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音乐史编纂学的研究对象是西方音乐艺术发展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关涉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建设和编纂实践问题。每一个成熟的音乐史编纂者都必定有着自己的音乐史观。本文以笔者所著《西方音乐史》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音乐史本体与音乐史写作的关系;西方音乐史编纂的空间和时间的范畴;音乐史编纂中实证主义与历史主义倾向;重写西方音乐史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音乐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主要是阐述中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特点及其流传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早在20世纪初,自叶伯和先生发表了一部《中国音乐史》开始,有关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等方面的著述便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有学术专著类,如杨荫浏所著述的研究中国古代音乐特点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等;有普及性较强的社科类读物,如田青执笔编撰的介绍中国古代音乐作品的《中国古代音乐史话》等;还有针对性较强的在教学实践基础上产生的音乐史教材类型的作品,如夏野主编的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通识类教材《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等。这些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著作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和课堂,也牵引出一系列让人深思的问题。面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献史料,如何使史料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对接,如何“拉近”枯燥的文字叙述与“活态”音乐的距离等,这些都被研究者和教学者进行过探究。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一书便是其中的优秀成果。该书立足当前音乐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方略,以历史沿革为纲,将音乐史料、音乐文化和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而且使无声的音乐史课堂转变成视听盛宴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音乐史与音乐美学是同属音乐学的两个学科,中国古代音乐史有"淡和"的音乐美学观,中国传统音乐有其自身的音乐美学价值,古代音乐史和音乐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5.
王进 《华章》2012,(23)
进入21世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门学科的研究,是当今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就有不少的学者参与到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范畴以及“重写音乐《的讨论,学者们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本文主要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的研究范畴问题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6.
顾婷婷 《文教资料》2008,(13):206-207
全面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水平,是当今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师音乐课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但是因为音乐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专业教师缺乏、音像资料匮乏等问题,导致中音史课程面临尴尬境地.本文将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等方面来简单阐述教师在高师院校如何教授中国音乐史才能更好为学生服务并以此提高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7.
(二)音乐学专业:此专业主要培养音乐理论、音乐史、民族音乐的研究人才,以及从事音乐编辑、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因此,音乐知识面要求较广,文化素质、艺术修养要求较高。音乐学专业只在本科开设,入学考试有乐理、和声、中外音乐史常识、民族音乐常识、视唱练耳、乐器演奏等六项。其中,乐理、和声、视唱练  相似文献   

8.
音乐考古学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界燃起的一颗新星,它对当下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改写了先秦音乐史,掀起了重写中国音乐史的话题,改变了中国传统音乐史学研究的史料结构,使中国音乐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音乐史》这一课程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研究并解决本专业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音乐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国音乐史"课改的意义三个方面探究"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梁靓 《考试周刊》2009,(18):225-225
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创造音乐文化的累累成果,无论是在广度方面和深度方面都超过以往中国古代音乐通史著作的成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在古代音乐史研究上的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11.
构建西方音乐史创新型教学体系,有利于优化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能够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本文就教学课程、教学队伍、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六个层面,探索了西方音乐史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促进西方音乐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西方音乐史是一门专门介绍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研究性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阐述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渊源、脉络、特点及其国际性的流传影响等等.西方音乐史课程除了是全国各大音乐学院和高师音乐艺术院校的基础必修课程外,还是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公共选修课的热门课程之一.本文试图围绕西方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一核心内容.对目前音乐理论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一些基本思想及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的音乐院系都会开设中国音乐史,这是关于音乐发展历史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整体风格和体系构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且还有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音乐史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创立了"音乐结构史"的音乐史学理论,这是一种认知模式和史学研究方法论,它融合了结构主义和系统音乐学多学科交叉的比较研究。笔者运用达尔豪斯结构史理论对德国克内普勒的《19世纪音乐史》进行分析研究,拟从:音乐结构史理论描述、《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19世纪音乐史》撰写方法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于2006年11月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开启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其中,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课程组合形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在实践中,它不仅适合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同样适用于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使学生们在进行音乐史学习中,更能增加对传统音乐文化历史的理性认知与感性认识,这对于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在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演绎好当代富有民族个性的音乐作品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婕 《考试周刊》2011,(24):18-20
作者从兴趣、互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评价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对大理学院艺术学院的《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归纳出一套适用并能提高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的快乐,使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改革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音乐美学是在19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欧洲建立起来的,历经一百多年探索终于成为美学和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美学是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主要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音乐美学的发展与研究离不开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音乐美学与这些学科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与深化都需要从这些学科研究领域汲取科研成果营养。音乐美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包括音乐的本质与特性、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音乐的创作、音乐的表演与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  相似文献   

18.
张亦军  陆洋 《甘肃教育》2005,(1):123-123
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能力产生的基础。所谓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音乐基本理论、音乐欣赏理论、音乐史、音乐创作理论等。学科分为乐理、和声、作曲、曲式分析、配器、音乐欣赏、中外音乐史等。这些都是学校开设音乐课的基础。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后盾,就不能很好地整合教育资源,就无法做好“示范”。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理论,针对高校"中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音乐理论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相脱离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中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音乐史作为一门音乐史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了解和学习西方音乐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西方音乐史的学习长期以来基本都以课本为依托,以课本主要内容为教学重点。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往往表现出缺乏兴趣和学习效率较低的情况。本文主要从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几个方面浅析教与学的维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