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压力辅助的燃烧合成与快速凝固复合技术成功地制备了Cu_(90)Cr_(10)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铜铬合金的显微组织,同时测定了样品的室温压缩屈服强度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β-Cr枝晶均匀地分布在铜基体上,二次枝晶臂间距在3~10μm之间,未发现宏观偏析。快速冷却导致小的二次枝晶臂间距的形成。Cu_(90)Cr_(10)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368MPa)和显微硬度(1.306±0.114GPa)。高的强度和硬度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枝晶增韧是铜铬合金具有较高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合理的工艺措施 ,可大大降低铜 (Cu)、镍 (Ni)合金加入量 ,适当放宽锰 (Mn)含量的限制 ,得到性能优异、稳定的奥贝球铁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水稻根表铁膜形成及其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施肥提供参考.方法:本试验以3种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磷敏感型水稻通粳981(TJ981)、耐低磷水稻郑旱6(ZH6)和根系扩展型水稻镇稻99(ZD99)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低磷(CK:LP=25:1)导致根表形成铁膜,营养元素(Fe、Cu、Mg、Ca、Zn、K等)在植株机体内的积累,以及根表铁膜对根系吸收营养元素的影响.结果:低磷处理水稻根系表面形成红棕色的铁膜,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根表铁含量(以DCB-Fe含量计)存在差异,且铁膜的形成是不可逆的;水稻体内Fe含量显著增加;Cu在根部组织中含量显著增加,但地上部分变化不明显;其它元素(Mg、Ca、Zn、K)在不同水稻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变化不一.结论:低磷导致根表铁膜的形成,且铁膜可促进水稻体内铁、铜含量的增加,但其对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并未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低温DSC测试仪、金相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Ni Ti形状记忆合金冷轧变形量对马氏体相变行为和形状恢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变形生成的应力诱发马氏体和取向不同的丝织构及高密度位错,使得马氏体相变时界面迁移的阻碍作用增加,抑制了相变的发生;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形状恢复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Lorentzian法和非晶计算理论,分析少量稀土Y取代Fe对Fe78 Si9 B13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微观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做出相应解释。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一近邻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排布有序度降低,非晶漫散射峰的半高宽增大;非晶合金的配位数和堆垛密度均随着Y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从短程序和中程序的角度反映出原子密排程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这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及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观察下表,其中可能形成合金的是()金属钠铜铝铁熔点97·8℃1083℃660℃1535℃沸点883℃2595℃2467℃2750℃(A)铜与钠(B)铁与铜(C)铁与钠(D)铝与钠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的古铜色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每一步试剂均过量),由此可以推知硬铝的组成可能为()样品稀盐酸气体溶液不溶物浓NaOH溶液气体溶液不溶物(A)Al、Cu、Mg、Si、Mn(B)Al、Mg、Si、Zn(C)Al、Fe、C、Cu(D)Al、Si、Zn、Na3·叠氮酸(HN3)与醋…  相似文献   

7.
一、不同还原剂与同种氧化剂作用时,强还原剂先反应 颧磐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反应为 ZFeC13+cu=ZFeC12+CuC12.向盛有FeCI,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人铁粉和 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论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 解析:由于还原性Fe>Cu,所以Fe先反应:Fe+ZFecl3=3Fecl:,接 着Cu发生反应,按FeC12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可分别出现C、A、D三种 情况,但不会出现B的情况.本题答案为B. 嘟叠将4 gNaBr和Nal的混合物全部溶于水,然后通人一定量的 C12,…  相似文献   

8.
通过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试验中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0.6、0.9、1.2、1.5 kg/m~3,锂渣替代水泥(质量百分数分别为0%、10%、20%、30%),共20组60个尺寸为150 mm的立方体拉拔试件。研究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与HRB500钢筋的黏结性能,分析聚丙烯纤维掺量和锂渣掺量对黏结性能的影响,并探索拉拔试件模具的制作方法。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掺量与极限黏结强度大致成正比;随着锂渣掺量的增大,极限黏结强度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走势,锂渣掺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纤维掺量为0.9 kg/m~3、锂渣掺量为20%时为较优配合比,比无锂渣无纤维试件的极限黏结强度提高了32.7%。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非晶合金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观测大块非晶合金摩擦磨损变形特性的实验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与铜、铁、塑料进行同速度的干摩擦实验,然后单独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进行不同速度下的干摩擦实验,都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力信号,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与其他材料对比,分析Zr基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变形特性,从而确定其摩擦磨损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综合作用结果.另外随着转速提高,磨粒磨损使多角度的摩擦力高频率出现.  相似文献   

