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教学中每项内容的运动量多少为宜,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及上100分钟大课的特点,本文就合理安排运动量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一、精心安排教学过程,做到运筹帷幄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特点、目标的落实、个体差异,以及场地器材情况,把握体育三维目标,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量,使分组教学符合学生实际。怎么分组?分几组?为什么这样分组?哪种分组效果更好?组  相似文献   

3.
一、合理安排运动量,科学调整训练方法临考前的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调整训练方法,注重训练质量,每堂训练课运动量的安排应遵循: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原则,绝不能引发身体伤害事故。根据运动量超量恢复的原理,临考前对考生安排合理的运动量训练,科学调整训练方法(表1),有助于提高考生术科考试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正一、合理安排运动量,科学调整训练方法临考前的训练一定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调整训练方法,注重训练质量,每堂训练课运动量的安排应遵循: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原则,绝不能引发身体伤害事故。根据运动量超量恢复的原理,临考前对考生安排合理的运动量训练,科学调整训练方法(表1),有助于提高考生术科考试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本期的研讨话题涉及到日常教学实践,因此,一线教师更有发言权。通过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对于课堂驾驭的概念和作用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教师们一致认为,课堂驾驭能力是调动学生情绪、调控课堂进程、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能力,是一种技术;在课堂驾驭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在改善师生关系、合理安排运动量、灵活使用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更表现为一种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和自身内在的主观因素。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科学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加强保护与帮助;优化教学环境,创设良好气氛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消除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恐惧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学中是注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是注重“三基”教学?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分歧。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运动量适当,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这些教师在体育课中特别注重运动量,甚至以运动量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他们不是根据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去组织教学,而是以能吸引学生,能加大运动量为安排内容的依据,使体育课成了进行体育  相似文献   

8.
调控运动量应注意的五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体育课能够有较高的学习质量,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一些相关的运动技能,更要通过练习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就要求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不过对于运动量到底如何调控,许多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认为冬天的运动量可以大一些,到了夏天,运动量则必须减小,以免导致中暑等可能影响教学安全的事情发生。更有一些教师怕运动量大了,或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有可能会出现教学事故,于是乎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考虑,把体育课的运动量一减再减。这样一来,直接使得体育课运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从教学角度,对体操运动损伤的一些因素及预防谈些认识和体会:1、合理安排运动量、预防过度训练。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承受和应该承受多大的训练负荷,取决于主、客观许多因素。但它是以运动员生理最大负荷量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任务与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小学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研究比较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从国内外有关资料来看,在如何评定体育课运动量大小的方法和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指标上,还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课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別特征和不同的教材项目,反映在密度、运动量上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  相似文献   

11.
一、合理安排体育教材是提高女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综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等特征,我们在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选用了排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排球运动初练阶段的特点是运动量不太大,强度可以随时调整,没有大量的奔跑及相互的碰撞和冲突,适合女同学练习。在教学中并不是仅仅练习排球技术,  相似文献   

12.
浅谈合理安排中学体育课的运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技巧的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提高课的质量,是我们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运动量安排的合里与否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和运动成績的提高,尤其对中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之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中学体育課中合理地安排运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合理安排运动量,至今沒有一个絕对客观的指标。目前也缺少有关中学体育課运动量之实驗材料。此問題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异常复杂的問題。为此,我們在黄石市一、二、三中对初高中体育課做了一定数量的测定,发現了一些問題。二、测定方法在测定过程中曾企图利用血压、脉搏、呼吸三項生理指标,用简化方法(只在課中几个主要阶段进行測定)和定时方法进行測定。結果我們发現,这两种測定方法均不适用于中学体育課运动量之測定,用此两种方  相似文献   

14.
少儿田径启蒙训练的运动量安排武汉市江岸区体委张昌跃儿童启蒙训练是优秀运动员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起蒙训练阶段,运动量必须合理安排。如果运动量安排过大,会对起蒙的学生在心灵上增加恐惧感、害怕训练。运动量安排过小,对启蒙学生训练负荷、技术质量达不到要求。只有...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和掌握运动量曲线的趋势,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据有关资料和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中、小学体育课运动量曲线基本上可分六种类型: 第一种:早峰型(如图1) 运动量曲线的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半部,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叶春杰 《精武》2012,(3):66-66,68
随着教育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的教学也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场地、器材的合理安排,不仅能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能在体育学习中保持良好的积极性,进到教学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场地器材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场地器材这一问题归纳出其要求所在。最后,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安排场地器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学会教师所救的技术动作,用来经常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要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使学生比较顺利地学会技术动作,除认真搞好课堂教学中的示范、讲解、科学的教法与教学手段外,科学的体育教学分组有着重要意义。就目前体育教学中,有按健康分组和按学生机能分组等多种形式,究竟那种分组法效果好,意见不尽统一。下面谈谈个人看法。就健康分组而言,可根据学生不同体质区别对待,合理安排运动量,提出不同要求,可避免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现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 課的运动量是指在一次課中学生所承担的生理負担量,是学生完成动作在数量(完成动作下的数量和持續时間)、强度(神經肌肉用力的时間)和难度(动作协調性的复杂程度)三方面的总和。由于課的任务、課的組织以及上課对象的水平、性别、体质、要求……之不同,課的运动量大小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說較大的运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看显著效果。巴甫洛夫曾說“在一定刺激范圍內的强度越大,条件反射的作用就越显著”(见59年足球训练文选)。实踐証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的身体获得必要的适宜的运动量的时候,才能完成增强体質掌握技术的任务。合理安排課的运动量,对提高教学質量也有后重要的意义。根据我院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应全面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生公体课教学是女大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根据女大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及其规律,本文就当代女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参与情况,影响女大学生公体课教学的心理因素分析,如何选择体育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强调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同行蹉商,共同为体育教学改革效力。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是什么? 第一,训练量有了明显的增加,提出了年训练周期内运动量的合理安排问题,以及运动员对运动量的适应和工作能力的恢复问题。第二,夏季被充分利用,同时冬季比赛的意义也更重要了。这样,就导致产生了两个训练阶段和两个比赛阶段。并且由于冬季比赛和训练阶段的延长,第二训练阶段延续到5月中旬,甚至延续到5月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