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因为海子独特的艺术风格,当代人们多认同他是一个抒情诗人。但在他寄托了诗歌理想的长诗和诗剧中却有着更多的诉说。海子提出的“民间主题”有着特定的含义,只有对它进行剖析才能看到海子诗歌理想的内核,获取海子诗歌的价值取向;海子不是一个忙于解构的诗人,而是一个醉心于重构的艺术家。海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如何寻找文学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2.
海子的诗歌蕴藏着真挚而坦诚的情感,源于他所接受的淳朴的父母之爱和农村乡土环境的教育。海子把自己的生命艺术化为了诗歌,诗歌又承载了海子的理想和信念,他那丰富的诗歌主题和内涵是他个体生命和诗歌艺术的互融。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还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痛苦对于海子、对于海子的诗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子。曾经相对优越的家世,现在贫穷的家境,远远不是海子诗中所表达的感受清贫的温馨,而是海子难以回避又难以割舍的诗歌尴尬,这直接呈现于他的诸多关于母亲、关于贫穷、关于爱情的诗篇之中。爱情理想被贫穷粉碎之后的海子,最终因为诗歌理想的支撑和召唤,从此在诗歌的征途上一路狂奔。  相似文献   

4.
正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海子从1983年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一直到1989年,他的诗歌创作大多在法大昌平校区的家属院内。他生前曾担任学校345诗社的指导老师,与法大多位老师有过来往。海子去世后诗歌整理成集,陆续出版,他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会新闻部在海子25周年祭日之际,联系采访了当年海子的故人,造访海子在法大的故居,缅怀海子在法大的诗歌理想和1980年代特有的文学风尚。  相似文献   

5.
只要有人提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海子;只要有人提及中国当代诗歌,我们不能不想到海子。海子,带着对诗歌的热爱,带着破碎的理想,已经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预示着一只飞往理想主义时代的雄鹰.  相似文献   

6.
在大诗理想的统摄下,海子竭力吸收东西方文化资源,其中老庄与尼采对海子的影响鲜明地体现在其前后两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海子前期的诗歌呈现出一种和解与包容的气质,但他并没有继续顺着老庄之道进入逍遥无为的状态之中,而是转向了尼采的权力意志与超人精神,这种在生命的狂放与沉醉之中的有为超越成为海子后期诗歌创作的精神主导.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21,(3):29-34
中国神话的元素在海子诗歌中多次出现,这些神话元素背后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海子在诗歌创作中有意借用了一些神话意象,这些意象的精神内核在他的诗中有了新的阐释空间。本文通过梳理海子诗歌中的神话书写现象,寻找它们之间内外的联系,并结合海子自身的生长环境和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现象,去探究神话意象背后代表的是何种精神,从而揭示这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流变,最终来把握中国神话与海子诗歌意象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1,(4):29-33
西川是海子及其诗歌成为经典的重要推动者。西川所作的努力主要包括:编辑出版海子诗歌文本;支持出版海子传记;不停地谈论海子,从而建构海子诗人形象,推动海子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可以说,没有西川一系列持续的努力,就没有海子及其诗歌在今天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9.
马晓琼 《文教资料》2013,(10):22-23
在当代诗坛上,海子用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诗篇。他的诗歌回归原始,回归生命,回归村庄,清新,质朴,充满激情与理想。在他的诗歌中多次出现"村庄"意象。这一意象的出现,一方面与海子的农村经历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海子对于村庄的执著迷恋,同时也蕴含了其逃离城市、回归乡土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0.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广泛的一首抒情短诗。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幸福和温暖。然而两个月后。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产生了某种分离,怎样理解海子的幸福?本文试图结合海子整个诗歌创作过程和他的诗歌理想去阅读分析。关于海子的诗歌及其本人传奇的命运正是学生最想知道的东西,因此我想以此作为生长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理解诗歌的主旨,引导学生走近海子,理解海子,进而探讨有关生命的话题,认识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纪念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是因为他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闻一多对黑暗反动势力最终以死相拼的决绝态度,受着20世纪、特别是这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特定语境的支撑。他的思想中很好地结合了中西宗教哲学的精华,他的殉难体现着一种独特的生死观,突出地表现为舍生取义和为理想而生。闻一多诗笔下的死亡不过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写死终究是为了写一份对生的热爱和敬仰,以诗情为哲理,实现对人生的审美超越。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审美文化几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闻一多殉难的意义,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终其一生,闻一多都是个“诗人”,是个用生命来写诗、把生命写成诗的人。  相似文献   

