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反映我国各省区市人均受教育年限、成人识字率、各级教育入学率、各级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各级教育师资水平、科技人员数和科技专利数的基础上,首先计算出教育存量指数、教育增量指数、教育投入指数和教育贡献指数,然后构建了教育发展指数,并进行了省际比较分析。本研究还利用基尼系数分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程度,用计量回归方法估计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教育基础存在显著的地区差距;教育机会扩大了地区差距;教育质量深化了地区差距。这些原因造成了教育结果的显著差距,加重了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第二,各级教育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剪刀差”关系。随着教育层次从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的逐渐降低,虽然教育机会的基尼系数逐渐减少,但是教育质量的基尼系数却在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对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测度;然后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使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与市场进入门槛水平,从而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的空间效应最突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带动区际之间的良性竞争,对地理距离关联省份的出口贸易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和获取资源的不及时,在邻接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下,间接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999-2011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普通高校为研究样本,分析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差异、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省际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以教育事业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例和人员支出占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例衡量的支出结构差异随时间呈扩大趋势;高校扩招带来的在校生绝对数量的变化显著影响基建经费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例,但两者间关系呈阶段性不同;省际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政供给能力及意愿、高等教育质量、教育发展规模的差异会显著影响地方普通高校人员经费支出占事业费支出比例。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物品,人力资本流动和知识溢出决定了教育投入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000-2018年各省域单位面板数据,借助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我国各省域单位教育支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第二,东部区域内教育溢出效应要强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之间的溢出效应强于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第三,经济发展速度、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力度会对教育溢出产生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和高等教育水平则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兼顾其他地区教育发展政策,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来制定相应的教育发展政策,以平衡区域间教育资源分布,疏导教育溢出效应传导机制,进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对某"985"高校近三年来1716篇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综合评价和分指标中的"创新性成果"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进而从博士生个体特征和培养方式的视角,对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要素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比对创新性成果的影响更显著。从个体特征而言,性别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年龄越小、本科毕业于"985"高校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论文质量高。从培养方式而言,录取类别、选拨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年限、论文类型对论文质量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非定向、硕博连读、全脱产学习、学习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论文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校外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的日益攀高,教育焦虑正在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城镇家庭的普遍问题,家庭间的社会互动则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截面数据,从家庭间的社会互动角度出发,研究其对家庭校外教育支出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间的社会互动对于家庭校外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影响路径有内生社会互动效应和外生社会互动效应两种。论文进一步讨论了社会互动和家庭校外教育支出间关系的家庭收入异质性和地区异质性。最后论文对当前我国的校外教育监管和校内教育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体重同伴效应研究对于厘清异常体重发生过程、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互动理论,本研究综合使用2013—2014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考察班级单位内的青少年体重同伴效应,并探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班级单位内存在显著的体重同伴效应,同伴平均身体质量指数、同伴超重肥胖率均显著正向影响个体身体质量指数。依次控制情境效应和关联效应、进行工具变量处理、开展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始终成立。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体重感知在体重同伴效应的发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高估自身体重会显著削弱体重同伴效应,而低估自身体重不会对其产生影响。据此,证明学校情境中的青少年异常体重防治对策具有良好的外部性,提出合理配置健康教育资源、丰富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密切关注学生群体社交体验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完善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的伴随条件。基于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助于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然而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性。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使用2010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研究发现,深圳、宁波、苏州、厦门、杭州、北京、南京、长春、大连、青岛获中国城市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十佳城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人均教育支出、人均GDP、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其中前三者对满意度的影响呈正效应,后两者对满意度的影响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增值税分成的视角,测算了中国282个地级市的税收分成比例及其经济发展质量,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政府间税收分成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地市政府增值税分成比例的下降,客观上促进了辖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同时,改变地市政府增值税的分成比例变化率,也显著提升了辖区经济发展质量。从异质性检验来看,东、中部地区地市政府税收分成比例的下降,显著提升了其经济发展质量,而西部地区税收分成的经济发展质量效应并不显著。从影响机制上分析,省与地市政府之间税收分成的变化,改变了地市政府对辖区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最终对各地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了非对称性影响。因而,应进一步完善省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成制度,减少地级市财政压力,助力经济发展质量的有序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能否对微观家庭部门的教育支出产生深刻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家庭教育支出也显著降低。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家庭教育支出的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家庭和低收入、低社会资本、体制外以及父母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中,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更多地降低了社会弱势阶层的家庭教育支出。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不平等问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在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的同时,引导底层家庭提高教育支出对我国教育扶贫、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博士入学机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导师指导作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对其读博机会具有何种影响则是其中一个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基于2021年5—7月联合开展的“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采用二元Logit回归、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检验以及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导师指导频率、多导师制以及指导质量均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读博概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应在不同导师选择模式和不同学科间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更多的科研论文发表和更高的科研能力增值是可能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999—2004年期间中国28个省市区29个制造业行业的数据来分析动态外部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建立在Combes(2000)模型的基础上修改为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主要利用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和企业数的数据,分析MAR外部效应和Jacobs外部效应的影响。本研究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制造业中,与MAR外部效应相比,Ja-cobs外部效应更显著,就是多样化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还发现,行业内部的竞争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82个地级市2007—2016年“市辖区-县域内”两部门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检验了中央政府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相关规定的政策表述对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努力度的总体影响及其空间分布效应。研究发现:在“4%”表述明确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年度里,地方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和GDP的比例、教育经费增长率、生均教育经费等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增长;教育支出在公共财政经费中的占比以及教育经费的环比增长方面,县域内的增长显著低于市辖区;在GDP占比和生均支出等指标上,县域内的增长显著高于市辖区。本研究对“后4%”时代教育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等问题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发挥数字金融优势,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数字金融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维度均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使用深度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还通过互联网信贷指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施加显著影响,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通过互联网保险指数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拓展和完善数字金融应用场景、优化数字金融业务、提高居民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倡导新型消费模式、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等方面探讨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权重通过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分别对压力层、状态层、响应层、及其三者与城市生态建设综合指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度评价和分析,以此来研究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进而对乌鲁木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与之相关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2年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其中,系统状态对生态建设综合指数影响最大;对系统压力影响最大的是资源环境压力,系统状态的变动取决于生态环境状态和经济状态的变化,引起系统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近十年美国公立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支出数据。研究发现: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中教学科研经费是主要支出;经费总支出与一流大学的排名没有显著相关性,但部分经费支出对大学排名有显著影响。对于无医院服务支出的高校,公共服务支出与大学排名显著正相关;对于有医院服务支出的高校,辅助经营支出的增加有助于大学排名的提升,公共服务支出的影响却相反。因此,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比增加总额更为重要。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革新经费支出配置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经费配置体系,增大学校各类服务支出。  相似文献   

20.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公共(支农)支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基于规模、结构和区域性特征视角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农支出并未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公共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未产生挤入效应。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