10.
铜氨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绿色纺织品",作为纤维素性质的拓展,在高中及大学教材里都引入铜氨纤维的制备.通过对铜氨纤维制备实验的条件研究,发现CuSO_4溶液、NaOH溶液的量及二者的比例关系,浓氨水的量、沉淀的处理方式及最终硫酸介质的量及温度,对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10 mL 15%的CuSO_4溶液与10 mL 25%NaOH溶液反应后,沉淀,静置,抽滤,洗涤,加入浓氨水,得到深蓝色的铜氨溶液;将脱脂棉溶解其中,得到黏稠液,再注入25 mL、 30℃的20%H_2SO_4溶液中拉丝,制得高质量的铜氨纤维.该实验方法简便,现象明显,重复性好,适于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铁的物理性质 ;钢铁的生锈与防锈 ;生铁与钢的区别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概况 ;几种常见的金属及合金的应用 .2 掌握 :铁的化学性质及生铁冶炼的原理 .  二、知识结构1 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 初中化学有关的铁的知识 .铁性质物理性质 (略 )化学性质跟O2 的反应在纯O2 中燃烧在干燥的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跟酸反应跟硫酸铜溶液反应跟水反应铁合金生铁含碳量 :2 %~ 4 .3 %分类 :按用途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冶炼 :原料、原理、主要设备钢含碳量 :0 .0 3 %~ 2 %分类 :碳素钢与合金钢冶炼 :…  相似文献   

12.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称为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黄铜称为特殊黄铜,如由铅、锡、锰、镍、铁、硅组成的铜合金。特殊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强度高,硬度大。含铜在62%~68%的普通黄铜塑性很高,可用于制造耐压设备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纯铜熔体中以 Al-RE 中间合金形式加入富 Ce 混合稀土,探讨了 RE 加入量对电工用铜母线铸态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纯铜基体的纯净度随RE加入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当w(RE)=0.02%时,结晶组织最为细小,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添加RE可显著改善纯铜的导电性,其影响作用取决于稀土化合物的分布状态及基体的纯净度,当w(RE)》0.02%后,导电率略为降低.当w(RE)=0.05%,可使纯铜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基本满足高强高韧高导铜母线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lsi/al梯度铝合金压制板材在热轧大塑性变形后的组织、成分和性能变化,特别是梯度过渡区的塑性变形特征。结果说明:在变形温度为757K下,压制态合金板材经过热轧的大塑性变形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梯度分布特征。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热轧板材梯度过渡层的非均匀性有所减少,芯部显微硬度值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纤维增强是水泥基材料高性能化的途径之一,以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加入混凝土中,研究其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kg/m3掺量能提高抗压强度4.2%,提高劈裂强度8.5%,降低28天龄期弹性模量,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提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内形成了较大应力梯度,说明其可以用于基础混凝土.  相似文献   

16.
运用热模拟技术,硬度测量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研究了简单成分的含Mo微合金钢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含Mo0.33%时,Mo在奥氏体变形后弛豫没有析出产生;在525℃时效过程中形成硬度峰,Mo在Δ基体中发生沉淀。Mo与微合金元素Nb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Fe-16Mn-3.5C-3Si-3Cu高锰TWIP合金铸铁组织的影响,对试样进行物相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组织中退火孪晶的数量增加,孪晶发育趋于完善。热处理后其室温组织为单一奥氏体;热处理的合金铸铁拉伸变形后,产生大量形变孪晶,其变形后的基体仍然保持单一奥氏体组织,未发生马氏体相变,发生了完全的TWIP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培方法,就环境中不同铜离子水平下茶苗对铜的吸收与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苗根、茎中铜含量均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而叶中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铜在茶苗各部位含铜量大小依次为根>茎>叶.从整株植物来看,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加,铜在根部的积累量增加,在茎和叶的积累量趋于下降.适量的铜有助于茶苗根、茎、叶对磷的吸收,但超过一定限度,则茶苗含磷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用高能球磨制备等原子比铁(Fe)钴(Co)镍(Ni)铁镍钴复合粉体,用激光熔覆方法制备复合粉铁镍钴体合金涂层。用OM、HV、XRD、SEM、EDS、SVET等对复合粉体及熔覆合金层进行了组织表征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粉体经3 h高能球磨后均匀细化,平均尺寸从35μm到15μm左右,镍晶格有一定畸变,有新相Co3Fe7产生;用优化后的激光熔覆工艺激光功率2000 W,激光扫描速度10 mm/s,保护Ar气流速度12 L/min制备中熵熔覆合金FeCoNi涂层;XRD、SEM、EDS表明熔覆层合金是单一的面心立方(FCC)相,Fe,Co,Ni成分均匀分布,没有金属间化合物产生;熔覆层的HV约是243,在0.5 mol/L氯化钠溶液中熔覆层的SVET表明耐腐蚀性能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铜的耐磨性,通过预置粉末,采用Nd:YAG激光器在纯铜基体上进行了激光熔覆Ni基合金涂层的试验。通过SEM对熔覆层和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区的形貌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熔覆层的硬度、耐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熔覆层呈典型的快速凝固特征,组织良好,可以对基体提供强防护作用;含一定质量分数的Cu的镍基合金表现为胞状组织,含B、Si的Ni基合金组织表现为网状枝晶结构;铜表面Ni基熔覆层硬度较铜基材明显提高,室温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均较Cu基材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