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涯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成功地完成特定生涯相关活动的能力的认知判断,具有动机作用,对个体一系列的生涯活动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相关研究也已揭示了影响生涯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据此可以采取全方位信息干预、全程性发展干预、整合性认知干预、积极的社会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体改善其生涯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儿童自我控制研究概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情绪以及其他各种活动,以符合完成某种活动目标的需要。它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以往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儿童自我控制的结构、特点、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关于儿童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较少,但一些学者正在对此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认知,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以及个体的意志力、选择决策、亲社会性和攻击性等行为,都会受自我损耗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我损耗还会通过个体差异产生间接影响,即在自我损耗条件下,人格对某些行为表现的预测力可能会被放大或被削弱。在由自我损耗导致的诸多后效中,有些是短暂并可逆的,有些则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其影响的持续时间往往由自我损耗的强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生涯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成功地完成特定生涯相关活动的能力的认知判断,具有动机作用,对个体一系列的生涯活动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相关研究也已揭示了影响生涯自我效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据此可以采取全方位信息干预、全程性发展干预、整合性认知干预、积极的社会干预等方法,帮助个体改善其生涯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5.
生涯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身有关生涯能力的认知判断,具有动机性作用,对个体一系列的生涯活动发挥着强有力的影响。生涯自我效能的形成和发展有其信息源,有关研究揭示了影响生涯自我效能形成和发展的有关因素。据此可以对个体的生涯自我效能进行干预,帮助个体改善其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看职业院校的职业指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对职业指导的迫切需要,各种有影响的职业指导理论过分强调职业与个体特点之间的适应.关于个体的自我效能在职业选择中的影响作用却被忽视了。自我效能理论对职业指导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干预指导方法来纠正对个体职业发展不利的自我效能信念。职业院校学生自我效能信念的获得与增强,是学校改进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自卑感的认知干预方案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具有自卑感的人皆而有之,只不过强弱不同而已。影响自卑感的因素很多,解决自卑感的方法主要有团体和个体认知干预方案。团体的干预方案主要针对学校学生集体进行的心理辅导,个体认知干预方案是针对个体心理咨询的。  相似文献   

8.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公开场合或社交情境下,担心被人关注或者评价,害怕自己出丑或举止窘迫,并自我评估为负性,从而体验到紧张和不适,伴有回避行为的心理障碍.社交焦虑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功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较为不利.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对社交焦虑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干预研究,开创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干预结果.本文以笔者对一名高中生社交焦虑的干预辅导为例,介绍了元认知技术干预社交焦虑的主要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社交焦虑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我控制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体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幼儿期正是自我控制产生形成的重要时期。本研究选取昆明市某幼儿园的小中大班的70名幼儿为调查对象,采用教师评定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所选取对象的自我控制发展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对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心理应激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有一系列消极作用,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可以有效缓解人们的消极心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简述了自我关怀的概念和作用,阐释了自我关怀对心理应激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基于自我关怀的干预方法。未来研究可以围绕干预方式和自我关怀如何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以及自我关怀对象的普适性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1.
自我损耗指个体经过一段需要自我控制资源的活动之后,自我控制的能力会被耗竭的状态.自我损耗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性影响.本文根据自我损耗理论的相关研究,分析中学生与自我控制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思考克服自我损耗的途径和方法,并反思这一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童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很大.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外显的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不良引发的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内隐的是儿童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给儿童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儿童母亲情绪管理的改善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网络自我效能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实现某种使用目的的过程中,对自己组织与操作网络行为能力的信念。网络自我效能可以看作是网络使用能力的预测指标。本文从网络自我效能的概念、测量方式、影响因素及产生的效果、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网络自我效能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职业认同成为西方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主题。综观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职业认同与个体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以下三种基本观点:职业认同是个体全部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表现,包括职业个性理论和主体性理论;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认同的形成和运用过程,包括自我概念理论、框定与折衷理论和社会认知生涯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为判断生涯指导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陈平 《物理教师》2012,(7):25-26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率先提出,它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在相同情景中,许多个体行为上的差异取决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直接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自我效能感理论在音乐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的音乐学业能力信念,是学习者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音乐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制定合理的音乐学习目标、进行激励性评价等培养策略是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看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般意义上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能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自觉的改变,表现为自我监督、调节、激励和约束等方面的功效.作为研究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范式--延迟满足,通过冷系统和热系统这两大关键因素充分解释了自我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既有校园欺凌影响因素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外部环境因素的论述上,而对影响儿童欺凌行为产生的深层心理机制关注不足.个体高阶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会影响社会信息处理过程,这是学生社会能力低下、行为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抑制控制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支持个体对自己优势反应的故意控制或抑制,在抑制沖动性言行和维持健康的同伴互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个体抑制控制能力与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从抑制控制视角出发,重视评估儿童抑制控制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抑制控制训练,可以为校园欺凌的教育干预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悦纳自我是个体心理健康的表现,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从教师悦纳自我的角度出发,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挖掘和培养自身的积极潜力,是解读、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的新视角.PD(Personality Dimensions)是一套基于人格维度,帮助人们了解自我、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行为风格的性格测量工具.研究组以工作坊的模式开展的PD测评培训及辅导,帮助教师认识了解自身性格方面的优势与弱项,发现、发掘和发展它们,并对积极因素进行正向干预,设立三个目标,落实三个注重,贯彻五个结合,充分运用正向干预的理念提炼出普适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悦纳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对自我的认知水准,改善了教师的个体行为,较好地达到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现实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