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逢贤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学家和道德教育研究的巨擘。他毕生献身教育科学,为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建设和德育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丰富深邃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道德教育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之一,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进行教育学研究,而且大力支持并参与组织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他在德育学科建设上也贡献卓著,在全国率先开设德育原理课程,并为编写师范教材《德育原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关于中国教育学科学化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在教育学术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探讨胡德海先生教育学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胡德海先生对"什么是教育学"和"什么是教育"这两个根本的理论问题的整体把握,总结了胡德海先生对我国教育学术的主要贡献。本着对教育学理论的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胡德海先生在科学界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构了教育学体系,论证并确立了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他根据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是一位学养深厚、修养高远的学者,具有独特的学术造诣。先生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而且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在哲学的高度上反思和建构教育学原理的学科体系,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对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骆郁廷教授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责人。他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在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根源、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教育科学》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辑刊,以专心教育学术为定位,以注重深入研究为特色,以促进理论创新为追求,力图成为发布和展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宣传和推广教育思想理论、交流和沟通教育科研信息的重要平台。主要读者对象:大学教育学专业师生、教育科研人员、热爱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教育科学》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辑刊,以专心教育学术为定位,以注重深入研究为特色,以促进理论创新为追求,力图成为发布和展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宣传和推广教育思想理论、交流和沟通教育科研信息的重要平台。主要读者对象:大学教育学专业师生、教育科研人员、热爱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教育科学》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辑刊,以专心教育学术为定位,以注重深入研究为特色,以促进理论创新为追求,力图成为发布和展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宣传和推广教育思想理论、交流和沟通教育科研信息的重要平台。主要读者对象:大学教育学专业师生、教育科研人员、热爱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教育科学》是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辑刊,以专心教育学术为定位,以注重深入研究为特色,以促进理论创新为追求,力图成为发布和展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宣传和推广教育思想理论、交流和沟通教育科研信息的重要平台。主要读者对象:大学教育学专业师生、教育科研人员、热爱教育研究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文章或分析系统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生活的世界中去寻找。因此,他倡导以解释现象学的方法进行教育学的生活体验研究,这有助于教育学回归教育生活,使研究更深入教育的生活世界。教师以个人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用现象学方法参与教育研究,在教育实际中寻找教育的意义,不仅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机智,也会使教育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张澜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杰出的民盟创始人与领导者,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他创办过小学、中学和大学,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他提出的民主办校,重视学术研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严格教学管理,勇于实践,敢于改革,尊重人才,任贤用能等主张,对当时四川的教育界和思想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今,我们深入研究张澜的教育思想,对强化学校管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中有大量内容谈及教育问题,诸如教育与社会,教学与研究,等等。鲁迅先生站在民族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问题,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力倡改革,并和一切不能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旧制度旧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他的课堂教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鲁迅先生的教育观与他的思想是统一的,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年轻教师为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年轻教师的教学之道与为师之道,即是他们成长、成才、成功之道,是他们职业道德与思想境界、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校年轻教师应该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崇尚以师爱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拥有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尽快过好教学关;增强科研意识,找准科研切入点,有效推进科研进程,练就过硬科研功,从而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14.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学术泰斗,比较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潘懋元先生的比较教育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对比较教育的意义、对象和方法都有详细的阐述;并认为比较教育要强调客观、公正的研究态度,倡导多维的研究视角,坚持发展的研究观点,纵观学科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潘先生通过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前往各国实地考察、合作编写英文著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等形式践行着自己的比较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5.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华与核心,也是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教育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当时中国的革命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这些思想精华和宝贵经验对于今日中国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孙中山教育思想主要观点的论述,分析其对当代教育发展的多维启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藉"纪念马君武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看马君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于桂林召开的马君武学术研讨会就马君武的政治思想、教育理念及在文学史上的定位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极大地促进了对马君武的研究.但研讨会对马君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领域尚未涉及,研究方法有待创新,对马君武诗歌的研究存在误区.今后对马君武的研究,应注意从个人与军政利益集团的关系出发,探析作为政治家的马君武在革命派与桂系集团冲突中扮演的角色,应从近代学术转型这一层面出发,检视作为学者的马君武为"中国传统学术近代化"及"西方学术中国化"所作出的贡献及缺失.  相似文献   

18.
对胡瑗的教育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胡瑗的教育思想清晰地理顺了治理国家与发展教育的复杂关系,首开“明体达用”先进教育观的先河.首创分斋教学制度,倡导“因材施教”与“亲历游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思想的深邃对今天教育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真直实干的教育学家——陈信泰教授访问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泰教授(1927-)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之一。他是新中国第一届教育研究班的学员,毕业后曾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和曲阜师范学院(大学),从事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一生,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学者学术和人生的一个缩影。他真直实干,善于在守成中创新;他爱校如家,视学生如子侄,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育学者。他鲜明的个性和学术风格,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经验,仍是当今中国教育学界有关人士关注和议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王鉴 《教育研究》2012,(6):66-71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在自己的学术活动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智慧而艺术地展示了他丰富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冷板凳"坐成"热板凳"、见识与知识同等重要、理论联系实际、个体与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治学思想。总结李秉德先生的治学思想,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其教育思想,而且在于将李秉德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