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汉语语法化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而对某一地域内或某一方言的词汇的语法化研究则较少。毕节方言中部分词语的虚化,反映了毕节方言与中古汉语之间的联系,也是汉语实词虚化这一总体趋势的佐证。毕节方言词语法化的倾向,既是词义和语法变化,也是人们认知方式变化的过程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们”在近现代汉语中词汇意义已经消失,但是在不同情况下所呈现的语法化程度并不相同,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语法化斜坡。这一斜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底层是“们”有完整的语音形式,表示复数语法意义;中间层是带“们”的词语既可以表示复数,又可以表示单数;上层是没有任何语法意义的“们”,不能表示复数概念,只有语音形式。由此可以推断;汉语中的复数标记可能会经历零形式———词汇手段———语法手段———零形式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义聚合对用字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语义聚合内一个词语的用字演变规律可能扩散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身上,带动后者的用字也沿着类似或相关的轨迹演变,从而使它们的用字呈现同步演变的趋势。在义符选取方面,语义聚合内的不同词语通过增旁衍化、换旁转化、简省同化、类推泛化、对立选取等途径选择相同或相关的义符组合新字,体现类属意义或同义、反义关系。在字符结构方面,为体现语义聚合内不同词语的意义关联,它们的用字结构有朝着构件布局的二合化、结构功能的音义化、歧异用字的整齐化和用字更替的同步化等多方面的演变趋势。在字词对应系统方面,语义聚合关系推动用字的群组发展,增强不同用字的字际关联,建立字词的系统对应关系,促进了汉字的系统化和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音化不仅影响汉语的词汇,还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语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语音上,对单音节、多音节词语的韵律形式有着显著的影响;在语法上,对构词、词的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语用上,词语的运用、词语的选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双音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结构体和英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方式、过程、程度以及形态。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汉反义举对词汇的语法化机理与语法化的结构基本相同,但英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隐性,语法化程度较低;汉语反义举对词汇语法化的形态呈显性,语法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各类结构的双音节词语从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层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发现双音节词语轻声化与其中一个语素的语义弱化有关,不论在什么样的结构里,只要两个语素表达的意义不是同等的重要,那么弱化的一方在语音形式上就容易产生轻声现象,此外口语化程度也是导致轻声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汉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表义的语言,汉语中的词汇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这之中既有着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还具有另一种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的意义——色彩意义.汉语的词汇色彩意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地处于变化之中.现代汉语的词汇色彩意义更是瑞.关注现代汉语词汇色彩意义的变化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使用现代汉语,同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同时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词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复音词至少有四个特点:①复音词词形的定型化;②音节数量的双音化;③词汇意义的单纯化;④语法意义的明晰化.提出这四个特点应该是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的,因为词形定型是词这一语言单位的最显著特征之一,不唯汉语如此,任何一种语言的词均如是,如果一个语言单位的读音不固定,书写形式也不固定,这个语言单位决不是词.音节双音也是汉语学界公认的,有人甚至认为汉语词汇的复音化趋势就是双音化趋势.词汇意义单纯,也容易使人接受;只要随意打开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据笔者抽样测算,汉语多义复音词只占复音词总数的百分之十弱,而超过两个义项的多义复音词不足多义复音词总数的百分之六.只有语法意义明晰较费口舌.但从理论上说,至少是汉语的词如此,多义词很难笼统地一言而蔽之说该词具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属于哪一词类,具有什么样的语法意义.但就其某一义项而言,其语法功能是固定的.当然也有一个义项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特点,这就是所谓的“兼类”现象.兼类现象是各种语言共有的现象,兼类现象与多义现象相伴而生,是语言的正常现象,即使汉语的词在这方面略为复杂,某些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棘手,我们也不能怨天忧人.既然承认汉语复音词词汇意义具有单纯化的特点,根据上述理由,我们也就  相似文献   

9.
