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对现有有关新闻法律关系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对新闻法律关系进行了概念界定,将新闻法律关系与一般的法律关系进行比较,总结了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并对新闻法律关系要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新闻与法律的结合点上 ,从法学的视角对隐性采访的合法性根据、法律属性及法律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隐性采访的合法性根据 ,分析了隐性采访的法律属性 ,并从主体、客体、内容三方面分析了其法律关系的结构 ,提出了如何正确行使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国际社会利益对国际法体系的渗入使得当代国际法律义务越来越具有多边性,并导致了对一切义务法律关系的诞生。ICJ在巴塞罗那牵引公司案中最终确认了对一切义务法律关系,标志着国际法取得了重要发展。然而对于这一法律关系内涵的认识尚未取得多大进展。本文从权利视角研究对一切义务法律关系,对这一法律关系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界定,并且对两类受害国在援引国家责任方面的不同权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对语体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修辞的层面。近年来我国语言学家开始从语法角度,对语体进行研究。但在众多对语体的分类中,没有涉及法律语体的归属问题。我们认为,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法律语体应属于指令性语体。本文主要通过与口语、叙事、新闻、学术、政论等几类语体进行比较,考察法律语体的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政府职能和其对社会调控方式的改革 ,迫切需要加强关于新闻传媒自律、新闻传媒与其他平等社会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建设 ;新闻队伍建设也需要纳入法制轨道 ;作为市场主体的新闻机构的经营活动需要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6.
劳动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是社会活动和司法实践中最普遍的法律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民事、劳动法律法规,从主体、内容、客体三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监督基本形式之一的新闻舆论监督和法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它能促进立法机构制定有关法规条例,促进法制建设和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行政监察、法律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是主辅关系,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利弊参半,它必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运作。  相似文献   

8.
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高校法律地位的转型期,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尚待研究.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协调高校与政府法律关系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我国和发达国家高校与政府法律关系的分析、比较,理顺我国高校与政府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邢驰鸿 《英语辅导》2008,(2):129-131
从比较法律文化与法律翻译的关系进行研究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新视野。本文从法律文化的概念及分类入手,着重探讨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功能对应物"与法律翻译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中西法律文化的"重叠对应"、"零对应"和"间接对应"对法律翻译的影响,最后呼吁更多人加入这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法理学视角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规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对市场经济影响的与日俱增,对非标准劳动关系缺乏系统的法律规制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如何对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法律规制研究,成为当前劳动法学界以及国家有关劳动保障部门迫在眉睫的问题。而从法律分类、法律渊源、法律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效力等法理学视角对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从理论上如何完善对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缺陷以及进一步探讨对非标准劳动关系进行系统的规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策划     
对新闻策划产生的动因、新闻策划定义的界定进行了明晰的阐述,并比较了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新闻炒作、宣传策划及媒介公关活动四者的关系,搞清了新闻策划的内涵。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新闻策划的现状和实践应避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广泛传播为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保障公共权利的正当行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法律认识的不足,新闻作者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报道权的过程中存在重新闻轻事实,重报道轻权益的情况。由此对新闻侵权进行法律上的进一步思考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即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和分析新闻侵权这一社会现象,进而尝试作出一些对新闻侵权基础理论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3.
谢飞 《华章》2011,(35)
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格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人格权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方面.舆论监督是舆论界(主要是指新闻界)利用传播媒介发表各种意见或言论,对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进行批评、实行监督的权利.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问题,比如,在涉及新闻侵害人格权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构建一套独立的新闻侵权制度;在人格权与言论自由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是否需要设立对言论自由进行倾斜保护的规则;对于新闻侵权的责任,是否应当由特殊的规则.宗旨,大众传媒对人格权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我国人格权法应当适应这一发展,通过理论发展和完善的制度建设对之进行合理的回应.另外,人格权商品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法律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是任何法律在实际运用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宪法也莫出其外。一般而言,法律解释着重研究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而宪法的解释主要体现于普通法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解释。通过二者关系的比较分析,认真研究普通法律对于宪法的解释,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学法、讲法、研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是新闻学界和新闻业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对2010年至今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对国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整体情况、研究内容、研究特征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学者们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模式、重要作用与意义、教育现状、问题与策略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欠缺,而且已经进入瓶颈期。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中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明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法律关系主体、客体范围,比较世界各国关于该项的法律规定,找出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中存在的立法缺陷,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各国票据法都将票据无因性奉为票据法的真理。我国尽管前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票据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但对票据无因性原则却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将选择以不同法律制度为背景的德国、英美、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台湾)以及我国现有的票据法为对象,对票据无因性理论与交易安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新闻理论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经典著作,受到传播业者和学者的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与争议,但国内外对该书的批判,大都针对于书中具体的研究内容,关于这一著作对新闻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可资借鉴方面的论述则很鲜见,本文从哲学探索的研究视角、对社会制度与报刊关系进行探究的研究方法、横向比较、世界范围的整体视角四个方面探讨了该著作对新闻史研究提供的可资借鉴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基础法律行为与代理权授予行为的关系问题是代理立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授权行为伴随有基本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当基本法律关系不成立、无效或撤销时,授权行为是否受其牵连而同其命运,即代理权授予行为有因性或无因性问题。本文在对各种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从历史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监督与制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制约原属哲学概念,监督更多的是法律概念。文章对制约和监督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监督也可有双向性,存在系统内的二种双向强制约监督和系统外的双向弱制约监督三种形式的双向监督关系;依据监督的双向性理论,解释了谁监督监督者的法律难题,并分析得出由监督者自己监督自己存在法律谬论;最后提出应杜绝监督的双向性,将监督机关从司法系统中独立出来,建立起专项法律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