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高校反哺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高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拓展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在老龄化背景下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途径,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人性对于社会具有逻辑先在性和某种意义上的时间先在性,生成了社会的实践本质,社会是人性的外化,因此人性是社会的基础,同时社会体现、保障并制约着人性。人性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人性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必然是:人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基,社会和谐是人性和谐的表现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主要的现象,社会分层是通过社会流动而形成的,我们通过掌握社会流动来掌握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结构合理化的动力,文章通过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的分析,提出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现有的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合理的流动,从而促进社会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王玉周 《中国德育》2014,(11):22-25
正任何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没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维系社会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指引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也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一、社会发展进步需要价值导向人生要有信仰,社会需要导向。如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和保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社会建设的关键,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规律、价值和条件相统一的三维结构,社会模式是社会管理者选择、设计和建构的社会机制、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体系.规律是社会模式的生存基础,价值是社会模式的内在灵魂,条件是社会模式的现实制约.选择和设计是社会模式形成的两种路径,在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支持的社会学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社会支持的主体是一定的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的客体是一定的社会弱者 ;社会支持的介体是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 ;社会支持的本质特征有社会性、选择性和无偿性。因此 ,就社会学语义而言 ,社会支持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周洋 《教学与管理》2012,(27):119-120
责任是一个人对工作、对群体和社会应尽义务的自觉状态,是社会成员自觉承担社会要求和任务的选择。按照学者瞿葆奎的定义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社会赋予其成员的任务,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是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二是社会成员在  相似文献   

9.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管理是所有社会实现秩序所必需的制度机制。现代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在维护社会权利的前提下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对于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来说,首先要面对的是社会多重转型的冲击,因此要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并为个人的平等发展提供制度化保障。因此社会权利导向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而消除现有的阻碍社会权利公平实现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社会权利发展的制度环境,实现社会的再组织化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社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构建学习型社会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网络教育,能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在学习型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化学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化学始于一些分析检验的实践活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分析检验工作。16世纪,化学反应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分析。18世纪中叶、重量分析法使分析化学由单纯的定性分析迈入了定量分析的时代。到了19世纪,定性分析趋于完善,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也相继出现并不断发展。分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被称之为经典分析化学。20世纪以来,在经典化学不断充实、完善的同时,仪器分析也迅猛发展,并且在分析化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部分杰出人士、实用主义思湖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推动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确立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和联邦政府政策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以发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受新科技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了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按照译本的翻译形态,《诗经》向西方翻译的演进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17至18世纪末)、确立阶段(19世纪)、转型阶段(20世纪初至80年代)、逆译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译者身份、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与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发展脉络与分期特色。  相似文献   

14.
英国在17世纪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然而,18世纪以后,英国失去了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地位,这一地位先后被法国、德国和美国所取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20世纪初,英国开展了一场旨在改变古典教育传统,加强科技教育的大学改革运动,大学教育的面貌焕然一新。20世纪以后,古老的英国重振雄风,坐上了世界科学巅峰的第二把交椅。  相似文献   

15.
先锋派运动是20世纪上半叶西方重要的文化历史现象。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家们从不同的审美视域、文化立场出发,对其进行了多元化的阐释,使先锋派运动自身蕴含的多义性得以较充分地展示。本文试图对西方理论家们的各种先锋派理论进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予以阐述,以期客观呈现20世纪以来先锋派理论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6.
杨曦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98-102
纵观整个20世纪的中国文学,自鲁迅以来,一直到世纪末的新写实主义作家,在其浩浩荡荡的作家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农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生活,他们的创作活动大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中国文坛半数以上的作家都可以归入“乡土文学”作家的行列,而他们的作品又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乡土文学”可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干。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和反帝反封建到八、九十年代的回到生存本身,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主题发生了多重变迁,对整个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主题变迁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积极支持妇女修道,因而出现了妇女修道的“黄金时代”。10—11世纪,改革后的教会极力排斥妇女,妇女修道随之急剧衰落。克吕尼、西多等修会最初敌视妇女,拒绝与妇女相联系,但是后来逐渐改变态度并向妇女敞开了修行的大门。从11世纪晚期到13世纪,普雷蒙特、吉尔伯特等采取双重体制的新修会在初创时期满足了广大妇女的宗教需求,但在其扩张结束后又逐渐限制妇女入会。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和各修会都对妇女修道表现出既接纳又排斥的矛盾态度,这种态度的思想根源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盛行的矛盾的"妇女观"——既厌恶妇女,又推崇贞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6世纪意大利一位完美廷臣的典范——卡斯蒂格朗所著的《廷臣论》一书的解读,分别从出身、外表、举止方面分析了16世纪意大利贵族的文化风尚,认为在16世纪意大利的上层贵族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尊贵的理想和观念,他们服务于宫廷,追求自身的完美。  相似文献   

19.
The typical modern examination involves the production of written answers to printed questions in a secluded physical location. In 16th century England university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public, orally and in Latin,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e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shift from oral to written examinations at Oxford and Cambridge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Cambridge took the lead in this shift, largely because of the domination of its curriculum by Newtonian mathematics. Practice in Oxford began to converge in the 19th century, but oral testing was retained into the 20th century. Four factors are identified as crucial in the oral/written shift: the move from group socio-moral to individual cognitive assessment in the later 18th century; the differential difficulty of oral testing in different subjects;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student numbers; the internal politics of Oxford and Cambridge.  相似文献   

20.
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末,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提高,普通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有所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文化启蒙作用不容忽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提倡推广扫盲运动,同时教育慈善事业得到发展,教育资源也不断扩大,而这些因素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