12.
李中峰先生是当代西部一位杰出诗人。他热爱传统文化,文化功底深厚,具有浓郁诗人气质,几十年来创作的诗赋近3000首(篇),其特点一是众体皆备,诗词曲赋文兼写,诗歌以格律诗为主,格律诗以七绝见长。二是题材广泛,咏怀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新田园诗既描写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又体现了当代农村的新风尚;讽喻诗继承了中国诗歌的"美刺"传统。三是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七绝佳作令人拍案叫绝。中峰先生的诗赋创作继承了中华古典诗赋的优秀传统,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中峰先生以及当代许多传统诗歌创作实践是对后现代非诗化诗风的矫正。将当代众多的创作古体诗赋的作家屏之于当代文坛之外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不能只把眼光关注到小说、散文及现代诗上面,应该放开眼光,抛弃陈见,关注那一大群以古体格律诗为载体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诗人及其他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何其芳早期文学思想在他诗文创作中的主要体现,认为贯穿其早期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就是:"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而何其芳这种文学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和浸润,新月派诗歌的鼓舞和激荡以及西方文学的多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虞集的青年和晚年均在江西崇仁度过,其文学思想、学术主张乃至人格的锻炼,都深受江右文化的濡染。他接续了欧阳修、曾巩等人开创的散文传统,诗歌则主张"宗唐得古",不满江西末流崇怪尚奇的倾向,力倡平易雅正的诗文风气。虞集的学术思想主张"会和朱陆",融汇诸家学说,此亦深受元初江右理学特别是乃师吴澄的影响。此外,他还与江西籍的玄教中人交往甚密,对道教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培育了冲淡舂融的品格。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所提倡并发扬的白话文学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新纪要。从小习读古文的胡适,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并非一味的拒抗,在他的白话诗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余韵。但另一方面,有着丰富西洋文化的胡适也同样受着海外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诗词又作了巨大的创新尝试。文章主要从胡适早期白话诗所受的传统影响和他在西方诗歌的形式的感悟下对古典诗歌所作的创新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胡适白话诗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李贺多病而敏感,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和体验与同时代的诗人相比,尤为深刻,这就是他诗歌里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同时,在儒家修齐治平的主流文化背景之下,李贺的生命意识还包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这个没落的王孙对唐王朝的兴衰有着道义上的责任,也有重振家道、光耀门楣的责任。李贺的痛苦正是对生与死的敏感体认和人生价值和意义难以实现的深刻痛苦。把握李贺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生命意识,对于理解他的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坡词论是其整个文论系统中的一部分。强调作词首先要对国、对民负责;主张协律而不为律所缚;喜爱豪放但也不轻薄婉约;仍然摆脱不了词小诗大的传统观念;以“清丽”为其词风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雨时教授新著《雨时博客》,进一步明证了雨时教授是几十年来忠诚于诗歌生存的肯定者。他体验诗歌风尚,做净化诗歌生态的人文志愿者;他扎根诗学沃土,做审视网络诗歌现状的理论建设者;他尊重自由个体,做弘扬民间立场的理想布道者;他承担文化考察,做通往后现代审美的资深摆渡者。他以坚定的信仰、执着的精神、超人的才智和憾人的品格,在物欲充塞、人欲横流的多变世界中,用一颗诗性的灵魂去穿越时空、语境、习俗与审美的隔膜,寻找永恒不朽的诗歌精神,感受其对现实世界的理想寄寓和诗意栖居。博客只是通往诗歌殿堂中的众多小径之一,诗歌本身才是雨时教授一生神往的目的地。这既是他思想的光芒,也是他智慧的写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大昕的诗作总是透露出浓厚的史学趣味,他在经史方面的知识积累及思维习惯,影响到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以史品诗,由“史家三长”引申出“诗学四长”,以惩恶劝善的史学功能观倡导通过诗歌来进行社会教化,主张诗作敦厚古朴。他用考据家和史学家的眼光训释注疏诗作、品评诗歌内容,主张以学为诗。同时,钱大听还以诗论史,他的怀古咏史诗总是表现出史学家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明体致用”的治学宗旨指引下,他的诗作还有因古鉴今,关心现实的特点,严密考订的史学方法在他的诗歌中也有表现。钱大昕诗作的主要价值不在于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而在于含经咀史、评史论经、诗史互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逊是齐梁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出身寒门,性格耿介,一生仕途坎坷。受当时儒道杂糅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出世与隐逸的思想在其人生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终生游离于庙堂与江湖之间,对功名的求取与洒然出尘的希慕是他力图调和的两种思想。而起伏不定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凝结成一股特有的孤独意识,使得他的作品散发出清冷淡雅的美学风貌;在一个"文贵形似"的时代,他的诗歌受到道家的自然思想与陶渊明的淳真文风的影响,文质兼备,追求本色的"真性情",体现出回归自然的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