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AR技术对科学教育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推动AR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设计了一个以"烷烃结构"为主题的双因素两水平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图文材料、AR材料)对不同空间能力(低、高)学习者的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表明,AR材料可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并对提升学习成绩产生显著影响,但在降低认知负荷方面并未发挥明显作用。空间能力与学习材料的交互作用促使学习成绩产生差异,低空间能力学习者更容易从AR材料中获益。实验启示,后续研究应围绕"AR学习资源的优化设计"展开,通过科学的画面设计控制认知负荷,进而充分发挥AR应用于科学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教学视频因其多通道展现教学内容的特性而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首选形态。线索作为教学视频中的重要引导性教学设计手段,探究其类型及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对学习效果的交互影响,有益于优化教学视频的设计策略。基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高水平和低水平)和线索类型(言语线索和视觉线索)两个维度,运用眼动追踪技术和认知负荷、学习满意度、学习效果等测量工具,通过实验考察二者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后发现: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认知负荷的影响显著;线索类型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学习满意度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显著,且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在迁移测验成绩上的交互效应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线索类型与学习者先前知识经验水平对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即只有低知识经验水平学习者在学习含有视觉线索的教学视频后,学习满意度与学习效果才有显著提升。这可能是由于该类学习者在信息选择时存在困难,视觉线索可以帮助其提高信息搜索效率,而言语线索却会使其认知负荷超载。  相似文献   

3.
反馈作为交互式教学视频的重要环节,对学习者视频学习的情绪状态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探究不同形式反馈(证实性、指导性)的情绪设计(中性、积极)对视频学习的影响机制,借助情绪测试仪、眼动仪、问卷和测试题对112名被试的情绪状态、视觉认知过程、学习体验与效果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表明:指导性反馈比证实性反馈更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情绪,且能有效引导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到关键区域,进而提升学习的质量;对反馈进行积极的情绪设计不仅能有效诱发学习者的积极情绪,还能增加相关认知负荷,使其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指导性反馈与积极情绪设计的组合更能显著提升整体学习效果.据此,提出反馈设计的三条优化策略,旨在为改善视频学习的情绪体验和效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学业焦虑是学生在学业情境中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状态。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探究中国中学生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业焦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显著,学习成绩获取途径和学科类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主效应显著的研究发现支持学业情绪控制价值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的核心观点,同时提示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学业焦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建议通过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指导家庭教育方式、改革成绩排名方式、建立同辈互助小组等举措帮助学生减少学业焦虑。学习成绩获取途径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研究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最好根据学生成绩单上报告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计算;学科类型的调节效应显著,提示教育工作者在开展中学生学业焦虑干预时,应该重点关注英语和数学两门学科。  相似文献   

5.
课堂学业情绪是学习者在课堂情境下产生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课堂学业情绪研究对增强课堂效果,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和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课堂学业情绪的个体因素主要表现在自我认知和成就目标等方面;影响课堂学业情绪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内容、教育情境等方面;且环境因素通过自我认知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学业情绪、学习压力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的影响,为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学业情绪问卷、心理健康问卷中的学习压力分问卷对7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生学业情绪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学习压力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消极高唤醒、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低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呈显著负相关.积极高唤醒 ×学习压力交互项、消极高唤醒×学习压力交互项均对学习成绩有预测作用.学习压力对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选取300名"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董妍和俞国良编制的《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对被试的学业情绪水平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90后"大学生的学业情绪不受文理科、生源地以及性别差异的影响。(2)不同类型学校的"90后"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在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媒体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取决于学习者与多媒体表征方式以及教学设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多媒体信息的呈现形式、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互动程度以及各种信息形式之间的关系必须适于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视觉空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水平以及学习任务的目标等。只有这些方面的因素相互匹配,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媒体功效。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来说,如果某种外在的信息表征形式有利于学习者以最少的无关认知负荷和最大的生成认知负荷来建构内部心理表征时,这种媒体表征方式对学习者就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媒体资源适应性推送及可视化序列导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强  赵蔚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2):106-112
