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短跑速度与踝关节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短跑项目,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大腿肌肉的力量是推动人体向前跑动的主要动力,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部分——踝关节的力量的作用。踝关节是人体的一个末端关节,在跑动中人体只有踝关节与地面相接触、相互作用,无论人体的力量有多大,要想把它转化为向前跑动的动力,都需要踝关节与地面的最后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人体60%的力量是通过踝关节表现出来的,踝关节是推动人体运动的重要关节,踝关节的灵活性对人体协调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好坏。短跑运动要求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力量和速度,这就对运动员的踝关节的灵活性要求更高。在选拔短跑运动员时力求跟腱长且细,因为这样运动员的踝关节灵活性更强。所以在训练中更应该注重踝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练习。一、加强灵活性练习方法(一)脚踝绕环练习:一脚支撑,另一脚脚尖点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二)脚拨球练习:一脚支撑,另一脚用脚前掌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教练员和运动员一直认为,腿部肌肉——特别是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力量,是人体向前跑动的主要推动力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股四头肌在跑动中实际起的作用很小,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脚着地时支撑身体重量。 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力,主要来自髋关节和踝关节。这两个关节产生的力量也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产自于踝关节。髋关节屈肌(使大腿前移〕及伸肌(使大腿后移)产生的力量,则占全部问前推动力量的30%—50%。 髋、膝、踝三关节肌肉之间的协调用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在后蹬时(主要是踝关节),髋关节肌肉变得有一点放松,同时膝关节轻微伸  相似文献   

4.
一、短跑中踝关节的重要性在短跑技术不断改进的今天,踝关节训练越来越受到教练员们的重视,踝关节在短跑的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踝关节力量大小,脚与地面接触的效果,关节之间协调配合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反作用力的输出和跑动中的向前性,影响运动成绩。在运动训练中踝关节能力强,与地面接触时间短,进而能使步长、步频得到改善,奔跑能力增强,运动训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1 996年奥运会金牌得主澳大利亚赛艇运动员格林·尼克总结了一段话:"对我们而言,训练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每次比赛划2公里,需  相似文献   

5.
短跑运动员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及产生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运动员在跑动中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撑腿后蹬转换为前摆的时间较长;二是摆动腿前摆速度缓慢。支撑与摆动是短跑中相互交替的两个动作,而摆动腿前摆的速度是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与训练中,大都采用抗阻力摆腿的练习方法,增大髋屈肌群的收缩力量,以达到提高摆动腿前摆速度的目的。从训练实践中我们得知,髋屈肌群力量的增长并非与前摆的速度成正比,摆动腿前摆的速度不仅与髋屈肌群收缩力量有关,而且  相似文献   

6.
对短跑专项力量特点及其部分专门力量练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运用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短跑途中跑时人体髋、支撑腿膝的作用、工作特征和专项力量特点,并考察了3种专门力量练习对发展短跑专项力量的利弊。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时,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技术环节,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绞——制动力量是短跑关键力量;支撑腿膝的主要作用是坚固支撑,其工作特征是被动缓冲——随动伸展,退让——超等长力量是其专项力量;跨步跳、单足跳是很好的短跑专门力量练习,后蹬跑不宜继续作为短跑专门练习和专门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7.
1.对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的新设计 加强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是提高短跑成绩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杠铃负重练习是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最主要的方法,但是人们根据肌电学,人体解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已发现,以礼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中,有某些手段在方法和要求上与短跑技术和能力的发展脱节。实际上,短跑的主要动力来源是下肢肌群协调作用的结果,并具有专门的动作结构。因此,从提高训练效率的角度来看,选择短跑需要的肌群进行训练是最合理的。同时,短跑的下肢力量练习,应根据下肢的动作结构来设计进行。  相似文献   

