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版本的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都有科普童话课文,如《蚕姑娘》《小松鼠找花生果》《小动物过冬》等,这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学生刚拿到课本时往往先选择科普童话阅读,他们觉得有趣、好玩。可是近来我在听课中发现:孩子们不喜欢老师教科普童话,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甚至不愿朗读、不愿回答问题。由此可见,问题出在“教”上。  相似文献   

2.
“创编科学童话”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们的校刊《童话果树》,校报《小蜜蜂报》成为孩子们编写科学童话的天地。图文相映成趣的科学童话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人人爱写科学童话,个个争当科普小作家。  相似文献   

3.
"创编科学童话"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们的校刊《童话果树》,校报《小蜜蜂报》成为孩子们编写科学童话的天地。图文相映成趣的科学童话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人人爱写科学童话,个个争当科普小作家。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学语文各类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科普童话,主要集中于低中年级.这类课文与其他童话最大的区别是,用童话的方式呈现科普的内容,整篇教材是围绕科普知识而展开故事情节.因为这类教材既有童话的意境,又有科学的介绍,所以很多教师觉得难以把握,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类课文的教学应该着力教学生“三会”.现选取苏教版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小稻秧脱险记》和《水上飞机》两篇课文为例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到当下流行的童话《夏洛的网》《皮皮鲁总动员》《寻找快活林》等,一谈起童话,孩子们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他们对童话可谓情有独钟。在孩子们心里占据一席之地的童话是如此的神采风扬,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却是"失落"的。童话,因何而"失落"?从成百上千的童话教学设  相似文献   

6.
《蝙蝠和雷达》一课的教学接近尾声。基于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作者对蝙蝠的夜间飞行原理和雷达工作原理的介绍近似白描。因此,孩子们对"仿生学"这一拓展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联想到孩子们最近比较迷童话、科幻类小说,我不禁在"蝙蝠"和"雷达"上动起了脑筋:蝙蝠和雷达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蝙蝠的飞行原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以童话的视角,让它们置于同一个情境进行对话,很多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于是,我安排了这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泛灵性"的特征,它是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在他们眼里,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是有人性的。而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泛灵"的。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童话者,原人之文学,亦即儿童之文学,以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故二者,感情趣味约略相同。且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使各期之儿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进,正蒙养之最要义也。"可见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让童话步入低年级的读写生活,无疑是给孩子们的读写提供了一根拐杖。一、开窗放入大江来——大量阅读,精品感悟童话作品丰富多彩,儿童对此喜闻乐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一般推荐他们读有拼音和配图的、简短易懂的童话。如《小巴掌童话》《小猪唏哩呼噜》《小精灵的秋天》《安徒生童话》等和绘本童话。我通常会带领学生采取多种读的  相似文献   

8.
范崇嬿 《下一代》2013,(9):36-39
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范崇嬿,长期从事少儿工作,视少儿事业胜于生命,她提出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少儿教育理念在全国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儿童文化艺术工作的宗旨。范会长对《下一代》杂志关怀备至,多年来给予了诸多支持。前不久,她又把力作"小嘎逗"系列童话寄给本刊编辑部,这些童话精心塑造了一个懂爱、会爱的小精灵,她要通过这个小精灵,把什么是爱、爱谁、爱什么、怎么爱这样一种人类最重要、最崇高的情感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生活得快乐,生活得健康,生活得充实,生活得自信,并富有责任心。这些童话构思新颖,内容丰富,语言活波,可读性强,一定深受孩子们喜爱。本刊从这期开始连栽"小嘎逗"系列童话,相信"小嘎逗"这个小精灵定会快快活活地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中提到:"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思想品德学科属于理论性科目,  相似文献   

10.
史峰 《内蒙古教育》2009,(19):45-46
有的教师在教学《小松鼠找花生》这篇童话时,将之定位成“科普童话”来处理并展开教学。如果将这篇童话定位成“科普童话”,那么在教学这篇童话时,其主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花生果不是结在枝上的,而是埋在土里的”这一“植物学”常识。但是这样的处理方式会使童话教学的主题过于单一狭窄,  相似文献   

11.
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选自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童话《自私的巨人》。《自私的巨人》是王尔德童话中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优美、  相似文献   

12.
童话的特点之一是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可不可以让学生写点童话,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到了北京景山学校。恰好,教初中一年级语文的魏而玲老师,刚讲过统编课本中的《皇帝的新装》和校编教材《花的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正准备让同学们在作文课上练习写童话。  相似文献   

13.
童话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从刚认识汉字起,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金斧银斧……中广网抓住了孩子们的童话情怀,推出了一款风格田园化,人物Q版化的网络游戏《漂流幻镜》,笔者认为这款游戏是比较适合少年朋友玩的。下面笔者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在童话世界里闯荡。  相似文献   

14.
一、永恒的童话一百多年前,安徒生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故事。一百多年后,他的这些童话不仅仍然是孩子们心灵的鸡汤,而且孩子们在阅读之余还不断地为原来的故事注入新鲜的血液。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同学们的安徒生童话新编。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代童话的创作中,叶圣陶是“五四”以来较早出现的一位作家,也是有着光辉成就和卓越贡献的一位作家。早在一九二一年,叶圣陶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就开始了童话的创作。此后十余年中,他先后为孩子们写下了三十几篇童话,分别集结成《稻草人》(一九二三年)、《古代英雄的石像》(一九三一年),此外还有收在《四三集》中的《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等篇。一九五六年,他从上述童话中精选了九篇,加上《聪明的野牛》(一九二四年),辑为《叶圣陶童话选》出版。这些明丽如画、优美如诗的童话,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安徒生童话集》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集,它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深受成人读者喜爱。《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在以下两方面:在思想内涵上,《安徒生童话集》表现了安徒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同时强烈的悲剧意识贯穿其中,童话对黑暗成人世界的无情揭露更加深其思想内涵;在艺术特色上,《安徒生童话集》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相对而言,科普童话语言通俗,趣味洋溢,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对于科普童话的教学,应赋予其更多的语文气息。教学中要紧扣童心,激活科普童话的教学灵性;激发童趣,营造科普童话的诗意空间;重寻童真,插上科普童话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欣赏活动课。它与众不同,一不教唱二不学曲三不跳舞,整节课以童话形式——小朋友去大森林畅游动物王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课的始终。课的开始,教者创设童话情境,开始了探索音乐的历程。在初步感知音的强弱的基础上,她让孩子们听外国名曲《天鹅》,并思考:“音乐里有什么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世界名曲,孩子们能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看到一个极尽美好的地方,我们总会把它形容成"童话般的世界".是的,童话是美好的,纯真的,诗意的.童话,芬芳了孩子们童年的记忆,构筑了孩子们童年的梦想,是儿童心灵成长的精神家园.童话独特的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己普遍得到关注,新课标的阶段性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生要"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以苏教版第二册为例,选人童话9篇,加上《春笋》《雨点》两篇极富童话性质的课文,童话多达11篇.可以说,低年级的童话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一个童话就是一个离奇曲折的梦;一个童话就是一种现实生活的折射.童话,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惊险又温馨的《木偶奇遇记》,绚丽奇幻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出人意料的《美女与野兽》,拥有悲天悯人情怀的《快乐王子》,诠释出孩子们的天真、善良,也教会孩子们诚实、乐于助人、有爱心等可贵的品质.这些童话故事,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童话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非一成不变,事实上,从十九世纪的格林兄弟到二十世纪的迪士尼,许多人都曾致力于童话的改编.在《仙履奇缘》里,王子与公主结婚后也并非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辛德瑞拉的姐姐即使穿不上水晶鞋,也一样有追求真爱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