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Crites的职业成熟度理论为基础,检验了高校非毕业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结果表明,非毕业大学生中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占多数,其中有半数以上对未来充满信心,但这种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没有显著差异。“还未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决策效能的各个方面上都明显低于其他决策现状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量表法对500名一到四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职业自我效能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组,大四学生略低于大一学生,大三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最低;职业生涯规划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职业自我效能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著相关,且职业生涯规划的声望地位因子对大学生职业自我能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价值观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大一学生;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是指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时,利用其自身能力去完成职业决策的自信程度,它会影响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一般,并且个体间有较大差异.个体心理特质的差异是其决定性因素,而外在的经济环境、支持系统以及实践经验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开设职业生涯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辅导以及改变个体归因等都是培养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此外也要从社会层面去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为其择业就业以及终身职业生涯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以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为工具,对华北地区780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六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职业选择、自我评价、自我需求,压力抵抗,问题应对和信息收集;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且受到家庭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特点提出若干干预建议,力求对提高大学生的择业自信心,顺利进行职业决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综合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积极心理学、生涯发展相关理论,设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咨询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提升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6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择职业成熟度问卷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研究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效能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城市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较高,而农村学生更善于解决具体问题,城市学生职业成熟度较高;不同性别的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大于女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决策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成熟度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职业成熟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质和文化背景,综合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理论、团体辅导理论,设计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团体辅导方案,以提高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从而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决策者在职业决策过程中完成各项任务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评估,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职业决策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年级、性别、家庭等因素的影响,提出完善就业教育体系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增强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高;年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得分在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的总体职业成熟度水平不高;男女生职业成熟度得分在职业价值和职业参照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成熟度城乡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需要自主选科选课,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形成自主的认识.为了探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427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特定生涯行为(包括支持型、干预型、缺失型)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显著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干预型和缺失型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体验到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支持型的学生少一些,导致前两者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较低.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决策,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助力其生涯发展;"五位一体",推进高中生生涯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实施"全方位辅导",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需要自主选科选课,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形成自主的认识.为了探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采用《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427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特定生涯行为(包括支持型、干预型、缺失型)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显著相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干预型和缺失型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体验到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父母特定生涯行为是支持型的学生少一些,导致前两者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较低.为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决策,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家长在学生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助力其生涯发展;"五位一体",推进高中生生涯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实施"全方位辅导",推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概念和理论,并对国内外关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本研究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一、二年级558名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中笔者只设计了性别、年级以及生源等3个变量,并研究这些变量对高职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雷文斌 《考试周刊》2013,(44):158-159
为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2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男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三年级的社会支持总分最高;独生子女大学生获得的家庭支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2)男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高于女大学生。(3)大学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受家庭因素的影响.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影响其择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研究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家庭因素的差异性,有助于分析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性,对指导大学生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职业决策的自我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等问卷,随机抽取405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成熟度三者呈显著相关;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来预测职业成熟度。因此,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成熟度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9,(35):1-2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多种因素影响,且随地域、年级、家庭等因素影响有明显差异。以二所地方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口学变量与家庭教养方式对于职业决策自我效感的现状影响。研究发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教养方式上无明显差异,在年级因素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8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归因风格问卷的调查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测试,探求二者相关性;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归因干预,探求归因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论:①大学生归因风格没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但职业自我效能感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大一新生高于二、三年级学生。②大学生归因风格与职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③通过归因风格的实验干预,大学生被试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林楠 《教育探索》2009,(1):127-128
职业生涯决策在大学生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职业生涯决策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个人因素、家庭和成长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要在大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培养,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困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职业生涯发展关键阶段进行职业决策教育,以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为突破口,对职业决策进行动态调整,使大学生能够成功做出职业生涯决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绍兴市某高校的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大学生归因方式总体倾向于内部归因,并在专业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并在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归因)都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努力归因方式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