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7年首次招生不足百人,到2007年招生达到1.2万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应用型、实践性的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目前,教育硕士已由试点转入正式实施阶段,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迈向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青海教育》2007,(7):I0001-I0001
青海师范大学于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至2006年已招生三届。2007年面向全国招生,热忱欢迎基础教育战线的骨干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报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以教师职业为背景的具有明确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与现行的学术型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二者相比,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无论是招生对象、招生方式,还是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定性。 1.招生对象的特定性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的有关文件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的在职普通中学教师及其他中等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和普通中学管理干部,包括区、县教育局有中学教师职称的教研员”,可见,其选拔的对象仅限于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在职…  相似文献   

4.
近日,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我校增设科学与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学科领域。我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学科领域从15个增至17个。  相似文献   

5.
一、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招生形势不容乐观。1997年在16所师范院校开始了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工作。1998年,报名参加 16所试点院校联考的考生人数为 4017人,缺考人数为 1317人,缺考率高达32..8%。1999年,试点院校由 1998年的 16所增加到 29所,报名人数为 6066人,缺考人数为1767人,缺考率高达29.1%。试点的两年均未完成国家计划,同报考学术性硕士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加、招生计划逐年扩大的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专业性不…  相似文献   

6.
杨成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12):43-4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徐州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方向教育硕士已经招生三届。该文针对该方向的招生情况、培养方案和培养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该方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将现代教育技术方向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政策实施两年来,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较以往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的招生有明显变化。以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为例,结合首都师范大学的招生数据和意向报考或正在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梳理中小学教师非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我国正式批准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教育管理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论文写作、师资配置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明确规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艺术硕士以及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教育硕士的教育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不适宜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这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一规定不仅将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同时也扩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学位领域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较为详细地考察了日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开创及其培养过程--"教育研究生院"制度的创设及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入学要求、招考方式、培养方式、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师指导体制、毕业要求等方面的状况,并分析了日本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梳理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经验,并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从2009年开始面向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已经五年了。教育硕士质量的高低与其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以某师范大学为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现状进行调查,对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最终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以期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孙新景  李礼 《时代教育》2010,(5):271-271
本文从培养目标、生源和招生制度、师资和组织形式、评价制度四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中发现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不足,为我国教育硕士培养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董宁 《文教资料》2012,(19):131-133
我国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起步较晚,还处于探索时期,在其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已非常成熟,且具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对我国现存的包括招生、师资、课程设置及监督评价体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这几个方面的情况。通过比较,找到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制度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00年全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联合考试在10月28、29两天进行,全国有近11000人报考争夺29个师范院校的3700个录取名额,录取比例3:1。总报考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倍。今年也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扩招年,计划录取人数比1999年增加1220人,招生学科方向新增了英语、地理、历史三个方向,今年共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历史、英语)十个方向招生。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拿大七所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基础,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加拿大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过程,即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入学标准、培养路径、专业和课程设置、论文要求、培养方式以及指导教师等方面的状况,并分析了加拿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色与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方面对目前我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管理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提出改革的实际操作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对教育硕士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及学分等方面,介绍了伦敦大学教育学院课程硕士的现状,分析了其特色与经验,进而为我国教育硕士培养提出几点积极的启示,即通过进一步"明确各级任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范围,增强科研与教学结合,建立灵活学习证明体系,适时调整培养过程",提高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促进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历史演变,并将其划分为在职体育硕士培养试点期(2005-2008年),在职与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并存发展期(2009-2015年)以及在职与全日制体育硕士并轨稳定期(2016-)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第一个阶段为招生规模较小、学校数量的稳定性、培养目标的宽泛性、课程设置偏理论性、人才培养的导向性;第二阶段为招生学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不断增长、招生方式多元化、培养目标较宽泛、课程设置的滞后与理论化、奖助形式多样化、注重联合培养和产学结合;第三阶段为入学考试统一、招生规模稳定、培养质量一致、延续已有的培养机制。现存在:专业领域划分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培养趋同、联合培养形式化、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改革路径:服务经济社会需求、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知识转化效率,释放多元主体活力、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大学参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我国教师教育高端创新发展的一个战略生长点。从招生与分配机制、教学课程体系、评价体系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整体创新入手,提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导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略,探索综合性大学突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壁垒、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