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参考文献佚名而无法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去注明作者姓名是撰著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文章认为,有的期刊编辑部关于"来稿中的参考文献必须有作者姓名,否则文章不予发表"的规定有弊无利.文章指出,对佚名参考文献的著录要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办事,编辑部应建立健全审稿制度与参考文献核查机制,还要加强对撰著者认真履行信息注明义务的宣传.  相似文献   

2.
黄城烟  王春燕 《编辑学报》2016,28(3):239-242
对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讨论了“任选”项的理解和著录,分析了外国著者姓名、主要责任者、责任者“国籍”或“朝代”等著录中的技术性问题,梳理了常见误区,提出了符合标准的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著者和编者著录参考文献的适用性、规范性的双重视角,阐释《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演进变化的适用方面和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将其题名更正为《GB/T 7714—2005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将"主要责任者"与"其他责任者"进行整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参考文献著录实践,探讨《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值得改进的地方,如保留责任者著作方式,增加责任者的国别、朝代信息,在著录符号中增加分隔符“·”,在电子文献“获取和访问路径”中增加网站名。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修订不仅要考虑科学性向度,也要考虑人文性向度;只有科学性、人文性结合得好,才能展现出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2008—2015年期间的10种期刊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图书情报核心期刊的正文中标注引文序号不完整、标注在标点符号后、引用多次标注及参考文献序号中缺少[]、缺少引文页码、作者项著录不规范及参考文献标识与类型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参考文献在图书情报核心期刊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第6.5节中指出:英文期刊刊名的缩写可参照ISO4《信息与文献——出版物题名和标题缩写规则》的规定.对我国编辑而言,仅依靠编辑的英语水平和参照ISO 4标准的规定,很难对没有标识缩写形式的英文期刊的刊名做出规范和正确的缩写.  相似文献   

7.
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目前国内学术论文普遍采用的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张衍、陈子琪的《〈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档案著录规则的修订建议》一文指出了现行标准针对档案类参考文献著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订建议。然而,张、陈文所提出的修订建议仍存在不完善乃至不妥当之处。在重新梳理档案及档案编纂成果、文件、法律法规与公务文书、舆图等相关文献的类型归属后,进一步规范化修订责任者、题名、档号、出版项和页码等档案著录要素的著录格式,可对档案著录示例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8.
&#  &# 《出版与印刷》2016,(4):18-21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图书情报、编辑出版都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彰显着自身良好的学术道德;对于编辑出版人员而言,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是每人必需的职业技能。2015年5月15日,我国发布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此之前,还有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每一次的更新都意味着我国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完善与发展。2015年版的出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2005年相比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术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修改意见与建议。虽然仍有质疑的声音,还有问题有待商榷,但整体而言,2015年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应了新的发展需要,使用者也应迅速掌握,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9.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图书情报、编辑出版都有着不同的重要意义.对于学术研究者而言,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彰显着自身良好的学术道德;对于编辑出版人员而言,规范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更是每人必需的职业技能.2015年5月15日,我国发布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此之前,还有GB/T 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每一次的更新都意味着我国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完善与发展.2015年版的出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与2005年相比又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学术环境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产生了大量的修改意见与建议.虽然仍有质疑的声音,还有问题有待商榷,但整体而言,2015年版的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应了新的发展需要,使用者也应迅速掌握,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10.
参考文献的概念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文献资料。对于一篇论文或一部专著,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但从图书馆学刊物中,可以看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的不多。这不仅说明有些作者和一些编辑人员对此重视不够,甚至也可以说对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不甚了解。尤其是对“网上文献”的著录,几乎只列出一个网址(只著录网站主页),而缺少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所在页面和从网上查得该文献的日期,这是不应该的。希各刊编辑部应予以重视。其著录格式试…  相似文献   

11.
提高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著录准确性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姓名著录的错误,认为:编辑在工作中应注重平时积累,了解并掌握外国人名的结构特点、常用的姓和名以及特殊形式的姓;此外,还可有效利用网络工具,通过搜索引擎和高校、研究所的门户网站进行各种方式的查询,准确分辨姓与名。  相似文献   

12.
姚实林  张倩 《编辑学报》2020,32(2):169-172
针对准确引用和著录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易被忽视的现状,对准确性原则的内涵进行解析,并阐明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准确性原则与公开性、原始性、必要性、适当性、新颖性、代表性、标准化原则以及匿引、转引、崇引、滥引、诱引、曲引等不当引用行为的关系,认为编审稿件时应秉持严谨的作风,认真比对被引知识点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对应文献的关系,准确引用,按被引文献的原貌进行著录。  相似文献   

13.
编辑应引导作者重视参考文献著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金海 《编辑学报》2012,24(1):47-48
针对作者来稿中对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不力的现状,认为在广泛宣传著录规则之外还应充分利用作者修改稿件的机会,引导他们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  相似文献   

14.
如何规范著录带有DOI的文后参考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静  倪东鸿 《编辑学报》2012,24(1):49-50
文后参考文献应规范著录DOI项。依据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带有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著录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春燕  王菊香 《编辑学报》2012,24(3):249-249
针对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错误较高的情况,提出了核查与校对参考文献的方法:在编辑加工时重视参考文献著录审核和加工;在校对阶段,可运用通读、前后对照、熟记业务内常用信息、利用常识质疑等方法,做好参考文献的校对工作。  相似文献   

16.
邱殿明  蒋函  潘丽敏 《编辑学报》2016,28(3):243-244
通过列举实例剖析参考文献中图书的书名等著录不规范的原因,结果表明主要有书名、副书名、版本项和作者写作态度、编辑工作态度问题.建议图书书名页设计应该标准化,目前应以《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为依据,编辑应该认真把关.  相似文献   

17.
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例,对2008年下半年出版的17种期刊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文内标注、文后著录格式和电子文献著录方面存在大量不规范现象,对失误原因分析之后,提出应充分发挥编辑的把关作用、责任意识、教育作用和提高作者写作基本功两方面来加强编辑与作者的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国外,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系统(DOIs)在原文获取、引文链接与数字版权管理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中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系统(ChDOIs)的建立与发展迫在眉睫.从参考文献著录与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的关系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理清DOI多重解析的原理和具体应用模式,以及中文信息资源面对DOI多重解析在实际运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调研部分电子资源平台上DOI在参考文献中的标引情况后,详细分析了中文DOI发展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并提出ChDOIs的发展建议,即自主建立系统、文后著录DOI、分割标引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oals, tasks, and main areas of bibliographic control over documents that enter the databases of the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Social Sciences (INION). It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how bibliographic records of publications on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cientific, abstract-analytical, information, scientific-methodical, reference and bibliographic records) are formed. The functions of the software technological complex for automated analysis of the names of person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various types of publications are disclosed.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otential of modern software and technological tools for bibliographic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bibliographic records,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including bibliographic managers, scientific work organizers, knowledge managers,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