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性别和校别差异,采用仪器测量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的休闲体力活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青少年平均每天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不足。男女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中小学休闲体力活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生的休闲体力活动时间比中学生长;不同等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的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休闲体力活动促进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学校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父母亲也不要给孩子额外的学习压力。  相似文献   

2.
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关系的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科学》2014,(1):46-51
目的: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探究各种建成环境特征与休闲体力活动的相关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Medline、Embase、Pubmed和SportsDiscus四大数据库共检索符合标准的文献40篇,提取各研究中的环境特征与休闲体力活动的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概率,然后按照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获取证据比值前5位的环境特征依次为:步行指数(67%)、土地混合利用(50%)、街道衔接性(50%)、地形坡度(50%)、美观/清洁/绿化(45%);建成环境客观测量时相关的检出率为37.4%,主观测量时为39.5%。结论:对于全人群,步行指数与休闲体力活动存在相关性,街道衔接性等7项特征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明,另外6项特征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体力活动金字塔 为了身体健康而锻炼的人们,最想知道的是需要多少体力活动才可以满足身体健康这个问题。   Corbin与 Pangrazai(1998)在美国运动医学会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单是参与每周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强度相当于目标心率的体力活动,根本没法达到增进健康及体适能的需求。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 Corbin Pangrazai (1998)提出了一个体力活动金字塔的架构。如上图所示。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如步行、上落梯级及做家务等,正好构成这个金字塔的第一层。对于儿童来说,第一…  相似文献   

4.
王新建  王颖 《体育学刊》2004,11(4):56-58
通过对25例急性功能不全者(如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心肌梗死致严重心衰病情稳定后)及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不全Ⅱ级和Ⅲ级)进行为期18周的运动疗法,结果发现:通过有规律的适度体力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骨骼肌的生化代谢、心肌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强体力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客观测量的体力活动水平为基础,分析不同持续时间活动的频率及其占总活动时间的比例,从而掌握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簇集特征。方法根据知情、自愿原则,在上海市杨浦和宝山2个区共招募306名学龄前儿童为受试者,通过连续7 d佩戴加速度传感器ActiGraph GT3X+测量其日常体力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每次体力活动按强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并统计不同持续时间的活动平均每天出现的频率及其占总累积活动的比例。结果共有146名受试者[男85名,女61名;平均月龄为(57.7±5.0)月]7 d测量数据均有效,被纳入最终统计分析。发现采样间隔为1 s时,学龄前儿童平均每次体力活动持续时间≤4 s,且70%以上的中等强度和大强度体力活动持续时间为2~3 s。结论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以持续时间较短的零星活动为主。为准确测量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特别是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宜采用较短的加速度传感器采样间隔(如3 s或更短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青年女性呼吸机能的影响,为提高呼吸机能水平的体力活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5名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硕士生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将其分为低、中、高三个体力活动水平组,并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以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通气量(VE)及呼吸商(RQ)作为判断呼吸机能的有效指标.结果:安静状态下高体力活动组和中等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摄氧量(VO2)、二氧化碳输出量(VCO2)、潮气量(VT)合通气量(vE)存在显著性差异;递增负荷运动中,三组间呼吸机能各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体力活动水平即体力活动量≥3000MET-minutes/week能够提高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机能.  相似文献   

7.
