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无论是施莱尔马赫还是狄尔泰,他们都是从方法论这一视角来探究理解的依据和条件的,这种立场正是哲学诠释学所反对的。但是,以方法论为特征的一般诠释学理论对于哲学诠释学的产生,或者说是诠释学的本体论转折都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诠释学正是经过以方法论为特征的知识论架构以后,出于诠释学自身的发展逻辑以及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兴起,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孕育而生。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本体论基础上把诠释学发展为哲学诠释学,并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效果历史”思想,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伽达默尔而言,方法论并不是他所关注的,他也不想提出任何可以做出正确诠释的方法论,哲学诠释学乃是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或称释义学、诠释学,一种关于意义、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理论。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思想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学方法论,这对纠正实证主义心理学忽视人的特性的偏颇观点起着积极作用,在心理学方法论上形成了实证主义、现象学、解释学的三足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4.
诠释学在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在经历了圣经注释学、罗马法解释理论、一般文学批评理论以及人文科学普遍方法论(依据洪汉鼎先生的划分)之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经伽达默尔将其从方法论的维度提升到了本体论的维度,建构了哲学诠释学。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方法论角度还是本体论角度,始终摆脱不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理解的过程中,如何能把握好理解的限度问题,在怎样的范围内才能正确的把握文本或者说是历史流传物的意义。方法论的诠释学和本体论的诠释学总是很容易的就滑进了相对主义的泥潭中。文章试图通过对各种类型的诠释学在诠释限度问题上所做努力的概述,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作者中心主义是作者权体系的灵魂核心,其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将作者置于著作权权利结构的中心,并赋予作者神圣的精神权利。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浪漫主义、康德与黑格尔的人格权理论、近代主体性哲学和传统解释学,这些哲学为作者的文学财产权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是作者中心主义得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原因。但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哲学诠释学的兴起与主体范式的破产直接动摇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使作者权扩张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6.
三、伽达默尔的本体论解释学(一)经验的普遍性作为哲学解释学,本世纪经历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这一转折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解释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变成了本体论问题.这个转折的奠基人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但在他的基础上将本体论解释学的理论体系完整地、系统地加以详细论述和说明的却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伽达默尔.伽达默尔(1900~)作为海德格尔的学生,深受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德国解释学在从方法论解释学向本体论解释学转变的过程中,伽达默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清理和解释前人不同“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时间距离提到了重要位置,认为时间距离在理解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同时阐发了它的诠释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释的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奠基于法律解释学的一般解释学在发展中先后出现了解释的范式转换,即从特殊解释学到一般解释学的转换;从理解的方法论、本体论向文本论的转换;从作者中心、读者中心向文本中心的转换。西方解释学的解释范式转换对法律解释学发展的影响在于,法律解释学开始关注解释学的共同属性,应当以理解为基础;法律解释学既要探索解释的方法,也要关注理解与解释的本体问题;法律解释的出发点和重心在于法律文本。  相似文献   

10.
雷春华 《考试周刊》2014,(76):157-158
<正>一、解释学概述解释学又称为"诠释学",解释人们如何理解,揭示的是人类精神活动中的"认识"问题,是对意义理解与解释的哲学研究。多数文献把解释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次转向的解释学理论:第一次转向是"圣典式"的理论方向。这种解释学流派以19世纪哲学大师施莱尔马赫等人为代表,是方法论导向的解释学。在施莱尔马赫看来,解释学的目的是寻求文本及作者原本意义,即初始意义。他认为,文本和意义之间必须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理论是以宪法文本中的作者意图为根据的解释理论,并不同于非原旨主义者所理解的意图主义和解释主义.这一理论在完政价值上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人们对宪法文本的法律信仰;并且这一理论以潜在的主权理论作为政治哲学上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反驳非原旨主义者的批评,可以消解美国宪法解释中的"麦迪逊困境".原旨主义理论通过区分宪法解释和宪法阐释,明确了宪法解释的边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完法解释的去政治化,维护宪法解释的司法属性,为处理释宪和修宪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法律解释学比较偏重于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性研究,而忽视对本国司法经验与智慧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对司法过程中所累积下来的案例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没有看到:法律解释学不仅要关注法律解释及其方法,更主要的是对已有的法律解释结果的反思.对判决的研究是法律解释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一方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传统,另一方面在批判近代科学理性的同时恢复实践理性的本来面目,因而他的诠释学实际上是一种实践哲学的诠释学,或者诠释学的实践哲学。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作为实践哲学,在《真理与方法》中表现为对理解的应用性问题的强调;而在其后期思想中,伽氏试图以诠释学的实践哲学来维护或确立人文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合法地位,把实践哲学看作具有基础意义的哲学。诠释学的理解本体论离不开语言的对话,对话也是实践哲学的基本条件,因而对话精神是伽达默尔实现诠释学实践哲学理想的有力工具。伽达默尔认为人类未来社会的最终理想就是交谈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物权行为的无因性的理论探讨已进行多年,从纯抽象思维的角度已很难有重大突破与创新。因为人的思维抽象毕竟有一定限度,而陷入抽象理论的怪圈对现实生活并没有多大意义。从法学方法的角度,可以另辟蹊径,寻找到物权行为无因性存在的必要性的证据。体系违反是民法解释学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价值判断是法律适用方法,在它们的基础上才能灵活的适用民法解释学的各种方法。从这两个方法角度看,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存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心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是异质文化交流的关键词,但中心主义在更多的情况下却被抽象地加以研究。从普遍意义上的中心主义、社会特质的中心主义出发,把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放在明清之际儒家与基督教的交往与冲突的语境来进行考察,能够对中心主义的形成、普遍的中心主义乃至华夏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有一个更为切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是刑罚目的的两个方面,受传统法律文化、历史条件等诸多条件影响,两者孰重孰轻始终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立法与司法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刑法理论与刑法实践都注重与国际刑法接轨,妥善处理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恰当评价两者体现在立法领域和司法领域中的作用,对于刑罚理论的科学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推进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立法是重大教育改革于法有据的必然要求,是支持跨境教育新业态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也是推进跨境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海南自由贸易港应尽快制定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的专门管理法规,以区域性跨境教育先行先试,进而辐射更大区域、更大范围乃至带动全国教育领域改革开放的协同发展。境外高校独立办学立法的主要原则是教育主权原则、教育公益性原则、高校独立办学原则和透明原则。立法的重点是厘定独立办学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其法律权利和义务,规范其审批程序,加强政府部门对独立办学行为的监管和不当行为的责任追究,实现境外高校独立办学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全球治理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权国家一直秉持"国家中心主义"理念所造成的,正是这种理念使得主权国家采取孤立式或趋利避害式的行为对待全球治理,从而导致全球治理中出现参与赤字和责任赤字。通过分析国家政治发展观的变迁,不难发现,传统政治发展观以主权、领土为界限将世界划分为"我者"与"他者"的思维方式便是"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传统政治发展观在世界范围的蔓延为"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盛行提供了土壤。要解决全球治理困境,就必须克服"国家中心主义"理念。从政治发展观的角度来讲,就需要国家放弃"国家中心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政治发展观,进而采取一种开放的、负责任的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封建专制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权力在社会生活中起支配性作用,从而导致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泛法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非常明显,行政权力不断渗入立法领域,并通过立法议案和人事参与等方式实现对立法的控制,籍授权立法获得一定的立法权,并通过行政法规、规章取代法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