8.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9.
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志强 《体育科学》2005,25(7):88-95
研究目的:深入认识短跑途中跑支撑摆动动作系统中各环节协同的关系,完善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训练理论。研究方法: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论:优秀运动员支撑摆动技术的主要运动学趋势,是支撑腿和摆动腿的髋角、膝角和踝角在支撑过程中均较小,两大腿的剪绞速度更快、幅度更大;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两大腿以髋为轴的剪绞—制动;积极着地是合理的短跑技术的基础;途中跑中前支撑段的技术效果是提高和保持最高跑速的主要影响因素;跑的主要动力是体后支撑阶段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同的支撑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两大腿的剪绞—制动力量和支撑腿膝、踝关节的低位趋等长力量,是短跑专项力量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摆臂技术,是100m跑重要的专项技术。摆臂在运动员跑动过程中,不仅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还有提高跑速的作用。女子短跑运动员因先天生理因素,在上肢力量水平上与男子相差较远,且可训练性低于男子。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肇庆职业学校田径队100m专项的16名高中女生进行上肢力量训练实验,结果表明高中女子短跑运动员维持其他训练手段不变,在上肢力量加强训练后,能够有效的提高短跑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下蹲与高翻是通过发展肌肉收缩的力量与速度来提高短跑运动员奔跑速度与能力最有实效,最受欢迎的训练手段之一。利用下蹲可以发展肌肉极限工作能力,强壮肌肉,提高肌肉收缩力量。高翻练习可以改善肌肉快速用力的条件与环境,发展肌肉快速用力的能力,并使肌肉工作的协调与技巧更接近短跑中的跑动需要。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及脚趾关节的用力在跑跳运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教练员们都很重视运动员的踝关节肌肉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说,更是强调这一点。但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发展踝关节力量练习时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及其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完善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必须重视以应为轴的摆动力量;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才能使短跑的力量训练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抓好摆动技术的协调配合   (1)原地成弓箭步前后摆臂练习,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轻快、有力的摆动; (2)加强上肢肩带肌群的摆动力量锻炼; (3)快速抬大腿和快速放大腿相结合,改善大腿的摆动能力和肌肉收缩放松能力; (4)两臂和摆动腿的摆动,对增加人体向前跑动的水平动力起重要作用,应加强人体跑动时摆动动作及躯干的扭转等全身的协调摆动练习。   2.大力发展足趾肌群和踝关节的快速用力能力   (1)用前脚掌着地的富有弹性的慢跑 100米× 3组; (2)中速放松大步跑 60~ 100米× 3组。要求着地柔和而富有弹性; (3)放松大步加速跑…  相似文献   

15.
短跑途中跑臀部后坐对跑速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部后坐是短跑运动员在途中跑时较为常见的一种不合理的跑动技术,其技术动作的不合理性表现在下肢的支撑与摆动动作上。由于臀部后坐,支撑腿从着地缓冲转变为后蹬,髋部伸展的速度与幅度降低,削弱髋关节的用力程度,使后蹬力量得不到充分地发挥。随着髋部伸展速度的降低,髋屈肌群被拉长的速度缓慢。当支撑腿后蹬结束再转换为前摆时,快速收缩的力量减退,不能有力地带动大腿快速前摆,导致摆动腿前摆动作迟缓。在跑动中容易造成蹬地腿与摆动腿配合不协调,达不到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效果。那么,蹬伸与摆动所产生的力量不能有效地促进身体重心向水平方向快速移动,从而延长了支撑时间,对跑速的增长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在短跑比赛中,决定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步长和步频,而跑动中的摆臂可起到调节步长和步频的作用,同时对维持身体平衡,增加两腿蹬摆力量,提高蹬摆速度,也有很明显的影响,因此,加强上肢肌肉力量训练势在必行。其实上肢力量一直被短跑教练员所认可,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基层的兼职教练员对此重视的程度更为不足,以至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运动训练体系下的力量训练是短跑的重要训练内容。而现代短跑训练无论是理论的发展还是技术的革新都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也促使教练员进一步转变了短跑力量训练的观念,拓展了短跑力量训练的内容,丰富了短跑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短跑以核心力量为重点,强调与之平衡、协调的肢节力量(特别是踝关节的反应力量)的体系性力量训练理论,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接受并附诸实施。而发展提高核心环节的力量素质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训练方法,其功能主要是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传递力量,可以弥补人体核心区域在传统训练中的不足.通过对核心力量的阐释,及对现代短跑技术的理论解析,在理论上分析核心力量训练融入短跑的专项训练的重要作用,提出核心力量训练融入短跑项目训练中的若干见解,以及训练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技术分析 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点也由原来的“摆动式”发展到当今的“屈蹬式”,在技术上更加强调高抬大腿、积极送髋、快蹬快摆、积极扒地,后蹬瞬间支撑腿膝关节不完全伸直的屈蹬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广泛应用,在跑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高重心、高摆大腿和短促的后蹬动作的跑法,形成更加适合快速跑的技术。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大重量、大强度的深蹲练习来增加腿部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固然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但是这种训练侧重于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会造成肌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20.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如何设计和选择使用专项力量训练手段,首先取决于教练员对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本质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运动员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现代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摆脱以垂直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重视上下肢的摆动力量和支撑运动器官的退让与超等长收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