空气污染不仅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也会带来神经认知损害。因此,在空气污染条件下,人们往往会减少体力活动,但长时间缺乏体力活动同样不利于人们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研究旨在对空气污染暴露条件下的体力活动对大脑形态和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回顾,探讨在空气污染条件下是否应当从事体力活动。得出的结论为:(1)空气中的气体和颗粒物均有可能穿过大脑屏障,导致慢性神经炎症和过氧化损伤等神经生理损伤,从而产生神经退行性病变,损害大脑的形态和功能;此外,空气污染会导致人们减少户外体力活动,增加久坐风险,从而难以获得体力活动相关的认知收益;(2)总体来看,当前多数的研究证据发现在空气污染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依然可以产生显著的认知收益,如执行功能提升,降低老年痴呆发病率等。但这种认知收益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抵消空气污染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5):109-114
目的:研究体力活动水平对中国人群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763例中国男性人群(16-74岁,46.9±7.8)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IPAQ-SF问卷获得参与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并按照体力活动水平将参与者分为低、中等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组三组。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评估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肺功能与体力活动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相比,非吸烟者中,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组的FVC、FVC%pre和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正相关,FEV1%pre和FVC/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不显著;高体力活动水平组的FVC、FVC%pre、FEV1、FEV1%pre均与体力活动水平显著正相关,FVC/FEV1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不显著。与低体力活动水平相比,吸烟者中,中等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组的肺功能指标与体力活动水平的关系均不显著。结论:在中国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对非吸烟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要远大于吸烟者,且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对非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越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倡导不吸烟和提高体力活动水平来改善中国人群的肺功能,从而对COPD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湘西地区大学生群体的体力活动量及静态生活方式现状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湘西地区张家界学院、吉首大学和怀化学院的大一至大四非体育专业的1 019名本科学生进行体力活动的抽样调查。结果湘西地区大学生体力活动活跃度达到适宜及活跃水平的活跃率最高(75.6%);男生体力活动活跃度达到适宜及活跃水平的活跃率为80.6%,女生为70.9%,男女生差异显著(p<0.01);80%以上的调查对象缺少不同强度职业性体力活动时间,其职业性和交通性体力活动方式主要是步行;并且女生的各强度职业性和交通性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均值高于男生,男女生差异显著。结论湘西地区大学生体力活动不足状况较严重;每天平均静坐的时间超过4h,长时间的静坐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的影响较大。建议完善职业性体力活动;丰富大学生休闲时间及日常生活的活动方式;引导大学生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减少静坐时间;均衡体力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苏省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不同种类体力活动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来评价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情况。共1224名机关公务员参加测试。结果;调查的机关公务员中有62.1%的人体力活动充足;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人(69.0%)明显高于男性(58.5%),差异有显著性(P<0.05)。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女性在交通和家务体力活动强度显著高于男性(P<0.01)。只有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活动强度在下降(P<0.01)。结论:调查的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页人群中有37.9%的人体力活动不足;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公务员主要的体力活动形式;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比率和强度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群开展体质状况的研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分组对BMI(体重指数)和WC(腰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人群对BMI和WC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汉族人群(年龄39 ~ 79岁之间)进行体力活动评估(PA),并测量受试者(受试者均来自于同一个民族人群)身高、体重、年龄、腰围等指数.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其次在控制年龄的变量下,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体力活动对体重指数和腰围(WC)的影响.结论:体力活动明显地减弱了对BMI和WC的影响,对不活动组的BMI和WC影响的效果量大于活动组.体力活动水平对体重指数与腰围的影响要大于性别与年龄对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研究表明体重和腰围指数的增加可以通过进行体育活动的生活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活动不只是凡伯伦范式的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目前,它得以出现于前工业化的中国东北山村,或由于如下因素的共同作用:国家政权建设(如村小学普及体育知识,为休闲体育活动提供正当性)、市场经济(如作为谋利的台球厅)与传媒(如电视).在东北某村庄中,村民从事着游泳、打台球、玩篮球等休闲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已经具备现代休闲体育活动的特征,即超越日常生活,彰显个性.随着社会生活日益被现代方式所格式化,休闲体育正在日益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参与到村民的社会活动中,转化为村民主体在其他生活领域内的相对优势,助其开拓出向上社会流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84名朝鲜族和高山族的女性的日常体力活动做了跟踪调查,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适度的日常体力活动会使所有年龄段的女性从中受益,未参与体力活动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与男性。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朝鲜族和高山族的女性可能存在更高的患病风险,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而这些疾病可能可以由经常性的适度体力活动得到部分控制,因此这一现象尤为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但锻炼自我效能对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并无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在舟山本岛的5所初中的2020级初二青少年(N=450)社会支持对青少年体力活动的影响以及对他们锻炼自我效能的作用的调查,青少年受到的家庭支持可以增强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而同伴支持则对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促进作用。