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天的校园,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软伤害”现象依然存在。归纳起来,这种“软伤害”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把学生比作动物,取笑学生生理缺陷。如:“你真是头笨驴啊!给你讲过多少遍了?就是跟驴讲了这么多遍它也会了呀!”“怎么,不服气啊?  相似文献   

2.
反思之一:教过与教会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每次考试之后.都会用这样的话训斥学生:“这是我给你们讲过的内容,你怎么还不会做?”你讲过学生就一定完全能领会吗?许多老师认为:复习阶段的知识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应该会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讲,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高三进入了全面复习阶段,大大小小的考试不断,试卷讲评课成了高三数学复习中重要的课型之一,而试卷讲评课上常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订正之后类似题目仍然不会"的尴尬局面。教师常报怨学生"这类题都讲了多次,怎么还会错?",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评的时候,问题都明白,思路也十分清晰,可是轮到自己具体解答的时候就稀里糊涂的。为什么试卷评讲过后,学生的错误会依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4.
赵恺欣 《新读写》2014,(11):60-60
平时你是怎么穿袜子的?是正着穿还是反着穿?答案无疑是“正着穿”,尽管有时会使你的脚不舒服。可是,当你一个人在家时你会怎么穿?显然,许多人会选择怎么舒服怎么来。 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我们不想让别人觉得难看,而在家里时,就无需在意这一点了。 然而问题是:袜子是穿在鞋子里面的,真的会有人费尽心思研究你鞋子里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在收音机上听了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教师讲课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他满以为学生听得十分投入,但抬眼一看,却发现学生大都前栽后仰、昏昏欲睡,前排一名学生正在打瞌睡,而且睡态可掬,他双眼紧闭、口水长流,还频频点头。教师大怒, 一拍桌子揪起这位学生质问:“你在做什么?”学生一下惊醒,急忙回话: “我在听课。”师问:“听课?那你不停点头做什么?”生答:“老师,您讲得太对了,我表示赞成呀。”师问:“那你闭眼做什么?”生答:“您讲得太美了,我闭眼想象您讲的那个美境呀。”师又问:“那你长的口水做何解释?”生答: “那是您讲得太好了,我听得津津有味了。”师大悦,说:“哦,好,继续听。”于是,教师很欣慰地继续讲,学生很放心地继续打瞌睡。听了这个笑话,我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则笑话,它留给人们更多的是思考:课堂教学中,讲,究竟有没有必要?讲,怎样做好其中的取舍?讲,怎样才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6.
安奇 《宁夏教育》2009,(7):110-110
我现在相信,一个人如果对文学作品理解得太深刻,去给现行教育制度下的理科生讲解,文化的蕴涵只要稍稍一深,便遭到学生反对。大体内容如下:你讲的东西怎么和标准答案不一致;你这样讲我们如何得高分;你讲的角度怎么那么多,到底哪一个或哪一种情绪才是正确的;你讲解的写作手法怎么在这首诗中是这样的,到了那首诗歌中又成了那样;明明一样的东西,到了你那里却又不同了呢?这时你可能会茫然失措,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为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全新的阅读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语课怎么“讲”?叶圣陶先生说:“‘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的‘讲”’。吕叔湘先生也强调:“讲的要击中要害,学生哪个地方不懂,不太理解,就给他讲一下,点一下,学生懂的呢,就不讲。要是学生懂了,你还老在那儿逐字逐句地讲,学生就不爱听,只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9.
命运柠檬     
鲁先圣 《良师》2010,(7):35-36
如果命运只给了你一个柠檬,你会怎么办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一种人会说,怎么我只有一个柠檬,为什么别人除了柠檬,还有香蕉和橘子?我怎么这么倒霉,命运怎能这样对待我?这种人让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悲哀情绪中,怨天尤人,愤世嫉俗,  相似文献   

10.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教育是真正的关心他、爱护他,那你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在全国轰轰烈烈大搞新课改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在考虑着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一堂课备好,怎么让学生把这堂课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吸收,怎么把这堂课讲得有声有色,让学生喜欢听,怎么把自己的知识真切地传达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最近,经常听到同办公室的老师聊关于学生作业的话题:不知怎么搞的,现在这帮学生,作业多了,字写得马马虎虎;作业少了,同样也写得马马虎虎,有甚者干脆就不做。你说怪不怪?不管作业多还是少,就是不认真做,也不知他们心里想着啥。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教师队伍中,历史教师一直是个“杂家”角色,有时甚至无法看清他们的专业取向,他们刚讲完文学又讲美术,刚讲完美术又讲音乐、影视,你说他们是搞什么专业的呢?一位好友不无调侃地说:你们教历史的都是一群富有侵略性的家伙,常以侵略别人的领地为乐。信然。  相似文献   

13.
魏书生当中学校长的时候,有人曾经问:“现在学生厌学,教师难当,经费难筹,学校难办,你怎么每天还干得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这样数落学生:“又忘记带作业了?吃饭怎么不见你忘记!”“你就不能消停一会儿?”这一现象,应该引发教育工作者们的思考: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说话不讲求艺术,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膜,影响教育效果,更严重的还会使学生郁郁寡欢,造成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15.
1.别人都做得到,为什么你不行?在与孩子的同伴、手足比较时,父母常会贬低孩子的能力,使他的自尊受损、丧失自信。如果孩子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怎会有勇气面对失败呢? 2.反正我怎么讲,你就是听不懂!有时不是孩子不能接受失败,而是父母无法承受。某些孩子的理解能力发展得较缓慢,如果父母忽略不同个体的差异,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就会看不见孩子的优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思之 《家长》2012,(6):36-37
家长给孩子讲解数学题,必须以一种平和而又平等的心态跟孩子进行交流,必须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首先,以下语言是要绝对避免的: “跟你讲得这么清楚了,你怎么不明白?” “你怎么这么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听见教师用责备的语气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学还不会啊!”然后心情就会烦躁起来,师生之间处于心理冲突之中,学生的学习自然不能愉悦。记得有位教育专家曾说过:当你给学生讲第三遍还不能让学生明白时,就该停下来,因为一定有某个地方出差错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遇到讲许多遍的时候,因此,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学得吃力、学习不愉悦的原因,一定是我们教师在某个地方出差错了,那么,错在哪里呢?曾看到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例子:一位父亲最终把一个三岁半时尚不会说一句话的女儿培养成了心理学硕士。这…  相似文献   

18.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5):6-I0002
魏书生当中学校长的时候,有人曾经问:"现在学生厌学,教师难当,经费难筹,学校难办,你怎么每天还干得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19.
开学头两天,一个学生就姗姗来迟,早自修开始了10分钟,他才慢吞吞地来到教室门前。班主任老师火冒三丈,劈头就训:“你怎么搞的?不想认真学习就滚回去”那个学生被训得两眼汪汪。事后了解,那个学生不是故意迟到,而是自行车惹的祸。  相似文献   

20.
1.你平常很喜欢自嘲,对吗?2.你的朋友觉得和你在一起十分开心,对吗?3.如果别人嘲笑你,你是否会感到心里不痛快?4.当你看到有趣的事情时,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吗?5.你认为幽默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个性吗?6.你在别人面前总是表现得很严肃,不苟言笑?7.你是否常觉得别人讲的笑话幼稚、无聊?8.你如果在众人面前做很可笑的事,会沮丧、懊恼吗?9.你喜欢看漫画或笑话之类的书吗?10.你认为自己是有幽默感的人吗?评分标准:1、2、4、5、9、10题答“是”记2分,答“否”记0分,3、6、7、8题答“否”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