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武夷岩茶肉桂为材料,对其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烘焙处理,研究烘焙工艺中温度、时间因素对茶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青味和杂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均是呈下降的趋势;茶黄素、茶红素、茶褐色呈上升趋势。130℃烘焙5h的武夷岩茶肉桂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2.
基于炭焙—电烘焙技术的武夷岩茶烘焙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君  李细荣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70-71,139
探讨了炭焙、电烘焙武夷岩茶的工艺特点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设计了炭焙—电烘焙相结合的茶叶烘焙机总体结构及恒温加热自动控制电路,对试制的样机进行茶烘焙试验,具有很好的效果,提升了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武夷岩茶的"岩韵"?如何认定与表述之?茶界与学界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所谓"岩韵",是指武夷岩茶在品饮过程中所产生的以感官体验、化学特征、诗性精神及审美升华为内容的从生理感官到精神审美的综合感受。  相似文献   

4.
武夷岩茶产自于拥有多茶类的福建省,却能在福建众多名优茶中凸现出来,除了岩茶本身品质上佳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武夷岩茶拥有良好的形象。因而就要以形象塑造为视角,阐述武夷岩茶形象与效益的关系,以形象带动效益,以效益促进岩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夷岩茶目前营销概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以消费者为对象,具体分析其对营销中的文化感知度、对企业、品牌认知等方面,研究武夷岩茶产品、品牌、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以期对武夷岩茶营销方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夷岩茶目前营销概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以消费者为对象,具体分析其在营销中的消费行为,研究武夷岩茶产品、品牌、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以期对武夷岩茶营销方式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国茶艺的美学理念进而展开了对武夷岩茶的品质鉴赏和武夷茶艺审美评析.旨在开发出武夷山蕴涵深厚的儒、释、道学文化和历史悠久的乌龙茶茶艺美学,以达到弘扬民族茶文化精神,发展武夷山茶旅游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夷山特有的岩韵文学、书画作品、陶瓷艺术、宗教礼仪等多种文化形式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形式与岩茶之间的历史渊源,提出了将独具地域特色的武夷文化融入到岩茶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这对丰富武夷岩茶包装的表现形式,提高武夷岩茶品牌的文化内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对武夷山历史文化、民俗习惯和旅游资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香过程是提高茶叶香气品质的重要工序之一。本文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对茶叶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香温度和时间对绿茶感官品质有显著作用;当提香温度为120℃、提香时间60min时,提香后绿茶感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0.
武夷岩茶中茶多糖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以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按醇析水提法,研究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液固比、乙醇浓度五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茶多糖(TPS)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45min,温度60℃,液固比20:1,4倍无水乙醇,浸提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1.
活性石灰的煅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石烧制过程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探索烧制过程与温度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的预热、煅烧温度和时间,为建设活性石灰回转窑生产线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TiO2-Zr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丁酯,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催化剂焙烧温度、用量、酸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带水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S2O82-/ZrO2-TiO2是合成乙二酸二丁酯的良好催化剂.在催化剂焙烧温度为500℃,乙二酸为0.2mol时,酸醇的物质的量比为1:4,反应温度为130-135℃,反应时间为90min,催化剂用量为2.0g的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丁酯的酯化率达95%.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白玉蟾与武夷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蟾是道教南宗第五代祖师,他栖止武夷山期间,对武夷茶情有独钟,爱茶成嗜。他的诗文对武夷茶俗多有体现,既有涉及武夷茶的制作过程,又有喝茶的切身审美体会。他把茶当作是济世疗疾的灵丹妙药、怡情养性的天然介质,交友待客的重要饮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烘烤温度、烘烤时间、预应变量等烘烤条件对超低碳烘烤硬化钢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烘烤温度小于140℃时,BH值随着烘烤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烘烤温度高于140℃时,温度对其影响不大;2%预应变、140℃烘烤条件下,超低碳钢的烘烤硬化效应在数分钟内迅速表现出来,20分钟内达到最大,随保温时间的继续增加,BH值并无明显变化;预变形量对BH值有一定的影响,大于2%的预变形反而会减弱烘烤硬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五华三黄鸡为原料,采用高压锅蒸制、高压锅焗制、传统盐焗(砂锅)三种工艺制作盐焗鸡,并采用感官指标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探讨加工五华三黄鸡的加工最适工艺.结果表明,腌制时间和盐焗时间是影响盐焗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最佳腌制时间是60 min,最佳盐焗时间分别为:高压锅蒸制法小火蒸10 mim,关火密闭10 min;高压锅焗制法小火焗15 min,关火密闭10 min;传统盐焗(砂锅)法大火焗30 min,然后小火焗10 min.其中,传统盐焗(砂锅)法加工的盐焗鸡产品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温、-18℃、-40℃处理茶鲜叶,参考绿茶的炒制工艺制成茶叶,分别室温水冲泡,测定茶汤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的溶出速度的影响,确定冷泡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40℃冷冻的茶叶中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因溶出速度比-18℃冷冻的茶叶快,常温处理溶出最慢。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时间、固液比等因素对庐山云雾中茶多糖产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庐山云雾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5℃,提取时间2 h、固液比1∶35,庐山云雾茶多糖产率为4.58%.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