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学生家庭教育之摇篮,家长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文从家长"角色"入手,集中阐释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家长角色扮演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主体"教育是指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彰显各自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主体"教育强调教师、学生和家长三元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主体性的培养和彰显,注重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育时空中的合作,追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主体性实现"共生共长"。从性质上说,"三主体"教育是和谐的教育、共生的教育、合作的教育。从价值来说,"三主体"教育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建构,让教师的主体性获得丰盈,让家长的主体性形成自觉。  相似文献   

3.
课堂实录家长1:用英语说出"去过超市"。学生1:went to the supermarket.家长2:用英语说出"洗过衣服"。学生2:washed the clothes.家长3:请拼读出动词take的过去式。学生3:T-O-O-K,took……反思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或生与生为常见的双边关系。而该教学片段中的人物主角却转化为家长与学生,家长抽签读题,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问题家长"必然存在。作为一名教师,遇到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有经验的老师告诉我们:"问题家长"不是"问题学生"的家长,而是"问题"在己身的家长。基于此,与这样的家长打交道,切记不要拿学生说事儿。与带有"问题"的家长沟通,在考虑对方家长身份的前提下,要仔细区分"问题",分别认真对待。若家长只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产生了焦虑,或在与学校、教师互动中形成了误会而护子心切以致着急、冲动,进而出言不逊,大可冷静对待,绝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节制,就是讲理性。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讲理就是讲感情,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关心孩子就当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目前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助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提供亲子共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和家长在"花样"训练中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要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需要家长、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本文试论述初中语文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而非"学会"这一目标,即:家长、学生、教师转变观念;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家长教会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李红军 《科学课》2008,(8):12-14
课前,教师向学生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学生与家长正确对待。要求学生对家长就"我是怎样出生的"话题进行访谈,希望学生与家长能敞开心扉,倾心交谈。评析:本课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前的访谈,而访谈的成功关键在于家长的配合。通常,家长在这个话题上比较保守,甚至反对。因此,让  相似文献   

9.
以2112名普通高中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家长参与学生发展指导调查问卷(高中版)",调查家长参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现状。结果发现:(1)家长参与学生发展指导的意愿强烈,但行动不足。(2)家长的生活和学业发展指导效能较高,生涯指导效能最低;对学业发展指导的需求度最高,其次是生涯发展指导,需求生活指导的家长不足10%。(3)在学业、生涯和生活指导上,家长对学习意义指导、生涯规划意识指导以及生活态度指导的需求最高。(4)不同年级、学校类型家长的指导能力和需求存在差异,在学业、生涯和生活方面各有侧重。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对策与建议:(1)提升家长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引导家长从"参与者"向"指导者"转变。(2)匹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引导家长为学生提供真正有效的支持。(3)平衡学生发展指导的内容,引导家长建立起生涯发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现象】"想说爱你不容易"近年来,我发现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做作业了,教师在一起也经常反映某某学生不肯做作业,为此大伤脑筋;也有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不肯做作业而恼火,恨铁不成钢。我们还发现,有的教师责令不肯做作业的学生带家长来,找家长"告状",其结果只能使少数学生改正,而大多数学生依然故我。教师、家长往往从成人自身的角色出发,而很少关注到  相似文献   

11.
让家长适时、适度地参与学生作文点评,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内容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养成"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家长辅助教师开展作文点评,无疑可以为学生作文点评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2.
<正>我做班主任已经二十几年了,教过几届毕业班,我班学生临近小升初,状态不是很好,于是我决定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沟通一下。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和老师直接面对,学生一般不在现场。会中内容无非是对孩子进行"声讨";教师细数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家长则历陈孩子在家的劣迹陋习。教师、家长互相"投诉",专找学生缺点。在这种无情的"围剿"下,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几乎长期"对峙",很难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学生不与我们交心,我们摸不透学生的心理,怎能有的放矢地对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请家长"是备受争议的一件事,但也是当今班主任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它不仅可以使家长能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可以促使家长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但现在许多学生个性强,叛逆思想重,对于家长与教师的见面会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当出现问题后,学生不会把真实情况告知家长,而家长也往往轻信孩子,心疼孩子,护着孩子,最终与教师产生误会,甚至矛盾。在实际操作中,"请家长"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事与愿违。班主任在"请家长"时一定要掌握分寸,维护家长的尊严,与家长真诚交流,从而  相似文献   

14.
吴瑞莲 《现代教学》2014,(5X):58-60
<正>在每年招生的第一次家长见面会上,总有不少家长问我:"吴校长,我们家长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入学准备?"面对家长的这一提问,我在全面阐述"七外"办学理念的同时,总不忘提及我校从2005年创办以来,是如何根据儿童品德认知的发展规律,从细微处着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养成教育的。因为我觉得,这是在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基础,在为学生一生发展做好准备。我告诉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七外"将学生行为养成中繁多的操作内容进行创意性整合,采用"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这一常规模式来构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导  相似文献   

15.
<正>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点往往被许多基层教师所忽视。与此同时,现代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大家庭"转变为"小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愈加殷切。因此,家长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对家长工作的再认识家长工作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说都有足够的认识。之所以谈再认识,是因为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参入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家访是让老师在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状况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登门造访,与学生和家长可架起联系与沟通的桥梁,织成家长与教  相似文献   

17.
陈敏婕 《教师》2013,(3):32-32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学生,成绩怎么也上不去。除了智力原因和机能缺陷(如阅读障碍)以外,不少和家庭背景、学生的性格有关——家长工作太忙无法关注孩子;孩子由于溺爱造成自由任性的性格等。日积月累,这些孩子就成为了"学困生"。由于这些学生只是处于小学阶段,如果能从家校两方面结合教育,双管齐下,改正其不良习惯,他们是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的。一、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及时跟进,优化教育策略1.抓住要点——与家长有效沟通通常,"问题学生"的家长,也会是一个自己也"有问题"的家长。  相似文献   

18.
对福州市950位家长和700位学生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他们对小学生托管教育现状的认识和需求。结果表明,64.5%家长需要托管教育服务,尤其在工作日下午放学后;选择机构时优先考虑"机构的合法资质"和"师资素质";"每日作业辅导"是近半数家长和学生的共同需求;家长与学生对托管服务的满意率为60.8%、70.0%,问题反馈涉及安全、师资、环境等。建议从"建立监管体制"和"服务标准化"、"建设从业者准入机制"入手整顿和规范小学生托管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每年高考一结束,填报志愿便成了家长和学生头痛的事情。有一句话叫"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在招生咨询会上,家长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这样的分数能上哪所学校",很少想过孩子喜欢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将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而面对当下众多的"独二代"家长,需要班主任分析这个家长群体的特点,探索与"独二代"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以平等的原则与家长沟通;利用多种灵活的沟通手段与家长进行常态化沟通;创新家长会形式,激发家长参与的热情;开展主题式交流沙龙,让每一位家长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