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西辽河——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早期的典型器物——彩陶无底筒形器、兽型玉、勾云形玉等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命名为陶母祖、胎形玉、媾云形玉。  相似文献   

2.
玉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反映在语言文字上,用“玉”字的词语相当多。综观“玉”字的用法,有以下四类:一、用其本义,表示玉或玉制的器物。例如:玉石、玉器、碧玉、美玉、玉簪、玉镯等。  相似文献   

3.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词汇中,以“玉”为词根的同根词十分发达,而且衍生得极其快。华厦先民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何以喜欢如此大量的使用“玉”及其同根词?本文拟通过对大量有关“玉”的同根词来源的分析,从玉的质地、赋予事物以玉的美好品质,讳饰文化的影响等角度,探索古代汉语词汇中为何有关玉的词汇极为发达的原因,试图从中窥探出汉语词汇衍生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5.
元代“渎山大玉海”是我国第一件最大玉器,是琢玉工艺史上的杰出代表。最早研究“大玉海”玉质的乾隆帝释义“渎山”即“岷山”,但不产玉;周南全认为是四川之永康玉;我们自1998年首次认为是独山玉,后经亲自考察。探讨其玉质存疑、玉石原料特征、近距离肉眼观察及矿物学特征分析与对比,于2003年3月确认其玉质为独山玉。  相似文献   

6.
利用"形相似、数相同"的分析方法,对汉蔡邕遗文复原的星图与凌家滩出土的玉龟玉版上钻孔上进行比较和解读,结合河图图式,运用经典文献和考古文物成果,得出二十八宿来自凌家滩出土的玉龟玉版上钻孔的结论,并还原出二十八宿星图,证实凌家滩玉龟玉版曾流传于世,并为上古先贤们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7.
宋本《玉篇》明确标注出的引《说文》(大徐本)的内容,包括释义、析形、书证、注音、字形和重文。其引文与《说文》相应条目的不同,表现为十二个方面。修订者参考了不同于大徐本的说文本子,或者引用时改动了原文,以及宋本《玉篇》和大徐本在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都可能导致这些不同。  相似文献   

8.
由于"玉"作为"字素"(构字部件)或"词素"(构词部件)具有多义性,汉语以"玉"作为范畴标志的"玉"词群在语义类别上,又可分为不同的小类,这些不同的小类是认知的产物,也是范畴化的结果。本文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对汉语"玉"词群进行范畴化研究,并对其意义理据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河南武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三阳玉帝庙道教建筑特征鲜明,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对玉帝庙主要建筑的修造历史、建筑特征、建筑装饰进行考证分析,属于典型的清代官式与道教相结合的建筑。在一定程度可以作为覃怀地区明清官式建筑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学与历史献等多方面对岫岩玉在中国玉化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证,认为岫岩玉是我国利用最早、范围最广且历史持续最长的玉材,在我国玉化起源中占有不容置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原本玉篇残卷》和宋本《玉篇》均收字对应义项,考察了《玉篇》于唐宋两代释义修订情况及其字书功能的演变,认为较之原本,宋本有反映当时语言面貌、注意词义概括性、删除文化说解等优点,但其释义粗疏、书证不全的弊病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玉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别从版本样态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带“玉茗”字样的符码、诗词典故中“茗玉”未曾缺席的事实、宝玉贴身小厮茗烟(焙茗)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内在有机联系等综合考量,共同拱卫着刘姥姥口中出现的那位女儿的芳讳确为“茗玉”而非“若玉”的学术结论。  相似文献   

13.
释“玉”     
葛力力 《文教资料》2011,(29):25-26
为了深入探讨“玉”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玉”族词语的文化内涵.作者从甲骨文入手.对“玉”字在纵向的字族发展与词族义的横向扩大.尤其是对词义的文化内涵做了一番探寻,对玉族词语做了一个较完整的叙述归纳.有利于人们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词语“玉”和玉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注意到:1)上古、中古汉语只有(A)形+数量没有(B)数量+形;B式初见于唐诗,大多还可以看作连谓结构,同时已发展为典型的空间量构式;宋元明清时期B式进一步发展,A式逐渐萎缩。2)典型的B式是名词性偏正结构,是通过重新分析从唐诗中糅合的连谓结构语法化而来。3)B式能够语法化并最终趋于取代A式,与相关构式(数量名结构、平比句)历史演变的类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百玉1号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玉1号和隆玉98为试验材料,对百玉1号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玉1号籽粒干物质积累呈现"S"形曲线,表现出"慢-快-慢"的特点,与隆玉98相比,百玉1号的干物质积累在中后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百玉1号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大喇叭口期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和叶鞘;抽雄以后,茎秆干重迅速增加,茎秆和叶片成为光合产物的主要分配中心,也是玉米植株的生长中心;在抽雄吐丝期,随着籽粒的形成,生殖器官成为光合产物的主要分配中心;乳熟期后,雌穗干重占主导地位.百玉1号产量为11 414.13 kg/hm2,比隆玉98高7.5%.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中后期的水肥管理,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说文》,《释名》,杨泉和宋代“右文说”之间的顾野王《玉篇》对于同声符同源字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研究,该书中所进行的同声符同源字的系联,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源及语源学史当有 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类玉篇海》是金代王太编写的一部大型字书,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它是在《玉篇》的基础上形成的,继承了《玉篇》分部方式,又有众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区分画段、标注字源、字无遗形三个方面。它开创了后世字书笔画检字法的先河,在字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王太生于北宋末年,生活于金代,是今河北赵县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搜集了本世纪以来《玉篇》的研究资料,分专题综述了《玉篇》研究的过去和现状,指出《玉篇》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南朝顾野王所撰《玉篇》经唐代孙强、北宋陈彭年等人的重新修订,题为《大广益会玉篇》流传于世。未经修改的《原本玉篇》失传已久,直至清末民初由黎庶昌、罗振玉等人从日本传回国内。二书皆保留有众多《诗经》材料,在引《诗》体例上互有异同。《大广益会玉篇》虽然大量删减《原本玉篇》中的《诗经》经文,但保留了不少注解训释,且二书所据皆以《毛诗》为主以《韩诗》为辅;《原本玉篇》引《诗》皆标明是毛家还是韩家,《大广益会玉篇》则只称为《诗》而不言何家,但可以推断为毛。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疏于辨别二书的引《诗》体例,并将二书混为一谈,通过“非毛即韩”的排除法认定《玉篇》所引之《诗》为韩,出现了一系列辑佚失误。  相似文献   

20.
《玉篇略》作为受到中国《玉篇》影响的系列字书《和玉篇》的其中一个代表版本,通过对其反切用字的梳理和对比,可以初步考察日本《和玉篇》与中国《玉篇》以及周边其他辞书的关系,进而从中日字书传承的角度对《和玉篇》和《玉篇》作出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