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要素主义课程范式、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对中国的课程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课程范式有优越性,也有缺陷性。对他们的批判式思考,可以引发更多的关于中国课程建设的思考。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问题,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士认真思考。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不能太快;否则,课程模式隐藏的问题不容易被发现而留下病垢。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主义课程范式的合理性面临挑战时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应运而生。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突出了人在课程中的应有之义,它对于释放人的主体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乃至建构一个合理化的社会体制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瑕疵:过于重视个人和自我人本主义课程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追求自我的完善,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我们不难看出现代课程论的进步与局限。后现代课程研究正是对现代课程论研究的反省和超越产生的。笔者仅通过对生态主义课程范式探讨来揭示生态主义课程范式对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课程理论的诞生又给课程实践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百科全书主义课程理论、综合技术主义课程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范式课程理论、结构课程理论、实践活动性课程理论和体验课程理论等。课程理论多元统一的发展格局是21世纪课程理论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4.
符号加工和联结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范式,二者在认知心理学内部产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在一般 认知问题上的争论主要表现在语义理解、心理表征以及一些具体的认知问题上;在方法论问题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 结构模拟、黑箱方法、还原主义还是结构与功能模拟、灰箱方法和整体主义上。两种范式争论的本质问题是究竟哪种 范式更加符合认知过程的本质。联结主义范式似有取代符号加工范式的趋势,但它也不能完全揭示人类的高级认知功 能,因此出现了行为主义的进化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构建了顾明远教授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在这个范式中着重讨论了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主客体认识的文化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他的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功能主义范式和文化诠释主义范式。最后作者认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文化主义范式可以用"民族国家文化模式作为一种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不同的民族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或人文:两种大学课程范式的思考与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课程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主义两种基本“范式”,这两种课程范式往往相互对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人们需要以辩证的观点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促使科学精神和人精神在课程中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范式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认识论、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演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社会效率主义到新职业主义的演变。但是,目前这些范式都遇到了困难,制约了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范式。笔认为,当前在教育研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认识论-建构主义,可以为此提供很好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本土化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之审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引力和张力的作用下,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的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主要反响之一便是比较教育研究范式上的深刘变化。在此背景下,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不同的质性研究范式和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便应运而生。文章重点对这两种范式的内涵、外延及特点进行简要评介,以期对这两种范式作深入的认识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另一双眼睛看教学——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范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研究领域的每次突破和创新往往直接或间接导源于教学研究范式的除旧布新 ,教学研究的生态主义范式正是这样一次对教学研究范式的革新。它对现代主义思维模式下的教学研究范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 ,它对新的教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生态主义教学研究范式的理论来源、基本主张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的生成及特点.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对于比较教育学科建构和方法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指出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应该善于从多元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教育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敏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库恩的“范式”概念是建立在复杂性思维基础上的,它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范式的不同层面。当前学校课程的范式包括学科课程范式和经验课程范式,它们无法独自解决学习主体与内容客体相互对立的问题,将逐渐被在课程信念、课程价值、课程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的新型学校课程范式,即整体课程范式所取代。促进学校课程范式转型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论学校课程领导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使课程领导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在当前正面临着一种范式的转型,即由“官僚-控制”范式转向“反思-自主”范式。其中,“官僚-控制”范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层式的学校组织、法定知识范围的领导实践、官僚权威的充分运用以及技术理性的解题逻辑。而“自主-反思”范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领导共同体式的学校组织;“经验”范围的领导实践、道德与专业权威的充分运用以及反思性实践理性的解题逻辑。  相似文献   

13.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范式,即“技术范式”和“人本范式”。“技术范式”课程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范式”的课程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不符合人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作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技术范式”课程,采用“人本范式”课程,即课程理论研究应注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职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领域存在着补偿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功能性课程等不同的课程范式,其背后都有其课程观的理论支撑,也都有其实践的指导价值.由于学生特殊需要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或排斥某一课程取向,或完全否定它的意义.因此,当代特殊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逐渐从单一的补偿性、发展性或功能性,向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多元整合型发展,强调三者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西方课程社会学的研究存在着三种经典的研究方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解释论范式和新马克思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主张课程内容反映社会权力的分配,课程实施强调对社会结构的传递。解释论范式强调课程内容是一种社会建构,课程实施是师生之间的诠释与互动。新马克思主义范式主张关注课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蕴含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喻春兰 《教育学报》2007,3(3):34-40
概念重构学派和后现代课程范式是在对现代课程理论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发生在以概念重构学派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学者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现代课程理论学者之间的激烈论争,可以看出现代课程与后现代课程范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各有优点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课程研究范式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因而并不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ree assessment paradigms – psychometrics, outcomes-based and 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 – to discuss paradigmatic changes in senior school assessment and achievement standard-setting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se include radical reforms in 1970 from university-controlled examinations to school-based assessments applying normative standard-setting, to subsequent reforms in 1978 introducing competence(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 and standards. From 2019, a new reform introduces a combination of school-based and external assessment with procedures for establishing standards still in progress.

Changes to Queensland assessment and standard-setting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ree preconditions for paradigm change – dissatisfaction, an alternative acceptable paradigm, and majority acceptance of change. Influence of paradigmatic origins of reformers is discussed. The amalgam of 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 and psychometric paradigms in the new Queensland system i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compatibility and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new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9.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课程研究范式规定着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本文在探讨几个典型课程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新趋势,把满足社会和受教育者两种需求作为前提,在借鉴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国际化、地方化、个性化等多元化的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