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培养国内软件人才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颖 《神州学人》2006,(1):10-10
教育部作为全国留学工作归口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形势需求,积极探索通过出国留学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内急需和紧缺的、能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实际贡献的各类人才。教育部与印度印孚瑟斯(Infosys)公司合作培养软件人才的“印孚瑟斯实习生项目”,即是教育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一次有益探索。印度的IT产业举世闻名,其在培养IT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也有独到之处。这些年来,教育部门曾经组织过许多团组前往考察,学习和吸取印度在IT产业和培养软件人才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探索着和印度有关方…  相似文献   

2.
社会性软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性软件的兴起,给新形势下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如能充分利用社会性软件,高校就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本文阐述了社会性软件的理论、功能、分类,并从Blog和WebQuest两种社会性软件入手介绍了社会性软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了社会性软件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信息化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示范性软件学院近20年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快速培养了大批工程型、复合型软件工程人才,突出了与产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成为软件大国作出了显著贡献,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先驱和典范.在教育部提出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求软件学院能培养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人才,需要探索将产业"跟踪式"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技术"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作出新的贡献.结合国内一流高校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情况,围绕引领式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如何建立特色化软件工程人才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发展生态和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紧密结合外包行业的实际,组成校企联盟,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将教学与外包业务结合起来,是培养能适应行业需求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课程包"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服务外包业的迅速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面向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建设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紧密结合外包行业的实际,组成校企联盟,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将教学与外包业务结合起来,是培养能适应行业需求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软件产业不断成熟,软件企业对能快速适应企业自身要求的特色技能型人才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而高职是特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平台,因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技能人才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经过实践与分析将当前软件企业新需求技能人才的特色归纳为三种属性,并就这三种属性在高职软件人才以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进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软件产业不断成熟,软件企业对能快速适应企业自身要求的特色技能型人才需求欲望越来越强烈,而高职是特色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平台,因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技能人才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经过实践与分析将当前软件企业新需求技能人才的特色归纳为三种属性,并就这三种属性在高职软件人才以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进行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8.
软件园不仅是软件企业、软件人才的聚集地,而且是现代高职教育中师资的培育基地。本文分析了软件园在培养师资方面的自身优势,并提出依托软件园培养双师队伍的具体形式和措施,期望能为双师队伍建设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软件人才培养偏重于学生实用型技能的培养,缺少面向大系统的架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为解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软件研发人才,特别是高端软件人才的巨大需求,我们提出并实践了高端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服务外包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何培养合格的服务外包人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特点和企业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构建了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1-2-3-4特色培养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颜正恕 《成人教育》2013,(11):46-4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本位课程论成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课程改革的方向,课程与行业企业结合,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建立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成为科学的改革方向。新的课程体系解构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学生在动态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体体验。通过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活动,不但形成显性的知识能力体系,而且还激发学生隐性、个性化的、新的、序化的经验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学习、能工作、能思考、能创新的具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准员工。  相似文献   

12.
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阶段为递进顺序,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设计)系列为主要内容,实现全过程实践、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架。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机械设计教学与工程应用脱节问题,结合机械设计岗位的市场需求,以逆向设计新技术平台引领课程体系改革,利用其面向产品设计的特点,加强结构设计和面向加工制造的设计能力培养,实现产教融合实践项目走进课堂,通过模拟企业实际设计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真刀真枪的动手能力。以此为载体构建以逆向设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能训练体系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使技能操作训练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建立生物实用技术专业训练性课程体系、训练性教学体系、训练性保证体系来保证学生实践训练.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英语教学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完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同时满足我国对英语人才的需要。而科学、有效的课程设置和设计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完备的课程设置和设计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我们教师只有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本着将单一的传统的输入模式更改为多元化模式,逐步研究和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多年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嵌入式教学成果,对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方法进行了探索。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培养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构建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模式,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实践技能。通过加强学生课外动手实践训练并辅以各种竞赛和科研历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江帆 《职教通讯》2019,(18):20-26
良好的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针对物联网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构建基于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实践类课程和综合类课程四个部分,并从项目化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开发、考核方式选择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实施方案。实现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有效契合,提高了物联网课程的教学效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就业率、岗位适应能力、企业满意度均明显提升,有效提升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满足各行业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孟丽娟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1):44-45,57
课程设计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课程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适应一线工作需要的英语实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就业导向基于任务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语言能力的基础上,通过任务活动实现语言教学的形式与意义的高效有机融合,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系统论方法探索建立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的"431"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体系建构的关键内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和实践教学与教师科研融通体系建设三方面具体论述了优化与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法。首先,将本科4年的实践教学训练项目整合为4个模块、3个层次、1条应用能力训练主线的"431"课程体系;其次,围绕教学方法改革和内容更新,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学生以素质能力考核为主,建立多层次评价标准;最后,通过搭建教学与科研的融通体系,完善运行协调机制。基于系统论理念对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内容和构建方法进行研究。应用实践表明,对于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通过实践探索认识到:把握教材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明确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深入了解学生,使教学体系成为坚持课程标准与适应学生的有机统一;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探索特色更鲜明、方式更多样、手段更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