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跳跃,是小学生的基本活动之一。它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小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使内脏器官机能得以加强;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使小学生的活动能力得以发展,掌握到运动的一些基本技能。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怎样做好跳跃能力的培养,这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所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一、跳跃的概述(1)跳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小学生身体运动技能的协调结合和运动知觉的发展,是小学体育教学重要的课题之一。(2)小学阶段的跳跃能力培养,要讲究科学性、趣味性。教师要特别注意做好保护工作,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低年级可从某个高度的物体(如台阶、体操登等)跳落下来开始,注意引导学生两手后下方抬起、弯腰屈膝,然后摆动手臂,轻轻跳下来。(3)要逐渐培养小学生对跳跃经验的积累,注重发展肌肉的运动协调技能。一年级可以从练习身体的爬行开始,也可以沿着体操登等一些窄的物体来回走动。这些基于发展腿部的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力和协调能力的运动为基础,为以后的跳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4)跳跃的动作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比较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跳过一定高度、宽度的障碍物,学会了向下跳、向上跳、跨越等基本动作后,再进一步学习立定跳...  相似文献   

2.
针对少儿乒乓球初学者在练习正手攻球中所容易发生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对怎样利用讲解、示范、表象等方法去纠正这些错误动作、提高少儿乒乓球初学者正手攻球水平进行阐述,通过用这些方法指导初学者纠正错误,以提高正手攻球水平到相当高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三类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功能及应用范围,为教师科学全面选用教学模式提供借鉴.采用对比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三类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讲解-示范-练习模式(讲解-练习-示范模式)适用于动作难度较大的新教材和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示范-讲解-练习模式(示范-练习-讲解模式)适用于直观性较强的教材和有一定体育能力的学生;练习-讲解-示范模式(练习-示范-讲解模式)适用于动作前后联系密切的教材和自学钻研能力较强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课持拍徒手练习教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乒乓球教学中,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因素很多,但教师教学的方法、手段及学生练习时间的长短以及对学生对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乒乓球教学课中应重视及提倡徒手持拍练习单项技术,并与步法移动相结合,为今后的移动击球打好基础.通过在乒乓课中增加对徒手持拍教学,有助于迅速形成对单项技术的概念,形成正确的技术姿式,合理的动作环节,强化持拍击球规迹对肌肉动作的感觉,对今后技术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合理的技术动作是打好乒乓球的关键,是乒乓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因此如何合理地应用教学手段去让学生掌握好单项技术,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对乒乓球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为乒乓球基础训练提供参考。采用文献法等对中国乒乓球基础训练中几个问题进行反思,结论如下:打法单一与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指导思想之间存在悖论;对训练方法的肢解与科学训练之间存在悖论;忽视某些技术与遵从乒乓球每分得失分规律之间的悖论;练不为战与"三从一大原则"之间存在悖论。建议:坚持"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基础训练中注重多种打法齐头并进;基层教练员要加强自身学习,训练中教授技术的顺序要得当、技术和身体训练要协调、适量增加身体爆发力运用的练习和防守技术练习;要理解乒乓球每一分特点和整体发展趋势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乒乓球整个训练过程要注重"练为战"。  相似文献   

6.
著名乒乓球教练李隼对乒乓球教学与训练中的传统用语“转腰”提出了质疑,指出传统“转腰”用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收胯”(转髋)观点,认为不提倡“转腰”,可以减少躯干扭转的幅度,使引拍、击球动作幅度较小,加快动作速度。其次,解析了转髋动作结构,阐释了逐个关节理论在李隼教练新观点中的应用,认为“收胯”对预防运动损伤很有意义。指出,在乒乓教学训练中,应重视胸椎、髋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练习,加强核心稳定性的练习,预防躯干扭转对腰部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要:为推动我国大众艺术体操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 探讨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艺术体操身体动作练习内容,构建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结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我国艺术体操初训年龄5岁较为适宜;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我国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指标: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为:非难度动作(基本动作)中全身波浪和大舞姿动作适合在7岁以后开始练习,其它各类型身体动作均可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练习内容。随着年龄增长,难度动作级别逐步递增,但在数量和内容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排球传球技术细腻,用力较复杂,是排球技术教学课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对传球教法进行了设计与研究,将传球教学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简化条件、限制性、诱导性等练习,降低练习难度;第二阶段注重增强本体感觉、控球能力的练习。通过教学实验,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此教法有利于突破传球手型与协调用力两个关键环节;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探讨动作发展视角下,依据3~6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所设计的功能性练习方案对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选3~6岁幼儿249人,分为实验组(124人)和对照组(125人),前者完成功能性练习,后者进行常规体育运动,干预时间为24周。通过系统分析法,确定幼儿功能性练习方案的内容、原则及要求,使方案更加科学、系统和实用;干预前后使用TGMD-2量表对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能力进行测评。结果:1)实验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88.09±5.73)分、(79.69±5.77)分和(64.94±9.54)分,较干预前提高(32.37±6.93)分、(30.69±9.07)分和(32.57±8.20)分,变化显著(p<0.01);2)对照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65.51±8.76)分、(54.24±9.19)分和(47.27±11.92)分,较实验前提高(8.80±6.97)分、(6.16±8.70)分和(16.42±8.81)分,变化显著(p<0.01),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年龄段幼儿位移动作得分、控制动作得分及粗大动作总分变化差值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常规体育运动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个别动作变化不明显、掌握不稳定等情况。幼儿功能性练习设计为“动作模块”与“素质模块”,前者将3~6岁幼儿的动作学习系统地划分为3个层次,为教师设计练习方案提供了依据;后者可针对幼儿特定身体素质进行科学锻炼,动作学习中兼顾身体素质的发展。功能性练习对幼儿粗大动作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优于常规体育运动,对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该训练方法符合目前运动训练的理念、女二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能较快地提高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其符合女性技术男性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为国家队输送更好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本针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现状,阐述了实行11分制后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状态变化.强调了在现代乒乓球运动中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提出了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竞技能力训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竞技能力的构成,把青少年乒乓球运动训练内容分为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智力训练五个方面,针对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对每个方面做系统的阐述和分析,旨在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训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训练理论给予一定的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规范化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规范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乒乓球直拍横打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规范化训练有利于直拍横打技术质量的提高,可以为建立规范化的乒乓球横打技术理论和方法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雅典奥运会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现场直播和录像的观察及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当今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实力的格局状况,并提出了今后我国乒乓球运动训练的努力方向,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娜现象"是中国网球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促进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同时为我国优势项目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受竞赛规程及项目竞争因素影响,"国球"的发展空间面临进一步缩小。"李娜现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乒乓球运动今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运动技能学习理论和乒乓球运动相互制约的规律,首次从理论上比较分析了中英两国乒乓球击球动作的构成要素及其概念与划分方法的异同,对我国乒乓球技术的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