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以积极的影响,要求教育的指导思想、操作手段都必须有利于人的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成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现代文明意识、人格健全、个性发展的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素质并且能全面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独特的个性将会为社会增添不少色彩。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老师应该客观地看待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一、正确看待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多年来,我们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有一种倾向:重视集体主义而忽视自我意识的保护和培养。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自我评价,就是主体通过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的社会价值的一种体验.自己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它是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简单讲,就是指一个人是怎样看待自己、评价自己.初中阶段是自我评价的最佳发展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对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行自我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明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主动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加以调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有着积极正确评价的学生更富自信,在学习上更容易成功.当代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日益繁荣,成功教育、激励教育、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各种教改实验在实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看到他们无不把重点放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体意识的追求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良好品行的养成等全面素质的发展都与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有关.自我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成为影响主体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认识初中生自我评价的形成与特点,井采取相应的对策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从教师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丽一、研究个性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或者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良个性只能限制、阻碍人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必须依靠心理学解决有关个性特别是个性如何形成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从近来国内有关理论建设来看,介绍国外各家的个性理论较多,国内研究较少,而介绍的个性理论中,关于个性理论如何形成的理论少且零散,至于如何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和构建个性形成发展的理论的研究就更少。笔者试图对国内外有关个性形成的主要论述作一评述,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个性塑造、心理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从人生观、个性发展、自我认知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我意识是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儿童个性发展的前提之一。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它在培养儿童自觉的学习动机、主动性、独立性、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以及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人格形成问题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探索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教育儿童的心理学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目的自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促使一个人追求、探索、获取成功必不可少的积极因素.幼儿期,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在这个关键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树立起自信心,这对每个幼儿的现在生活和适应未来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应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除了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鼓励幼儿,引导幼儿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外,能否特别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来更加有效地培养呢?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人都是以自身的个性存在着的,表现自我是每个人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显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面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时会遇到很多矛盾和问题。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并培养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别,引导他们用合适的方式或方法表现自我,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个性的才能都能切实运用,学生才能健康、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我有义务和责任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问题,让他们正确地表现自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0.
南雁 《甘肃教育》2013,(22):27-27
德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它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思想影响,引导他们的行为,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而品德又是人个性的核心部分.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特别是中学时期是学生个性形成变化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的可塑性都很大。所以,学校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在德育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做好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数学教育中良好个性品质体现在兴趣、动机、意志、习惯等方面,数学教育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和数学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张淑萍 《考试周刊》2014,(39):123-124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发展,学生视野开阔,追求个性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科技使高中生的在校学习、社会交往、自我意识等面临严峻挑战。中学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以其特有的开放性的方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4.
陆艳林 《语文天地》2015,(12):75-76
语文课程资源极为丰富,也是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教育实践层面来阐述依托语文课程资源架设小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桥梁的举措。一、品读教材文本,获得深刻的道德情感体验今天的语文教育专家们已经明确了语文教育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语文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对中小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和培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人的一生中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智力,而是他的创造力、社会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也就是"个性"。那么教师做好哪些工作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转折期”,同时也是小学和高中的“衔接期”。本文从教育理念、个性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为初中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衔接功能提出建议。认为,初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发展和教育的连续性;在对学生个性培养方面要立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其独立性;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在思维方式训练上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以便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洪进 《课外阅读》2011,(7):58-58,110
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发挥着重作用。针对中学生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以情施教,互相交流,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和乐学,达成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本文拟从情感教育与教学,情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以下简称“向阳小学”)是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性学校,是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校。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办学特色是:探索研究兴趣教育,通过富有情感的思想教育、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优美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活动各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并实现自我发展的内因或根据,只能是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主体性和主体活动。主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是通过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而且也只有通过学习活动学生的各种素质和个性特长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这里专就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丽 《广西教育》2007,(10A):31-31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塑造个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所谓个性,就是决定个人内隐与外显行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就小学生个性而言,包括学生的气质、性格、智力、创造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机、兴趣、志向、自我意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