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016年教育部正式将研学旅行纳入了教学计划中,并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文章基于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进行研学旅行的方案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基于南京中山植物园概况,首先阐述了研学旅行课程目的解读和学情分析,然后论述了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研学旅行是培育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故宫博物院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研学价值。文章分析了故宫博物院开展研学旅行的条件,设计了指向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课程,并介绍了该课程的实施及评价情况。  相似文献   

4.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实践力的内涵包括行动能力与意志品质。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也要突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本文以大青山乌素图研学旅行为例,分析突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性和研学旅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在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成效方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对于“通道县侗乡”研学旅行课程,教师应基于目标设计、任务设计与评价设计三个课程开发维度,结合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理论,在准备、考察与反思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完成研学旅行任务,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依托桂林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利用区域内具有特色的资源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潘琪 《考试周刊》2022,(9):151-154
生活给了我们课堂,生活的内容就是课堂的内容.如何在课堂中创造生活中的研学情境,实施课堂"研学旅行"来培养"地理实践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研究的研学情境是根据课程要求在课堂中创设的来自生活中的研学情境,这种研学情境可以在"教学"和"生活"之间构建起通畅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地理课程的价值取向,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设计了"游历北国江南,探索地球奥秘"的研学旅行方案.通过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和对研学旅行方案的分析,揭示了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随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研学旅行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整合四明山地质公园已有资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并对以景区为基础的野外研学展开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依托地理学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彰显其实践属性的主要担当。本次研学旅行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融亲子旅游与和研学旅行于一体,融假期学习与娱乐于一体,让学生在“游”学,在“玩”中成长,达到了学生“人在假期里,心在知识中游”的预期。为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探索出了良好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并倡导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习者置身真实情境中进行实践探索,抛锚式教学模式正是开展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方式。本文立足真实研学环境与问题情境,尝试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提出研学旅行的一般设计程序,并从创设情境与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不断地抛锚、解锚,从而解决地理问题。这一过程将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渐进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地理实践力,有效提升地理研学旅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学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野外教学形式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深度解剖野外地理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学设计热点。利用"四层一体"转译岱崮地貌的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解读其内涵及其特征,进而以区域性和综合性设计岱崮地貌研学旅行课程,勾勒地理研学主题与实操,帮助学生在解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提升野外实践力,探索地理研学设计的独特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流水地貌研学为例,从研学活动的设计原则、背景及目标、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和总结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设计高中地理研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地理实践力视角出发研究顺德垃圾处理问题,并设计了“热爱家乡,走进顺企——顺控垃圾处理厂”研学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和思考垃圾处理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将收获和感悟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目标分类法,剖析研学旅行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构建了“哑铃型”研学旅行课程思政模型,以地理研学为案例,设计了融入课程思政的研学方案,最后提出研学旅行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评价研学旅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是当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从知识的实践价值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的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淇澳岛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构建。分别从“个人探究”和“合作互动”两个过程维度以及地理观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达与交流四个能力维度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进行了水平等级划分与设计,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展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腾冲火山地热研学为例,探讨研学旅行过程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机制,以及基于发展机制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评价.认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生于"积累—具身"阶段、形成于"反思—交互"阶段、完善于"延伸—变构"阶段,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应据此制订.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20,(5):83-87
通过研学旅行能够加深学生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中学新课程的不断发展,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一种新的形势。地理实践能力作为中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成为地理课程目标改革的新指向。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乌兰察布市的乡土地理资源,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为目标,为中学生开发设计了"中国薯都"之旅和"草原博物馆"之旅两条研学旅行线路,为乌兰察布市研学旅行产业的有效开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