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课改提倡“动态生成”理念,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或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教学,包括两个意思:“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其中非预设性生成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是教师个性化地教与学生个性化地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的要求之一,也是发挥和考验教师机智的重要“战场”。所谓课堂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动态生成有时并不是随机的,它往往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做一些简单的预设,即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教材情况进行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3.
朱继春 《甘肃教育》2007,(10S):55-5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教师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要讲求策略,而高超的策略也是一位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所体会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预先为学生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所以我们在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同时,更要关注预设。因为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机械的执行预设方案,析是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高质量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生成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惟有做到“心中有预案,行中无教案”,寓有形的教案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找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切人点,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一、预设生成让数学课堂活中有序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教师认为,“生成”不能“预设”,课堂应让“教”围着“学”转。“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案例表明: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丰盈、在动态生成中升华,预设与生成必定在弹性设计中契合。  相似文献   

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看待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态生成”教学激活生物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生成”教学方式最早是由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逐步完善的。所谓“动态生成”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动态生成”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状态,比较重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好“动态生成”可以有效激活课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动态生成的活力课堂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了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特点。动态生成的活力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和谐,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生态情境,从而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教学高境界,宴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4.
王修鼎 《教师》2008,(14):58-5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封闭与开放、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教学不应是预设方案的机械执行,而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动态生成。政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动态生成。倡导政治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形成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同时要求教师有临场应变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5.
管洪涛 《当代教育科学》2007,(3):112-112,1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动态生成这个新名词也频频出现。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动态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会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笔者发现,大多数的音乐教师会把大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融,心灵沟通,思维碰撞”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科学、有效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那么学生回报教师的将是无法预约的精彩和收获。  相似文献   

1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教师的处理方式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当课堂上出现有价值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并及时纳入于临场设计,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生成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9.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中,即兴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富有生命活力的新特点。一、意料生成——没有高质量"预设",就没有精彩"生成"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曾玄德 《学周刊C版》2011,(1):106-1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只是在顺着一成不变的“圈套”前行。如此一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黯然失色”。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