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学数学月刊》1997年第1期上,陈宽乎同志在《涉及四个三角形面积的一个不等式》一文中,证明了如下一个定理。 定理 设D、E、F分别是ABC的边BC、CA、AB上的内点,△ABC、△AEF、△BDF、△CED的面积分别记为△、△_1、△_2、△_3、n≥2,n∈N,则  相似文献   

2.
设 D、E、F 分别为△ABC 的边 BC、CA、AB 上的周界中点,如图所示,△ABC、△AEF、△BFD、△CDE、△DEF 面积分别记为△、△_A、△_B、△_C、△_0,则有△≥4△_0,△~3≥64△_A△_B△_C.文[1]将它们分别加强为△~2≥16△_0~2 ∑(△_A-△_0)~2;△~3≥64△_A△_B△_C △∑(△_A-△_0)~2.  相似文献   

3.
才盛甲矛口1.一‘2/︸、\J图一、坟空「班1.若△ABC鉴△E声’C,且乙B=6O”,乙G一乙刃=56o,则乙A二2.如图1,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刀召、刀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若乙OEF=2o“,则乙召通C等于3.如图2,已知乙3=乙4,要说明△ABC哭△刀C召: (l)若以S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 (2)若以AAS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 (3)若以ASA为依据,则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 4.已知△ABC鉴△A’B’C,,△ABC的三边为3、m、n,△A‘别c’的三边为5、p、q,若△ABc的各边都是整数,则。+n+P+q的最大值为_.二、选择题5…  相似文献   

4.
在△ABC中,有一批和、积的常见不等式广如下(其中n∈N,对于正、余切,△ABC为锐角_角形):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一个常见几何图形的几个特殊性质,并通过若干典型例子说明其应用。 如图,P为△ABC中BC边上一点,PE∥BA,PF∥CA。设当i=1,2,3时,C_i(S_i,R_i,r_i)分别表示△ABC,△FBP,△EPC B的周长(面积,外接圆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S'表示□AFPE的面积。 显然△ABC∽△FBP,△ABC∽△EPC,分别记其相似比为λ_1,λ_2。则有:  相似文献   

6.
文[1]和文[2]对三角形的重心和内心进行了探究,得到了优美的性质.笔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一般性的推广,写成下文,供同行们参考.性质1如图1,已知点O是△ABC内一点,且满足λ_1 (?) λ_2 (?) λ_3 (?)=O,过O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m(?),(?)=n(?),则λ_2/m λ_3/n=λ_1 λ_2 λ_3.  相似文献   

7.
定理若周长为l的△ABC绕任一边旋转成的立体体积为V.则96V镇冠“. 证明:设△ABC的边BC一x,BC边上的高为h,则AC AB一l一x.于是△ABC绕BC边旋转成的立,r,,_,~,,1,。.一~一一‘、.‘_一二‘_~曰_体体积V一音动,x.由椭圆第一定义知,在△ABC的 3’、’-一’~川‘~/.’了~‘、’n‘一  相似文献   

8.
84年在贵州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命题工作,会议期间曾讨论过一道问题: 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G为重心,过G任作直线分别交AB、AC于E、F。设AE/AB=h,AF/AC=k,求证我们不想局限于就解决这一个问题,所以,先作一些推广,考虑一下,D为BC上任意一点,G为AD上任意一点,这时的结论是什么? 设BD/DC=λ_1/λ_2,λ_1+λ_2=1,AG/AD=t,我们断言有为了证明(2),我们借助于三角形的面积。设△AEG,△AGF,△ABC的面积分别为S_1,S_2,S。则由于△ABD的高与△ABC的高相同,而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一个关于三角形的定理,然后举例说明它在解数学竞赛题时的应用. 定理设A_0,B_0,C_0分别位于△ABC的三边BC,CA,AB上,若AC_0:C_0B=m:n,BA_0:A_0C=p:q,CB_0:B_0A=r:s,△ABC与△A_0B_0C_0的面积分别为△与△_0,则  相似文献   

10.
定理 在△ABC的边BC的延长线上及CA,AB上取点D,E,F,如AF/(FB)=λ_1,BD/(DC)=λ_2,CE/(EA)=λ_3,则 S_(△DEF)=|(λ_1λ_2λ_3-1)/((λ_1 1)(λ_2-1)(λ_3 1))|S_(△ABC)。 证明 ∵CD/(BC)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命题 △ABC各角顶点与对边n(n>2)等分点的连线中,相邻两连线分别交于P、Q、R。则AP、BQ、CR三线共点于△ABC的重心。 证明:如图,设AP、BQ、CR分别交△ABC的三边于P′、Q′、R′。  相似文献   

