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招英 《科教文汇》2007,(9S):174-175
目前能见到的汉语比较完整的语言系统是殷商时代铜器铭文,汉语的文化源流可以上溯到早于殷商的历史时期。先于商文化的是夏文化,夏文化的典型是二里头文化,继承了河南龙山文化特征。河南龙山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的文化因素一致,山东龙山文化的创造者是黄河下游的古东夷人,他们创造的文化强于相同考古年代的其他文化,处于主体地位。其语言最终成为原始汉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词的无对应性表现出来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崴崴 《科教文汇》2008,(1):161-161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语言是汉文化的多棱镜,汉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性别歧视是显现的,尤其是汉语词语的无对应性成为汉语性别歧视的特别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命名是-种文化活动,汉语和英语的命名习惯和命名方式不尽相同,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功能,都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文化特色、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及信仰.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且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语言是汉文化的多棱镜,汉语言中所表现出的性别歧视是显现的,尤其是汉语词语的无对应性成为汉语性别歧视的特别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现在汉语中的外来字母词越来越多,《人民日报》认为使用这种“零翻译”词汇破坏了汉语纯洁性,此观点引发广泛讨论.笔者认为纯洁性不是语言的必要属性,作为工具的语言,总是在与他语言文化融合中发展.人们强调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实际上传达了对保存语言文化个性的期望,这种期望不能通过保存文字形式的不变实现,只能依靠人们对该语言文化的自觉意识,接受、维护并主动传承.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汉语中出现的“零翻译”字母词现象,并有清醒的认识,既不要夸大其后果的严重性,也要杜绝滥用字母词.  相似文献   

6.
张红梅 《百科知识》2021,(30):63-66
成语是汉语中一类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是最能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精华.如今各国间跨文化交际十分频繁,随着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把汉语成语翻译成其他语言变得十分重要,这也对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汉语成语的翻译不仅是字面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用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其中的思想和文化,以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和交流.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学领域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对翻译现象有着极强的解释力,为当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动态对等给翻译研究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更加注重翻译的交际目的,要求翻译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源语的信息以获得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对等的阅读理解程度.本文立足于动态对等理论分析《西游记》俄语译本中所翻译的汉语成语,探究有效的汉语成语俄译方法,试图在翻译汉语成语的实践中找到最佳的文化交际途径,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而文化教学又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外国人学习、理解汉语,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中国文化因素",这是汉语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语言要素之一。而初级阶段是进行文化因素导入的关键时期,因此,本文通过对文化因素的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说明文化因素在初级阶段导入的必要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语言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文化导入的方式实施起来更加有效,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本篇文章通过英汉语中称赞语及应答语的语言模式的对比探讨了文化价值对语言的影响,从而说明了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的关系,并证明交际双方只有意识到彼此间的文化差异,以共同的文化知识为背景,才能得体恰当地运用语言,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困难和障碍.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的语言势必反映该民族的文化.英语和汉语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体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这也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交流上的障碍,即文化差异.就试图以习语为例,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典故这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直译、意译、解释等具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0.
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西南角的平粮台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近百亩,呈正方形,文献称其为"平粮冢""贮粮台".1979年秋季至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粮台城址进行了发掘,取得十分重要的收获.本文依据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论述了河南准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的规模形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2.
《资源科学》2009,31(3)
华北平原泛指黄河以北、燕山以南和太行山以东的冲积平原区,包括京津全部和河北、山东、河南三省黄河以北的平原区,总面积139238km2,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与小麦主产区.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韩中俗语为研究对象,剖析对比了它们文化内涵的异同点,以此促进学习者对韩语、汉语和对韩中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游 《科教文汇》2014,(16):158-158,170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对语言学习和文化理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韩中俗语为研究对象,剖析对比了它们文化内涵的异同点,以此促进学习者对韩语、汉语和对韩中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句子主语的使甩也存在一些差异.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对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地理位置、生活习俗、历史典故、宗教差异是产生东西方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在翻译习语时,译者也必须拥有熟练的翻译技巧.翻译英语习语首先要了解其意义、文化特色,再运用正确的译法,选择正确的汉语将原意表达出来.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直译加注、释义、直译与释义合用.  相似文献   

17.
因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原作的文化意象。文章对一些英汉语中的动物意象进行了对比并对如何处理英汉语篇中的动物文化意象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主张“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语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小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汉语教学的需要、汉语教材中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偏少以及教师对语言文化要素挖掘程度不够。当前,我们要通过开展学校教育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汉语教学中来,使广大学生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使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研究或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最具动态、最能生动直接地体现华夏民族灿烂文化的语言单位。汉语句短,意合铺排,流散疏放,神聚于形外,往往是由意义定夺句中各词功能,因而汉语文化负载词中常凝结着深厚的文化气息甚至是历史文化线索,处理起来要颇费功夫。而文化亦是包罗万象,多姿多彩,也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在复杂的多元文化视阙下透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才能使原作更"传神",才能使读者和作者进行较对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