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封建末世的一曲挽歌——论《型世言》的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自面世以来就因书中充斥的封建说教思想而为人诟病,同时,也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独具社会价值与史学价值,备受学者推崇。《型世言》的创作思想受到晚明社会现实的影响,更体现了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思想倾向,作为下层知识分子,陆氏兄弟企图以《型世言》教化人心,挽救世风,但实际上无法改变商品经济冲击下,封建礼教土崩瓦解的颓势,只能是为封建末世所作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2.
《型世言》自面世以来就因书中充斥的封建说教思想而为人诟病,同时,也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独具社会价值与史学价值,备受学者推崇。《型世言》的创作思想受到晚明社会现实的影响,更体现了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思想倾向,作为下层知识分子,陆氏兄弟企图以《型世言》教化人心,挽救世风,但实际上无法改变商品经济冲击下,封建礼教土崩瓦解的颓势,只能是为封建末世所作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3.
《型世言》自面世以来就因书中充斥的封建说教思想而为人诟病,同时,也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独具社会价值与史学价值,备受学者推崇。《型世言》的创作思想受到晚明社会现实的影响,更体现了陆云龙、陆人龙兄弟的思想倾向,作为下层知识分子,陆氏兄弟企图以《型世言》教化人心,挽救世风,但实际上无法改变商品经济冲击下,封建礼教土崩瓦解的颓势,只能是为封建末世所作的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4.
从词汇研究的角度分析,《型世言》的语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型世言》中新词新义新证对《汉语大词典》起到了补证作用;二是这些语词在《型世言》中还有大量同义词且在同期或更早文献中有丰富的语料佐证。  相似文献   

5.
《型世言》的发现者是朴在渊和陈庆浩。《型世言》是陆人龙和陆云龙弟兄两人合作写成的作品。《型世言》的创作旨归和“三言”“二拍”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型世言》提供了自元末至明代末年的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6.
《型世言》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人情世事,语言别具特色,较典型地反映出明末的时代特征。《型世言》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对近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型世言》中所出现的“被”字名,其特殊的形式构造更量不容忽视的语言现象,本文试就《型世言》中的一些特殊“被”字句加以分析、研究,以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8.
《型世言》是明代陆人龙创作的一部优秀白话小说集,所记皆为明代人情世事,语言别具特色,较典型地反映出明末的时代特征。《型世言》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对近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型世言》中所出现的个别语言现象略加整理、分析,以引起学者诸人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本文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之间。  相似文献   

10.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型世言>(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是明末极为重要的拟话本小说集之一.通过对已有观点的辩驳、对相关历史材料和原书文本的分析,发现<型世言>的成书时间当在崇祯四年(1631)至崇祯六年(163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没有小说理论的专,但他通过通俗小说的编撰及“三言”等序言表述了他的小说理论。冯氏在小说的特殊社会作用、小说创作的通俗性、小说的历史发展、小说“真”与“赝”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理论代表了晚明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三言”中的爱情描写与真正的爱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它们或过度强调了外貌在爱情中的作用,或过分关注了爱情关系中的情欲行为,或在爱情中掺和了一些非爱情的杂质。产生这种现象,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编纂者冯梦龙及其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中的指事字数量较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列出了125个指事字,并将这些指事字分为纯指事字、象形兼指事字、会意兼指事字、形声兼指事字四类。但其目录所列的一部分指事字与正文所释有相悖之处,我们将把这些指事字分别罗列,加以整理,并对其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15.
在晚明的社会转型时期,《型世言》的作者正如余英时先生指出的,自觉担当起重建社会道德文化秩序和对社会、政治进行批判的知识分子使命。而《型世言》正是作者以小说创作向我们展示的这种知识分子特有精神和意识的使命感。其批判是深刻而全面的,涉及到对社会政治、世情及对人格的批判,而其重建社会秩序的方式之一则是运用惩戒示警和通过善恶果报重建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16.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读明末著名的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析了其蕴含的艺术特色,即夹叙夹议,叙议中包含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性色彩;积极采用心理、对话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符合其身份和时代特征;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从而对作品反映的晚明社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