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各级水平的田径教练来说,间歇训练的概念并不新鲜。有数种有效的方法用以实施间歇训练计划。正如超负荷原则也可以应用到类似举重运动员的活动中一样,超负荷原则也可以应用到径赛运动员的间歇训练中。超负荷原则应用到间歇训练时可以通过控制五种变量来完成:1)间歇训练的速度和距离;2)每次训练课期间的重复次数;3)两次间歇训练之间的调剂间歇或者时间;4)调剂间歇  相似文献   

2.
提高训练负荷强度是现代中长跑训练的趋势;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不间断的长时间跑、间歇跑、比赛训练三种方式。其中不间断的长时间跑包括匀速长跑、快节奏越野跑、法特莱克跑、变速越野跑;间歇跑包括有氧间歇跑、松散间歇跑、间歇变速跑、间歇短跑等。这些训练手段可以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有氧一无氧混合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最大耗氧量速度(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 000 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 min70%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O2max、O2max、3 000 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 000 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O2max作为强度指标进行中长跑训练,在受试者有氧能力的改善和3 000 m跑成绩的提高上,间歇训练优于持续跑训练,尤其是30/15组间歇跑训练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几乎每个田径教练员都有自己的间歇训练计划,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美国一些大学的田径训练中,利用几人之间的交替跑来改进和提高间歇训练效果,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交替跑的时间、每个人轮换的次数和距离都可以变化,它可用于短跑、中长跑和长跑运动员甚至还可以用于田赛运动员跑的训练。这种跑可以增强自信心。在整个训练周期,每周最多可进行两次交替跑训练。  相似文献   

5.
最大耗氧量速度(vV.O2max)作为中长跑训练的一个强度指标可以有效地用来制定中长跑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的训练计划和评定日常的训练效果。研究目的:通过4周vV.O2max强度的间歇训练和持续跑训练的实效性研究,首先是验证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对于提高受试者的有氧耐力方面是否优于持续跑训练;其次来评价高强度的间歇训练跑30/15组与15/15组在4周训练后对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和3000m跑成绩的效果优劣。研究方法:男性田径运动员18名,随机分成3组:1)40min70%v.VO2max持续跑训练组(A组);2)间歇跑15/15训练组(B组);3)间歇跑30/15训练组(C组)。训练前、后测试指标:vV.O2max、V.O2max、3000m成绩测定。研究结果:1).VO2max:间歇跑组(B组和C组)训练前、后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A组训练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2)vV.O2max:间歇跑组训练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的的提高(P<0.01),而A组训练前后无显著性差异。4)3000m跑成绩:C组训练前后有非常显著性的升高(P<0.01),A组和B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用vV.O...  相似文献   

6.
间歇跑训练,是由一组或几组每次跑后有一限定间歇时间的重复跑组成。其训练价值已得到广泛的认同,成为径赛项目运动员经常采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时,甚至一些健身跑者也经常采用这一方法。如何根据练习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一堂间歇跑训练课的跑速、距离、重复次数以及间歇时间等四大要素,目前还不能以准确的量化方法来表示。我们在教学训练实践和学Z研究中发现:《计算训练法》一书可以为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具体的、准确的、量化的、适合个人特点的间歇跑训练课时计划。它对于任何水平、任何项目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
通过剖析克莱德·哈特教练的周训练计划,从专项跑能力训练、200米短间歇跑、力量训练、准备活动、训练总时间等5个方面找出其训练理念的创新点.认为克莱德·哈特教练制定的周训练计划模式化,但要求却不断提高,形式多样,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课训练计划时间短、节奏快、效率高;注重专项跑能力的培养,周一~五都安排跑的训练.根据队员的训练水平,采取"金字塔"训练模式,不断提高训练要求;重视整堂课训练强度的叠加,对分段速度要求非常高,在训练中采用分段报时器进行控制,并严格控制单次跑的强度和间歇时间;在安排力量训练方面手段丰富,组数少,间歇时间短,节奏快,重视上肢力量和平衡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岩 《体育科技》2011,32(3):53-55
为了解大强度间歇训练对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全速跑心率及血乳酸的影响,对入选第十七届江苏省运动会田径决赛8名少年组男子运动员实施5周90%左右运动强度的间歇训练,观察400m全速跑前后各阶段的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结果显示:5周90%左右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少年男子运动员400m跑糖酵解系统供能和机体恢复期的乳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4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关键是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一般性间歇训练,大强度间歇训练和反复跑练习方法以提高400米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陈萍高原训练计划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训练方法的研究,探讨了陈萍高原前、中、后训练方法、计划安排的特点。研究表明:陈萍高原训练的特点是上高原前强度小,训练量大,主要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方法;上高原后训练量略有减少,经过两周的适应期后训练强度增加,并以混合氧训练为主,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等训练方法;下高原后的前一周以一般耐力训练为主,采用持续跑的训练手段,赛前的专项训练以无氧为主,运动量减少,在训练手段方面,主要采用间歇跑、重复跑为主,兼有氧耐力为辅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正> 所谓上坡跑是指在有一定坡度的路面上向上跑的运动方式。教练员应根据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的要求,合理安排上坡跑训练的长度, 一、上坡跑的安排 1.训练安排 上坡跑训练最好安排在冬训期间。负荷应保证占整个冬训总跑量的30%-50%,强度保持在80%以上。可采用120米、150米、200米和300米等几种段落。每次练习中间要保持一定的间歇时间。间歇时间一般控制在1分钟左右。训练的节  相似文献   

