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兴起,机器人教育也开始在校园中逐渐普及。文章阐述了近年来机器人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展基于A-STEM的虚拟机器人课程教学研究,逐渐摸索出适合中小学教学的IRIS模式,克服了当前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重视人文引领的作用,注重对学生真善美的人文培养,旨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工程操作能力及机器人探究的综合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基。  相似文献   

2.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机器人相关课程教学将更加注重和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分析现有的机器人方向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随后根据机器人课程教学需要具备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尝试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阐明了项目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在项目教学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实践情况,设计了机器人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引导学生设计并搭建一套相对完整的机器人系统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数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文所提出的机器人实践课程体系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机器人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机器人教学作为学科的角度,探讨了机器人学科教育的目标和作用,并从机器人概况、机器人编程以及机器人硬件等方面说明了机器人教学的内容,最后总结反思了机器人教学"做中学"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智能机器人”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机器人教育可以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本文小结了国内外机器人教学发展历史和现状,并从学科综合性、教学实践性和趣味性三方面论述机器人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并结合成都理工大学机器人教学实践验证机器人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谈教育机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机器人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新型教学工具。介绍了教育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并析了教育机器人走入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教学的具体方式,并对教育机器人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已成为各高校综合实践的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却对实践环节教学有所轻视,使得学生动手、综合分析能力较差。项目教学法的引进为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开辟了新思路。文章将主要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期望带给其他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机器人竞赛的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类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新平台,而机器人竞赛由于其自身的综合性、科技性,也为现代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力量。本文列举了国内外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广的几项机器人竞赛。分析了机器人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综合能力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竞赛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并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最大可能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的情境与氛围。机器人教育就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机器人教学是一种具有综合能力的全新教学平台,既是承载先进教学理念的实践活动,又可以作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大显身手。机器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比常规学科更为广泛,学习互动更为频繁,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将会非常巨大,机器人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我国中小学也逐步开展各种形式的机器人教学,但由于小学生认识特点与小学信息课设置的问题,机器人教学碰到了不少问题,甚至出现了教学上的瓶颈,本文首先对造成小学虚拟仿真机器人教学瓶颈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对广大虚拟仿真机器人的教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以来,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中小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器人课程因其高度的实践性是进行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之一。因此,面对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基于项目式教学法、虚拟教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Unity3D与模块化教学机器人平台的课程。试点课堂教学证明,该课程为中小学生接触机器人相关知识提供了安全、便捷的途径,增加了课程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为机器人课程走进中小学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教育对机器人工程人才的培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校开展机器人教育背景的基础上,讨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重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对机器人工程人才培养的区别。简述了我校在机器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平台建设、机器人学科竞赛等方面的情况,最后提出了机器人方向机器人教学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教学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模块,它主要指通过搭建、运行、调试、优化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机器人教学的基本理念,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协作学习,讨论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机器人教学模式,最后以《声控玩具车》这一教学设计案例,使读者深刻体会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教育的创新性、实践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目前中小学并没有将机器人作为一门专门课程开设,如此难以充分发挥机器人教育的价值。在三级课程体系下,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器人教育的价值。本文就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教育的创新性、实践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及综合实践能力。目前中小学并没有将机器人作为一门专门课程开设,如此难以充分发挥机器人教育的价值。在三级课程体系下,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器人教育的价值。本文就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技术已经逐渐走进了小学教学领域中,成为社会普遍认可和推崇的课程,尤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技术综合素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校的条件限制,很多小学机器人课程的开展比较少,甚至只是在几个班级或者是少数的年级中,以至于机器人课程很难发挥最大的效用,影响了机器人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所发挥的价值。对新形势下小学开展机器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以后的机器人教育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学科是一个涵盖知识面很广的交叉学科.机器人是集机械、电路、程序为一体的自动控制的典型代表,它既包含软件编程又包含有硬件开发,机器人是一个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非常好的教学工具.近几年来,机器人的教学也逐渐从大学课堂走人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中.中小学生研制的机器人虽然简单,但是集合了计算机、声、光、电等多种技术,可以让学生全面接触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高新科技知识.机器人的教学,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外,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进取精神.从2003年起,我校开展了机器人的教学,笔者执教五年,通过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其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高中机器人教育教学对象定位为兴趣特长生和智力超常生,其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兴趣学习小组.本文分别以Arduino单片机和Robocode坦克机器人的开发阐释了高中机器人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仍需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备受关注。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新形势下的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开发了一种具有7个回转自由度的冗余关节式教学机器人。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传动特点,详细设计了该7R教学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该7R教学机器人可以带动末端执行器按照预设的轨迹、位置和姿态要求完成相应的动作,如码垛、装配、避障等操作。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机器人实践教学特点,并考虑到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从认知训练、基础操作训练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等方面,规划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项目,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主要包括机器人教学、机器人项目实践和机器人竞赛等内容。它极大地丰富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并且机器人项目的挑战性、操作性、创新性以及团队合作等特点,完全符合青少年的自我价值需求,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数学、物理、电子、编程、机械等各种技术。在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其科学精神。文章详细讲述了学校机器人教育开展的课程框架模式、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构建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体系,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维度阐明了两者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为学校进行机器人科技教育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学校机器人教育普及和创新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