父母应鼓励青少年积极进行体力活动,青少年自身也应多结伴进行运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等时替代模型模拟不同体力活动相互替代后,评估体力活动对隐形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产生的效应量,为探寻该人群健康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时间配比提供参考。方法:对107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Inbody230确定身体成分,根据BMI(18.5~23.9 kg/m2)和体脂百分比(BF%)将受试者分为正常体重非肥胖组和正常体重肥胖组(即隐形肥胖,男性:BF%>20%,女性:BF%>30%)。获得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5×5 m折返跑、安徒生测试等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采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测量久坐(Sedentary Behavior, SB)、低强度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 LPA)、中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 Physical Activity, MPA)和高强度体力活动(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VPA)时间。运用单因素模型、分配模型和等时替代模型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时间对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效应量的影响。结果:(1)LPA与体脂百分比(b=-...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8-803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及热点,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iteSpace 5.0.R3.SE版本对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处理。结果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缓慢起步阶段(1982~2000年)、低速调整阶段(2001~2009年);高速发展阶段(2010~2018年)。核心作者团队中以陈佩杰团队、陶芳标团队以及李红娟团队为代表。研究的热点问题:体力活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建成环境对儿童青少的体力活动的影响。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研究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和科研团队,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与国际接轨,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科学》2017,(1):111-120
目的:通过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四周体力活动追踪,分析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空间半径,为适宜步行缓冲区尺寸大小提供建议,验证当前普遍采用的儿童青少年一周体力活动数据的采集是否能够全面地反映其日常活动空间特征。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片区小学四年级到高二共121名受试者(9-17岁)参与测试,佩戴GPS定位器和体力活动加速度计四周,检测样本人群体力活动发生场所位置的经纬度以及体力活动强度的大小,并将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数据和GPS定位器数据匹配,确定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场所的位置。从而分析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的空间特征,并且通过经纬度坐标算出中到大强度体力活动发生场所距离家和学校的距离。结果:根据GPS与加速度计数据筛选原则,有效样本共52名(男生,27名;女生,25名)。上学日受试者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多集中在学校、通勤路径,而周末则集中在运动场所/锻炼设施、沿街道的出行活动轨迹和小区。距离小区和学校600米范围内集中了受试者人群多数的体力活动定位点,一周的追踪测试结果和四周追踪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建议今后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干预多围绕小区及周边进行,针对儿童青少年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以及环境评估建议以600米作为缓冲距离,类似的研究建议可采用一周的测试。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年全国第3次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人群体力活动的调查资料,进行体力活动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乡村居民交通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低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工作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家务方式类体力活动活跃度“活跃度1(中度)”、“活跃度2(重度)”水平人数比例均高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水平人数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2)城镇居民总体体力活动活跃度“完全静坐”、“体力活动活跃”水平的人数比例均高出乡村居民.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9,(2):115-120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意义重大。采用父母支持问卷、锻炼行为调节量表和青少年体力活动问卷,对108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父母支持、锻炼动机与体力活动的关系,试图构建父母支持促进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父母支持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锻炼动机各维度(外部调节除外)能正向预测青少年体力活动;2)锻炼动机各维度对青少年体力活动影响效果不同,体现为自主性动机比控制性动机影响大;3)父母支持通过两条路径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第一条路径是直接影响,第二条路径是通过内部调节动机间接影响,即内部调节动机在父母支持与体力活动之间起中介作用。这启示我们,父母支持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青少年自主性动机、体力活动水平的提高,父母为青少年创建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是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分层分班教学管理模式对高中生在校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为精准干预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不同学业层级高中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在校体力活动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A、B层学生体力活动内部动机、课余体力活动水平无统计学差异。A层学生体育课活跃性体力活动水平低于B层、课间静坐少动时间多于B层、过去7d(天)每天锻炼达到1h的天数少于B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学业分层可能造成学业成绩优秀的高中生在体育课中体力活动活跃性更低、课间静坐少动时间更多。对高中生体力活动不足的有效干预,需要家校、师生形成共识,共建多元干预格局,精准干预体育课堂体力活动质量和课间静坐少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