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课堂应淡化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不必抛开课文去刻意讲解字词,不必通篇分析语法结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主张学生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应用。对此,有的语文教师心存疑虑:只让学生多读课文行吗?笔者认为:可以!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学生学会以情入境,用心感悟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通读课文以情入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初读时可指导其从全篇着手通晓全文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把握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还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怎样才能依照《课标》精神,通过阅读教学,以促读写、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呢?一、提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期倡导的一种读书方法———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是叶老对“美读”的解释。不难发现,咱们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典范的语体文,在课文中词语丰富多采,句…  相似文献   

3.
王彩霞 《广西教育》2014,(41):49-49
正选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内容丰富,蕴涵着作者深切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课文,带着丰富的情感去细细品读文本中的语言,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悟。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呢?一、换词比较,品词语之美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的运用更是妙不可言。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经过仔细揣摩、推敲得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词语的比较、推敲中理  相似文献   

4.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于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本组课文,使学生知道读文章应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使学生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古诗二首《宿建德江》、《鹿柴》优美流畅,浅显易懂.教学时要计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反覆朗读体会在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赤壁之战》是本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中要紧扣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学会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基本方法.教学时要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再联系读写例话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例话中介绍的抓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来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涛,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精设导语、以读代讲、巧妙设疑、语言点化、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效果武凤霞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的学科。作者在文章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因而,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沟通,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准确理解教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是极为有益的。但是,教材中的某些课文所讲的人和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荔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荔枝》反映了母子、祖孙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本课,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这种情感得到升华,这是“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牛淑敏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很重要,通过读,能使学生领会词句在课文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路,学习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的方法不少,有精读、略...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题”教学 所谓读题教学就是教师在进行课文内容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目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从不同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熟悉教材 当你着手准备选用某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你必须要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读”。 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呈现在你的眼前,在读文的时候,不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及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不仅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地读,边读边问。  相似文献   

12.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是,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只满足于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却没有从内容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有碍于真正读懂课文。因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从内容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上有所提高,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得到教育。本文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浅谈几点具体做法。一、抓课题分析体会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凭眺“窗口”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时,让学生读题思考:(1)长安街在什么地方?总理指谁?(2)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是什么人送总理?这里的“送”与平常的“送”意思有什…  相似文献   

13.
文以载道,我们不妨把“道”的内涵理解得宽泛一些,即文章的内容,包括思想、情感、事件等等。阅读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教学生弄清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内容的。读懂文章内容是有门道的,门道有多种,教学一篇课文根据什么选择门道,是教者教学智慧的体现。同样,研究作者表达内容的技巧也是有许多路可走的,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引导以读学文,鼓励参与评说,培养动口学习的习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读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去读。少讲多读,精讲细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原则。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体会,使“读”与“说…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即在听、说、读、写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利用介绍文章的时代背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讲《菜园小记》时,生动地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代背景,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又能让学生受到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二、利用介绍作者的机会,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三、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引起感情的共鸣,受到思想教育。四、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的分析(特别是文中的名言警句),发掘其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人的思想只有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小学生来说,打开小学语文课本,课文大都通俗易懂。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多一些对文章整体韵味的把握,多一些对语言文字感情色彩的感悟。适当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受,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学生入情入境后,必然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章的韵味,达到“情深深、意切切”的境界。一、情感导入,入情入境。教学过程是以富有感情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离不开情感因素。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能够促使学…  相似文献   

17.
一、发掘人文因素,陶冶人文情怀语文是一门充溢着作者的思考与审美观念、饱含着浓厚人文情怀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见解与看法。这些情感都蕴含在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文字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披文入情",让学生徜徉在由情感语言文字构筑的心灵世界,达到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小组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让学生进入课文  相似文献   

18.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所采用的正确方法,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说话和写作中。一、理清文章脉络,掌担课文内容我们生活在太阳下,似乎对太阳很熟悉,其实我们对太阳知之甚少。在学习本课前,可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太阳的认识,然后再用课文中关于太阳的传说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  相似文献   

19.
林泉玉 《教育艺术》2014,(11):22-23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读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于我们接触文本体裁的不同,意味着教学、品读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不管哪类文章,不管什么特点的文章,我们在教学时都要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课文的品读  相似文献   

20.
田景胜  韩景仲 《时代教育》2006,(12):117-117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类文化的高度统一。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想、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作者认为现行教学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