12.
鉴于女子的生理机能和男子不同,在安排女子中长跑训练时,应该如何考虑其差别呢? 是耐力跑训练还是间歇训练? 现在世界优秀是跑运动员采用的训练手段,大致可分为耐力跑训练和间歇训练两种。根据西德科学工作者和许多教练员的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3.
间歇训练是跑步运动员常用的一种专项训练手段。运用间歇训练法能显著地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间歇训练要求运动员跑一段冲速,使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左右,稍事休息,待脉搏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时,再跑一次,这样重复多次直到脉搏在90秒钟内不能恢复到120次左右时,一次训练即告结束。间歇训练的强度和量是根据训练目的来决定的。短段落大强度的间歇跑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入体内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和肌糖元的  相似文献   

14.
前面几次我们已经分别介绍了《计算训练法》和《计 算训练法》中的有关表格及这些表格的使用方法,下面再进一步介绍使用《计算训练法》安排训练的一些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不同分数水平运动员如何一起进行间歇跑训练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教练员所带的一组运动员不可能处于同一分数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排全组运动员一起进行间歇跑呢?如果现在我们有960分数水平的运动员、750分数水平的运动员和570分数水平的运动员各1名,而这3名不同水平的运动员都要进行一次以85%的速度跑400米的间歇跑训练,我们可以从表1、…  相似文献   

15.
杨丰源 《中华武术》2008,(10):45-45
一、速度训练 方法为:一、30米×5组间歇跑:二、(30+40+50+60+50+40)米间歇跑:三、60米×4组间歇跑:四、(80+100+120+100+80)米间歇跑:五、100米×(4~6)组间歇跑。  相似文献   

16.
《速度表》是《计算训练法》的核心内容,只有真正的、灵活运用《速度表》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训练法》的作用。 一、短间歇跑的训练安排 短间歇跑一般适用于400米以下的运动员。由于在《计算训练法》  相似文献   

17.
间歇跑是许多运动项目的选手经常采用的主要训练手段,因此有关间歇跑的能量代谢特点的研究渐多。本文有别于其他在实验室条件进行的研究,在运动场上进行与平时实际训练相一致的实验。文章分析了10×30米和5×60米两种间歇跑的运动强度,以及运动前后的心率、血糖及血乳酸、尿—17酮和尿蛋白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间歇跑虽然运动量、强度和总时间都一样,但由于每次的跑距和间歇时间不一,所以仍存在较大的能量代谢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第三篇介绍《计算训练法》在训练中 实际运用的文章。主要介绍《计算训练法》中的《每公里平均成绩表》在长跑训练中的应用。并介绍《计算训练法》关于间歇跑的分类及应用的范围。一、《每公里平均成绩表》 《计算训练法》中的第五种表格是《每公里平均成绩表》。它列举了在不同分数水平上跑5公里到马拉松的各种不同距离每公里应用的平均时间。表1是此表的样表。从表中可以轻松地查到各个分数水平运动员跑不同距离时,每公里应用的时间。这个表对在训练中跑长于比赛距离的长跑运动员是非常有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利用此表,根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 ,对重复训练法在短距离跑训练中不同专项、距离、季节与间歇时间指标相关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专项、不同距离、不同季节气候与间歇时间指标皆有相关性 ,其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提示 :教练员在短距离跑训练中运用重复训练法训练时 ,应充分考虑相关性变化规律 ,科学制订间歇时间指标 ,使重复训练产生最佳训练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跳远跑训练的主要练习方法———间歇快速30m ~60m 后蹬跑、60m冲刺跑,并结合训练实践,指出在训练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