好于BMI偏低或偏高的学生;BMI偏低的学生身体素质又好于BMI偏高的学生;BMI偏高的主要影响是使学生的耐力、速度和相对肌肉力量素质下降;BMI偏低会使学生的力量素质和柔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1.大学生体质检测、标准及其意义(1)大学生体质与体质检测判断一个学生身体素质时,首先,必须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判,如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等;其次,通过规定的身体活动方式,如握力、台阶试验等,借助科学的试验方法,个性化地测试并判断学生基于第一素质表现出来的身体综合能力,即第二素质;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和评判标准,结合大学生基本素质和第二素质的证券结果给每个大学生一个评价综合身体素质的主人指标。(2)大学生体质检测的标准明确地树立了以突出“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和体质检测的宗旨。在综合大学生身体条件和体质监测结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南特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海南特区大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以 1998年海南特区大学生 2 0 0 0人体质调研数据为样本 ,使用百分位数法制定了海南特区大学生身体素质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财政学院近几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分表》对比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特别是耐力、力量素质下降更为明显。对此提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实施中逐步暴露出的一些不足之后处,针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从而进一步证明完善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研究和探讨新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天津大学幼儿园3~6 岁幼儿体质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津市幼儿体质评定标准,对天津大学幼儿园幼儿的形态、机能、素质等体质指标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身体形态指标优于天津市区幼儿平均水平;部分指标优于日本幼儿平均水平;身体素质低于美国同龄幼儿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目的与意义通常,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是不平衡的,做为一个体育教师,如何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和综合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这是很值得关心和研究的课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时提供了较客观的依据;同时,学生通过对照本评价标准,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素质水平,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等级标准进行分组教学和  相似文献   

11.
石颖颖 《精武》2012,(7):9-9,11
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设计针对大学生体质特点健身运动处方系统,提高大学生健身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和评价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学生步行量与体质的关系,建立大学生步行量参考标准;方法:使用计步器调查302名大学生1周的步行量,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采用Person相关法分析步行量与各项体质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建立大学生健康步行量参考标准;结果:大学生步行量与BMI、台阶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及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之间有低度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可建立台阶指数及格、肺活量体重指数及格和体质健康测试及格所对应的步行量切点;结论:11 000步/天可作为大学生步行量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大学男生"体质达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以对人的体能评价为主 ,未将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显然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本研究对浙江省大学男生体质状况进行分析 ,为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向以“体质达标”评价为主的转轨提供评价标准而服务 ,探索适合大学生“体质达标”综合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心肺耐力于大学生的意义进行分析和表述。心肺耐力是健康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诸多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肺耐力现状堪忧,心肺耐力对大学生心生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心肺耐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相关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19~22岁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进行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应增加“皮脂指标”和“台阶试验”;我国大学生体质评价体系指标中刺激强度较大的耐力性指标和容易受精神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的指标的可靠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探索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对体测结果关注的概念及维度进行界定,自编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问卷》,并修订大学生《锻炼坚持性问卷》,运用这两个问卷对12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显著相关,体测结果关注可以预测锻炼坚持性。其中,体测自较关注是预测锻炼坚持性及努力投入与情感体验因子的主导因素,《标准》评价关注最能预测锻炼行为。研究发现了体测自较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重要意义,建议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通过结果性评价满足学生对《标准》评价的关注,更要重视通过体质增值评价提高学生对体测自较的关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锻炼坚持性。研究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教学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MEC)探索大学生户外休闲登山的体验价值,并建立其在“属性-结果-价值”上的关系链结。采用阶梯访谈法对58名大学生户外登山者进行访谈,并运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绘制阶层价值图。结果发现:(1)大学生休闲登山者体验价值的来源较为多元,不仅追求积极生活、自我实现和强健身心3项个人价值,还重视团队协作和环境伦理两项社会价值;(2)大学生休闲登山者在追求最终价值时,体验到的结果除了运动健身和增进友情之外,还包括正面情绪、感悟自然、压力调适和挑战锤炼等心理性结果;(3)大学生休闲登山者重视壮丽风景、体能活动、步道特性、人际交往等属性,并成为其获得生理、心理、社交等多元结果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高校普及发展武术段位制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关系着武术未来的兴衰。现行的武术段位制在高校中存在着缺乏推广和普及;晋级标准不太适合大学生;收费标准偏高;高校考评点不多等问题。文章提出加大教学与比赛力度;完善段位制教学体制,另设考段费用标准;增加考评点和考试次数,适当降低申报机构条件等对策,以促进武术及段位制在高校的推广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江苏高校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级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生活方式良好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程度呈现二年级得分最低,三年级最高,一、四年级居中的状况。建议:增加高中毕业生综合体育素质评价在高考环节中的比重,加强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积极建立科学的个性化运动处方网络体系和校园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互动评价机制,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第三方评估,构建学校、社区相联系的大学生体育组织体系,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