多媒体资源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有利于知识长时记忆,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然而,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和资源有限理论,针对同一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的多媒体资源同时且无序呈现,容易产生学习迷航,分散注意力,增加认知负载,影响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如何将最适合的媒体资源及序列呈现给学习者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针对动画和视频、仿真和游戏、学习文档、图片和图表、音频等五类媒体资源,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和客观学习行为分析,研究学习风格与五类媒体偏好的选择关系及相关性问题,从而建构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的多媒体资源适应性推送模型及其可视化序列导航。研究结果表明,学习风格与媒体资源具有一定相关性,视觉型学习者更愿意观看动画和视频,听觉型学习者喜欢听音频资料,读写型学习者愿意选择阅读学习文档,动觉型学习者倾向在仿真游戏中学习。根据学习风格,适应性地推送媒体资源及其可视化序列导航,可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自组织的有意义学习及个性发展。此外,研究成果亦可为翻转课堂、MOOC等新学习模式的个性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应从心理学角度,即学习者的本身——心理因素来揭示学业负担的本质与核心。认知负荷理论是探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的教学与学习理论。从认知负荷的视角看,学业负担是中小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心理资源总量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主要包括认知资源投入与情绪资本投入等。减负的关键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优化学习中的有效认知负荷。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微系统的视角阐述了家庭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学业情绪的作用。以生态系统理论和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为依托,在分析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家庭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情绪特点等)、亲子互动(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以及青少年自身因素(认知能力、人格特征和自我认知等)都会显著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情绪,且家庭特征往往通过亲子互动状况及青少年自身因素对学业情绪发挥作用。基于此,作者提出了家庭微系统影响青少年学业情绪的理论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将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全面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29名高中生的课堂环境知觉、学业情绪与学业效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情绪在学校类型、性别上差异显著。(2)学业卷入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苛刻等级评定、评价焦点分别与学业效能、积极学业情绪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3)学业效能在课堂环境知觉与学业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视频因其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特质,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研究者较少对不同类型教学视频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此,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以初中生为实验对象,以概念性知识为实验内容,从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专注力三个角度探究了实物视频和动画视频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概念性知识学习中,动画视频在提高学习成绩、降低认知负荷方面优于实物视频,但这两种视频对学习者专注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此结论可为探究不同类型教学视频的有效性、选择课堂教学视频提供参考,并对概念性知识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手势作为教学视频中教师社会交互的重要方式,其在提高学习效果、有效引导注意和降低认知负荷上是否具有稳健性,目前大量实证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为此运用元分析方法,分别探讨了教师手势的不同类型、视频知识类型、先验知识水平、视频时长等对学习者学习效果、注意引导和认知负荷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教学视频中加入教师手势能显著提高学习者的保持测验成绩(g=0.511)和对兴趣区的注视时间(g=0.373);然而,教师手势对学习者的迁移测验成绩(g=0.168)和认知负荷(g=-0.075)的影响不显著。(2)在保持测验成绩上,教学视频中教师手势的效果受到手势类型、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混合手势、指示性手势、描述性手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节拍性手势;随着视频时长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上升趋势;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的促进效果呈下降趋势。而视频的知识类型、学习者的先验知识水平在教师手势对保持测验成绩上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迁移测验成绩、注视时间和认知负荷上,也未发现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视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学习者年龄和视频时长等因素,主动使用不同类型的教师手势,以提升视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学业情绪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学业情绪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动机、认知、学习策略等中介因素影响学业成绩,同时学业情绪也是其他因素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中介因素,所以对学生消极的学业情绪进行及时干预,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都是必要的。本文综述了前人在学业情绪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微课视觉情绪设计对听障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混合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方法,结合定量实证研究与质性访谈两个阶段的研究,探究微课视觉情绪设计对听障生阅读理解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积极的视觉情绪设计有助于构建视空间模板、降低认知负荷、增强视觉注意从而促进听障生的视觉认知加工,并且通过激发听障生学习动机,从...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开展眼动实验研究,探讨了在线测评环境中认知风格与视觉注意模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通过认知风格和眼动行为数据对学习者的答题结果进行预测建模.结果表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类型不会对其测评结果产生影响;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与其在测评过程中的视觉注意模式密切相关;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的视觉注意模式会受测评题目类型和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情绪调节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具有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在调节情绪时较多地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但也使用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在调节情绪水平上认知调节多于行为调节;高职学生性别、是否属于单亲家庭及生源地对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影响,年级、专业差异不显著;情绪调节能力、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学习成绩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课程信息呈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出发,对影响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学习者、信息内容和媒体类型)的各自特征和相互关系进行概要分析,并从网络课程中的信息呈现形式、超媒体信息表征、信息结构组织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网络课程信息的组织和呈现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减少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游戏化学习在激发学习者动机、改善学业情绪等方面存在独特优势,将游戏化学习与在线课程资源的“学”“测”两环节有机整合,有望提升在线课程资源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鉴于此,研究构建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理论模型,并借助眼动仪、脑波仪、问卷采集了120名被试的认知行为、学习体验与态度以及学习效果数据,深入分析无游戏化设计、“学”“测”“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对在线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的游戏化设计使学习者大脑更专注、更放松,消极情绪降低;“测”的游戏化设计促进学习者投入更多视觉认知资源,降低内部认知负荷,增加学习数量;“学测一体”的游戏化设计效果最佳,表现为学习者的视觉认知加工资源投入更多、外部认知负荷降低、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质量提高。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学测一体”游戏化设计促进在线学习的作用路径。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旨在从游戏化学习视角为在线课程资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