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伦理基础是人之自由,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学校教育现代性与国家现代性密切关联。世俗学校教育现代性之目标即通过"探究"不断验证知识以发展每个人之理性。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宗教分离,成为世俗之学校教育,社会底层人之学校"职业教育"和上流社会"精英"之学校"教育"融为一体,学校职业教育现代性才有可能。学校教育现代性之障碍是人类自身假设之系列制度设计原则。杜威教育哲学理论以及欧美现代国家之学校教育实践已证明之。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定群体中人们共享的意义体系,文化有五个要点:1)文化是人的文化;2)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同时又构成了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交往的条件;3)文化一定是共享的;4)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5)文化是一张强有力的意义之网,确证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性存在。学校的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假设等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而关于学校的故事、传说、典礼、仪式、人们做事的方式方法则表征了学校文化外在的浅层的结构,它是学校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彰显的载体,只有透过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体悟其深层的意义,才是学校文化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3.
学校之“名“与“义”本应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以学校之“名”行非学校之“义”的现象时有表现。有的时候,人们“以学校的名义”干了一些非学校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阻碍了学校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学校的“名义”这一标志学校的社会符号切入,认为学校应是“名”、“义”相符的社会实在,学校就是“教人育人”的专门机关,教育人、培养人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应当成为学校以一贯之的核心价值追求.否则.举校如果偏离了这一基本功能,就会陷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尴尬境界。  相似文献   

4.
专著<现代学校管理之文化学研究>抱着一种文化自觉的态度来关注学校全面管理问题,构建出了学校管理的文化学模式.全书运用组织文化理论于现代学校管理,关注文化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关注教育的文化价值,更突出了一个中心--学校管理是为了校园人以及学校的发展.在总结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学校管理最新实践的基础上,为新世纪学校管理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育》2008,(8):61-61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叫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  相似文献   

6.
我之学校观     
学校的势力不小。他能教坏的变好,也能教好的变坏。他能教人做龙,也能叫人做蛇。他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二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北国冰城,松花江之滨,坐落着一所40载沐风栉雨发展壮大起来的学校——哈尔滨市第69中学校。学校现有学生6000多名,教师443人,其中特级教师5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7人,省、市级优秀教师269人,形成了"结构合理、学科配套、骨干齐全、社会知名"的师资特点。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把握住教师高层次培养这一主题,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走出了一条挖掘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的特色之路——以名师工作室、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6):F0002-F0002
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42047平方米;在岗教师129人;有教学班37个,初中部18个,小学部19个,在校生1419人.新学校整合了原开发区一中、二中、一小的优秀教育资源,做大了教育强区的手笔。学校于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它承载着开发区领导浓浓的重教之情、承载着教育人的梦想、承载着开发区百姓的希望,是一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配备、高质量管理现代化高标准的义务教育学校。”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校化建设已经成为每个学校凸显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于是,各式各样的学校化建设之风一夜间刮遍了全国,成了当前学校建设中一道风景线,让人欣喜。但是,同时我们也窥视到喧闹背后的某些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詹静  宋昱 《教师》2014,(6):18-18
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学校的发展之源、奋飞之翼、活力之泉。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是需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寻求自身特点、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国家需要、长期打造方可实现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创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时代的来临.具有变革力量的学校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对把握这一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彼得·圣吉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具有理论的前瞻性,方法和工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学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模式.本文通过对学校管理模式变革的背景分析,认为学习型学校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并提出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策略之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那么,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师德是学校文化之魂。学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以其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学校人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其学校文化必须要以德行为先。  相似文献   

14.
水之韵2003年8月18日,王新军博士绘制完成了乔羽学校的规划设计。此图之新,让所有见过的人,无不为之惊叹! 一个甲骨文的“水”字,酿造出乔羽学校的神韵。这是一块占地650亩,拥有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国际部、艺术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在内的乔羽学校新区规划。在这个规划中,三个“S”型的主线条,完全有别于传统、呆板、俗气的横平竖直的规划风格。代之  相似文献   

15.
我之学校观     
陶行知 《教师》2011,(17):1-1
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一、品质新海:学校历史上一次新的发轫品质新海之品质,实为学生提升之品质,即以提升学生品质为己任,又以学生品质推动学校品质的发展。这样聚焦品质,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融通起来,最终落实在学生发展之中。"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从不同角度、从人的发展的不同维度,点击并揭示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7.
李霞  徐吉志 《青年教师》2006,(11):35-3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处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校长的甩相从哪里亲眼'  相似文献   

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思想深邃的校长,能于平凡之中见神奇,见人之所未见,为人之所未为,其学校管理也会如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旋律、一片风景。程红兵校长曾经打过一个形象地比方,他把校长的思想比作人的钙,他说:“缺钙的人是站不起来的,萎缩、萎靡、软弱、消极。同样,思想见识就是校长的‘钙’,缺少思想见识的校长是‘无法站立起来’的,更无法促进学校的发展”。校长思想见识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可窥见一斑。那么,校长的思想从哪里来呢?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师德是学校文化之魂.学校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以其潜在的独具特色的方式熏陶、感染、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要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使学校人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其学校文化必须要以德行为先.  相似文献   

20.
学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本文围绕提升学校精神,树立大气之校、大方之校、大师之校、大德之校等学校精神的四大标杆,大力培养优质产品制造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