赵明剑 《中国教师》2009,(Z1):137-139
文言文之所以不同于现代文,是因为它的语言特点。文言文用字比较特殊,有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这些现象在文言文里比较突出,学习时需要认真对待;词汇因为发展变化快,古今差别较大,学习时需要细心谨慎辨析;语法古今虽然变化不大,但词类的活用和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区别,学习时需要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律。只有把握住这三项关键问题,才能够正确理解文言。为了辨明文言文的词汇和语法特点,这里就《郑伯克段于鄢》的文言词汇和语法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了合阳话中带有"踅"的词汇,先写出语词,再给词语注音,然后注释、举例;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分析,指出合阳话中带"踅"的词汇形成的原因。这对外地人了解合阳方言以及合阳方言的保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实际例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韩语词汇教学往往忽视词汇之间的联系,无序地给学生灌输词汇的词典意义,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韩语中汉字词占韩语词汇总量的一半,大量的汉字词对韩语的日常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韩语学习中,能否准确地掌握汉字词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将韩语中的汉字词与中文词汇建立联系,利用词汇意义的变化来掌握韩中同形异义词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现代汉字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7种构形模式。统计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总理据度为77.13%,也就是说,四分之三强的汉字可以从理据入手,通过形义联系或形音联系使形、音、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顾此失彼的局面,减弱汉字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受汉字认知模式迁移的影响,我国学生在英语词汇习得时,重点放在对词汇书写符号的认知上,并以书写符号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这就造成英语词汇习得出现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即学生以书面符号认知词汇;以书写符号为主记忆词汇并储存于记忆区;难以在大脑皮层建立第二信号系统;制约词汇语义场图式的发展。这类负效应是导致英语习得失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成"由词组演变为语气词是汉语词组语法化的一个典型.其在唐代已可用在句末,语法化过程为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反诘副词再到语气助词这样两个阶段.其在句中语法位置、结构关系的改变引起其词义虚化,而词义的虚化又导致其词汇语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难道……不成"与"难道……么(吗)"的演变与"么(吗)"和"不成"在虚词系统中的互相影响制约有关."不成"的虚化受词义内容支配和语境影响,表现为由行域向知域渐变,即由客观向主观投射,渐变是其虚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与维吾尔语密切接触,相互影响。汉语借词的借入对维吾尔语构词方式、词义以及词义演变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文章总结并分析研究汉语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推进维吾尔语发展和演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有些已识的古文字的本义尚未得到考释或尚未得到明确的、正确的考释,经研究,我们发现,这类古文字大都是在本义上被后起的今字代替了的古字,所以,只有找出这类古文字的今字。才能根据今字的本义来确定它们的本义。  相似文献   

17.
汉字有很强的系统性。汉字的形音义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点一画的不同,可以通过形音义三者的关系和由此而形成的系统加以区别。从汉字的形音义三者关系来掌握汉字的系统性,能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发散思维模式的形成,达到汉字教学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汉字的形义关系是由汉字的表义性质决定的。汉字采用的是记录语义的方式,造字之初,根据语义来构造字形,形义关系完全一致。但汉字本身及其所记录的汉语语词的发展变化,使汉字的形义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影响了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影响了对汉字与汉语关系的解释。本文从造字时代的汉字构形、汉字应用中的特殊现象、字形与语义的变化三个方面阐述汉字的形义关系及其演变,以探讨汉字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红色在中国人与泰国人眼中的文化意义有相同、相似点,亦有迥然不同处,这导致了汉泰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的相似与不同。汉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与泰语中含"■"字词语的对应可以概括为三种:第一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在引申意义上与泰语中含"■"字词语基本相符;第二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有某项引申意义,而泰语中含"■"字词语此项意义缺失;第三种是汉语中含"红"字词语某项引申意义缺失,而泰语中含"■"字词语有此项意义。汉语教师在面向泰国学生教授汉语中含"红"字词语的引申意义时,针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含"红(■)"字词语引申意义的三种对应情况,可以酌情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日语的词汇来看,现代日语中仍然保留着许多汉字及汉语词汇,而且许多词汇除发音与现代汉语不同外,字形却相近或相同,我们就把汉日语言中这些词汇称为中日同形语.中日同形语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汇,虽然都使用了汉字,但是这些汉字用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必定也会产生一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