12.
△ABC的三边BC、CA、AB分别记为a、b、c,设P是△ABC内部任意一点,点P到边BC、CA、AB的距离分别记为r_1、r_2、r_3,∠BPC、∠CPA、∠APB的平分线长分别记为ω_1、ω_2、ω_3,设AP、BP、CP的延长线七分别交BC、BA、AB于L、M、N,且记AL=l_a,BM=l_b,CN=l_c;Σ表示对a、b、c轮遍求和.  相似文献   

13.
贵刊1987年第二期刊《有关三角形面积的一个不等式》,读后深受启发,但感到文中对定理——若P为△ABC内的一个任意点,分别连结AP、BP、CP并延长交对边BC、CA、AB于D、E、F,则S_△DEF≤1/4S_△ABC——的证明过于繁复。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证法。证明如图设BD:DC=;λ_1,CE:EA=λ_2AF:FB=λ_3,则  相似文献   

14.
命题,若△ABC所在平面β与过AB的平面α成角θ,另两边AC,BC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θ_1,θ_2,A,B为△ABC的两个内角,则 sin~2θ_1 sin~2θ_2 =(sin~2A sin~2B)sin~2θ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o幻1.如图1,△ABC哭△刀召刀,AB=刀乙乙E二乙ABC,则乙c的对应角为_一,BD的对应边为_. 2.如图2,根据sAs,如果月B=Ac,_=_,即可判定△ABD鉴△ACE. 3.在△A Bc中,乙A=900,‘刀是乙C的平分线,夕讨B于刀点,DA=7,则刀点到BC的距离是4.如图3,△A召C中,乙C=goO沐C绍C,注D平分乙CA刀交刀C于点刀,DE土AB于点E,AB=1 Ocm,则△DEB的周长是_. 5.在△ABC和△刀君尸中,乙C=乙F=90o,AC二DF,若要证△ABC哭△DEF,则需增加一个条件为泻出三种情况)_. 6.如图4,AD是△ABC的高,A刀二…  相似文献   

16.
梅涅劳斯定理:直线L与△ABC的三边AB,BC,CA分别交于X,Y,Z三点,当且仅当λ_1λ_2λ_3=-1。其中λ_1=(AX)/(XB),λ_2=(BY)/(YC),λ_3=(CZ)/(ZA)。下面试将该定理推广到n维空间。 设V是实数域R上的一个n维向量空间R~n,对于V中任一对向量ξ=(X_(11),X_(12),…,X_(1n)),η=(X_(21),X_(22),…,X_(2n))。记d(ξ,η)=~(1/2)(sum from i=1 to n(X_(2i)-X_(1i))~2),定义内积  相似文献   

17.
△ABC中,记BC=a,AC=b,AB=c面积记为△;三条中线m_a=AD,m_b=BE,m_c=CF,重心为G;∠BGC=θ_1,∠AGC=θ_2,∠AGB=θ_3. 性质1、 如图,△ABC三条中线为AD、BE、CF,重心为G。△DGL、△FGM为正三角形,N为BG中点,则△LMN为正三角形。 引理  相似文献   

18.
难题征解     
52.锐角△ABC中,AD、BE、CF是三条高,H为垂心,记△ABC、△HBC、△HCA、△HAB的外接圆半径之和为m,内接圆半径之和为n,求证m+n=△ABC周长。 (安徽怀中黄全福提供) 53 设△ABC的旁切圆半径和面积分别为r_a、r_b、r_c、△,△A′B′C′的三边和面积分别为a′、b′、c′、△′。证明或否定r_a/a′+r_b/b′+r_c/c′≥3 3~(1/2)/2 (△/△′)~(1/2)等号当且仅当△ABC与△A′B′C′均为正三角形时成  相似文献   

19.
一、境空(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因式分解:。’一b’一:’十Zb‘=_. 2。已知lgx与197409的尾数相同,它的首数是一1,则x“_。。.若气粉土9的值为零,则“-— 4.已知圆的切线尸T的长是scm,割线尸AB的长是10cm,则弦月B的长是_. 6.已知△月BC的△AIB,C:,△ABC与△A:B,C,的相似比是8,则△A,B,C,与△ABC 的相似比是___,△ABC与△A:B,C:的周长比是_S△ABc:S△,:B:c:二_。 6.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09,()=4令今5‘,二(). 7.若”边形内角和为1080“,则,二_。 8.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AB:AC二训丁/2,那么S△ABD:S△AcD=_。 9.…  相似文献   

20.
文[1]中给出了二倍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及其应用,作为该文的补充,今给出n倍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及其相应的一些推论。下面用A、B、C表示△ABC的三内角,以a、b、c分别表示它们的对边 定理 在△ABC中,若A=nB (n∈N),则 a~2=b~2 bc·sin(n-1)B/sinB 证明 在△ABC中,因A=nB,故C=180°-(n 1)B ∴sin~2B sinC·sin(n-1)B=sin~2B sin(n 1)B·sin(n-1)B =1/2(1-cos2B)-1/2(cos2nB-cos2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