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精品实验课程建设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学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精品实验课程建设不仅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作用的核心目标。通过创新"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新理念,创建"三模块"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写、做、说"三基能力,不仅促进了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更是强化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省工科公共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思想是融工科"验证、探索"等实验教学理念及公共艺术科研成果于工科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构建工科公共艺术创新育人体系,嵌入工科人才培养的整体视阈,促进艺术审美相融合,探索"专业能力+艺术素养"的工科育人模式,实现培养艺术科学家和文明思考的工程师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黑龙江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为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中心完善了相关配套政策,并构建了"基础实验注重共享、专业实验注重方向、综合实践注重个性"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通过对整合资源、过程改革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突破以往实践教学的限制与束缚,坚持"理论+实践"、"实验+综合实践",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校组织高水平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3+4+5"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自主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实验教学管理系统,优化了实验技术队伍,充分发挥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在创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践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教学相关政策,构建了以"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有效实施了藏汉双语实验教学,按照科学的人才观,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强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毕业论文设计、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教学和科研环节,全面提升学生认知、设计研发、探索与创新能力,使中心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备,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科研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高效,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进而带动了全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F0003
华南农业大学为了实现资源统一优化配置及提高效率,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2004年6月组建成立植物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005年被广东省教育部门率先确定为省级植物类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相似文献   

7.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后续建设的经验,提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坚持示范中心的后续建设与重点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科技创新与科研相结合的"三结合"建设理念,保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建立了"3+2+4"实验教学体系。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考核方法、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阐述了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生命科学"多层次、贯通式"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式、研究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围绕化学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秉承"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从教学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详细阐述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主要致力于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和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完善实验教材建设,加强实验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对推动高校加快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十一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如何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该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邮电大学国家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007年获批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打造"以人为本,激励创新,目标驱动,融合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系列化、层次化、规范化"的实验教学模式,以造就一流的教学团队,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获得一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北京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心已经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成为培养石油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现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验,本着"学生为本、强化基础、鼓励创新、结合专业、重视应用"的教育指导方针,从建设教学团队、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促进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等方面,探讨石油高校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介绍其成功创建广东省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经验。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理念、资源重组优化配置、新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几方面探索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校企联合现场检测仪表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和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石油化工过程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E+H公司向中心捐赠的涡街流量计、电磁流量计等现场检测仪表10台,中心向学校申请了联合实验室建设立项,并与浙江中控联合研制了现场检测仪表开放实验平台,建成了具有石油化工行业特色的高水平现场检测仪表联合实验室,并积极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联合实验室得到了"E+H"公司及兄弟高校的高度评价,起到了对国家级石油化工过程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校国家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教育部开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的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文章从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介绍了该校建设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过程以及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目前已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其目的是培养一批适应和引领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等学校组织高水平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工科"建设的内涵。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和"机械工程专业"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从中心硬件平台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成效,以期为同类实验教学基地(机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优质资源整合与共享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经验,阐述了"统管、开放、共享、高效"的建设理念,介绍了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公用技术平台建设以及开展实验技能竞赛,进而提高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效益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9.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省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和自动化学院"211工程"学科建设的实施,通过网络化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和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开放性实验室。以此开展基于开放性实验室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加大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力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全面提升我校实验管理及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在近几年的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细化、落实各项建设工作,为此,我们在"基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中作一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