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乒乓球训练当中辅以相应的训练器材,不但可以提升训练效果,还可以让乒乓球训练更为多样化,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因此,重视乒乓球训练中辅助器材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乒乓球训练中“单打球台”辅助训练器的应用为例,探讨乒乓球训练中辅助器材的应用效果。研究主要采取查阅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通过实验发现,用单打球台辅助训练和标准球台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自信心的提高,为学生乒乓球技术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单人、双人及多人推拉撑趣味身体练习,简单易行,丰富多彩,便于教师在教学中选用,而且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可作为专门的身体练习或辅助练习,用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提高练习效果。笔者收集整理了十例,供大家参考。一、动物奇观:模仿动物行走的动作大鳄鱼:俯卧、匍匐前进。  相似文献   

3.
点子下载     
一、周密布置,消除隐患。1.选用安全的器材。如用纸飞机、纸球、乒乓球等较轻、较软的器材代替垒球进行练习。课前还应仔细检查器材,对一些破旧的器材应及时淘汰。2.选用适宜的场地。除了应考虑本班学生上课的需要外,还应考虑其它班级的上课情况,事先和其他教师打好招呼。场地大小要留有余地,两边要有明显的界线,最好能安排小助手在场地周围做好警戒工作。3.选用适合投掷要求的准备活动。二、精心组织,有序教学1.安排教学步骤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投掷物投到规定的方向内。让学生做到先用小力量投掷,有了方向感以后再用大力量投出。2.…  相似文献   

4.
“网球训练器”引入高校公体网球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高校网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网球训练器"引入到高校网球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网球教学的场地少,上课人数多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网球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效率等作用,为今后在网球教学中开展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高校网球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辅助墙在网球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利用墙面作为网球练习的辅助设备。来提高网球技术,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从而达到网球教学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是中小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乒乓球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人数多,而球台相对少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中上台练习或比赛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利用乒乓球及其他相关器材设计各种乒乓球教学游戏,一方面可以解决球台不够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尽快掌握乒乓球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 在体育教学大纲中,投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准度较大的项目。正规地进行投掷教学,需要标准的投掷器材、场地,这对一般农村学校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为克服场地器材的困难,提高投掷教学质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土器材、土办法,形式多样地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在野外利用石块、树枝、竹鞭进行投掷教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有山、有水、有石、有树,上体育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山上,以石块当投掷物练习投远、投准。对投掷的关键技术——鞭打用力,可以用小树枝、竹鞭等作辅助器械进行练习。也可用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培训,期间观摩了几节展示课。通过对这几节课的观摩,结合自己多次上公开课的体会,笔者在此阐述一下自己对如何上好一节课的心得,敬请同行批评指正。一、对于课的巩固练习一定要"推敲、琢磨"案例:水平二的前滚翻教学(一)场地器材:环形场地;学生每人一块体操垫。(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导入;2.教师讲解示范;3.学生模仿;4.集体练习;5.降低难度练习;6.图片展示、纠错;7.集体练习。  相似文献   

9.
唐刚  孙仲春 《体育教学》2012,(11):61-62
场地器材的布置是体育课堂教学特有的教学组织工作,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安全、高效开展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物质前提条件,也是体现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合理的场地器材布置具有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密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安全进行的重要作用。一、场地器材布置的原则1.节省原则节省原则是指在场地器材布置中,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节约和爱惜  相似文献   

10.
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也是足球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大多学校场地资源匮乏,造成课堂教学比赛的练习密度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三对三”单门足球比赛方法,将比赛场地化整为零,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资源,使学生参与比赛的数量增加,且趣味横生。有效地提高了练习密度,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一、场地器材(见图)一个高度为50mm的塑料三棱(或圆锥)体,放置于场地中央。场地为:直径20m的圆。以门柱为圆心,画一直径为1.5m的圆,作为限制区(此区域作用见下文比赛规则)。二、比赛规则1.比赛…  相似文献   

11.
<正>一、充分利用场地器材为学生练习密度和安全提供保障一是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项目特征合理安排场地,确保场地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且善于制作简易器材。本次室内体育课展示中,不同教材之间场地布置存在差异性。四大组是最为常见的场地布置,该布置简单易行。例如,小学乒乓球正手平击发球教学活动展示中,授课教师合理地利用场地,设置器材也独具匠心,增强了教学效果,所用器材都是教师手工制作,用红色线缝在乒乓球的中上部,标志乒乓球的击  相似文献   

12.
徐波 《中华武术》2013,(12):6-7
学校在田径场的周围建有看台,供师生在田径运动会及一些大型集会时使用,看台大多数时候处于闲置状态,于是许多体育教师便将台阶充分利用起来,来辅助体育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与各位同仁进行分享。一、台阶在体育教学中的妙用(一)辅助作用台阶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各种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的学习和练习。1.力量素质:让学生在台阶上先进行双脚跳台阶,然后进行单脚跳台阶的练习来提高下肢力量;为提高上肢力量,先让学生面向看台站立,脚距离看台1米左右,手扶第一级台阶,进行俯卧撑练习,然后逐步过渡到背向看台,脚放在第一级台阶,手撑地面进行俯卧撑练习。2.柔韧素质:在准备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赵君 《体育教学》2013,(10):67-67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除了专门的器材和场地进行教学练习以外,还可以借助校园的墙壁就近取材。不仅能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和练习效率,还可节省场地,同时借助这些墙壁设施增加的很多练习手段,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给教学带来很多便利。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过程中发现场地器材的合理设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练习50米跑,如果只画出起点线和终点线,学生练习起来往往没有在跑道上比赛兴奋,这是分跑道的效应。由此可见,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设置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教师利用松紧带的较好弹性,以及安全、方便、实用、价廉等特征,开发出了丰富多彩的练习方法。而笔者也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成功地开发了排球垫球的辅助器材——垫球辅助带。在实践中,辅助带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垫球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对垫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孙立平 《体育师友》2012,35(5):60-61
皮筋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用途很广、作用很大。早已被广大体育教师称之为既实惠又方便的教学辅助性器材,且广泛运用于教学训练之中。笔者就体操教学中“巧用皮筋”辅助教学练习的四例做法介绍如下,希望能给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复杂、细腻的隔网对抗运动,也是一项颇受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它对场地、器材及陪练都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发现,通过悬吊乒乓球进行练习,不需陪练,也不用为捡球浪费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场地和器材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空闲场地画两排20个50厘米宽的方格,利用这些方格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有的学生为了快速掌握某一动作技能,在一定时间内多次重复练习,反而是付出的劳动代价越多,其练习效率愈益递减。这一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报酬递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时的练习情境、练习方法、练习时间、练习心向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加以克服: 一、改变练习情境在教学中如果是因场地器材、学生相互干扰或教师要求过高等,造成“报酬递减”现象,要及时改变这一不良的练习情境。例如:在双杠分腿坐教学中,首先要建立本体对器械的感觉能力,适当降低器材的高度;同时加强保护帮助,减少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合理布置场地器材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杆着地"的辅助练习时,辅助器材放在跳高垫两侧。练习前,教师让学生将器材调整到垫子正前方,并将跳高垫打开成单层,学生从正面开始练习。调整器材位置共用时90s,学生练习时间为110s,每组共10名学生,2名学生同时练习,平均每人练习时间为22s,练习次数为5次。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器材搬运回原处,耗时6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