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作倦怠与薪酬制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光 《科技与管理》2010,12(3):103-106
将工作倦怠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薪酬制度角度,对员工工作倦怠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实证分析,将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福利、加薪次数、加薪幅度、休假、加班等要素作为影响因子,描述薪酬制度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薪酬制度对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发现,薪酬制度是引起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薪酬制度分别从薪酬及增长、缩短工作时间和绩效比重3个维度影响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5,(8):111-115
观察分析,员工加薪心理预期的满足度受到实际加薪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加薪兑现时间的影响。案例研究发现:加薪消息释放后,兑现时间在2个月以内的,员工的加薪预期满足度呈现小幅下降,而推迟3个月兑现的,则会出现"跳水式"的陡降。因此,加薪信息释放后的及时兑现对提高工作绩效、改善员工行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加薪后员工满意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动态实证研究,调查不同公司员工满意度的方法,并经数据分析,验证了两个假设:一次加薪所提升的薪酬满意度只能在2.5个月的时间內保持满意或基本满意,而且满意度在随时间递减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之"字曲线变化,此曲线变化的过程有两个拐点、三个区段;加薪满意度随时间递减的方式、速度、最终结果与加薪前的薪酬满意度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另一个假设没有得到验证,在加薪后员工满意度随时间递减的过程中,薪酬各维度不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仅仅关注于薪酬,并且只是改变薪酬,你将得到的结果是:不会有任何结果,并且你将花费大量的金钱。因此说企业要想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员工加薪这么简单。给谁加薪,加多少,怎么加,为什么加是摆在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企业中处于不同层级的员工的需求分析,探讨合理的薪酬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理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综合考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而知识员工的综合考核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本建立知识型员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同时,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考核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知识型员工的调动、加薪、培训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情报科学》2005,23(6):801-806
本文从探讨经济学的传统研究主题出发,阐述了知识经济学的产生是经济学解决所面对的实践难题和自身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经济学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与突破,以及知识经济学从经济学的物理学隐喻到经济学的生物学和人学隐喻的经济学进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逢年过节、加薪晋爵,人们总喜欢请上几桌亲朋好友到家里庆祝大堆的鱼、肉买回来,怎样储存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探讨其经济问题,包括图书馆经济学、情报信息经济学及档案文献信息经济学,旨在探讨文献情报信息经济学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
秦洪 《知识窗》2014,(19):25-25
晋升和加薪,是每个职场人的最大愿望。为了拿到高额的薪水,获得令人羡慕的职位,不少人拼命工作,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每天不分昼夜地努力工作。这样做,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最新研究发现,过分沉迷工作,不仅难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反而会伤身体,且影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温晓慧 《科教文汇》2007,(4S):43-44
本文结合经济学教学实际,提出了教学中应注意强化学生对经济学背景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同时就经济学教材、案例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如何做到本土化谈了几点认识,以期能使经济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建筑企业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指出人才流失对我国建筑企业带来的重大破坏作用,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提出建筑企业在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经理激励的东西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永  李仕明  杜义飞 《预测》2003,22(6):46-50,69
通过考察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测度的内在结构,利用因子分析法获得了“经理薪酬”和“经理持股”两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与两个主成分的多元回归模型并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测度的内在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股权激励较货币激励突出,西部货币激励较股权激励突出。东部上市公司经济增加值与“经理薪酬”、“经理持股”显著正相关,市场增加值与两个激励测度正相关,但不显著;西部地区经济增加值与“经理薪酬”显著负相关,市场增加值与“经理薪酬”和“经理持股”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葛韧琦  张明善  姚珣 《软科学》2011,25(8):104-107
以哈特的产权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分析了企业管理中基层管理人员的越轨行为发生的原因及管理漏洞。通过在不完全合同理论模型中修改利得分配比例及添加串谋因素,能够较为清晰地分析出导致该形为产生的经济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健全的产权关系下,基层管理人员利用串谋行为可以弥补其因工资风险变动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激励其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卫生领域改革,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向近几年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作者对近三年我校中职护理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专业对口率及就业地域选择、工资期望值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毕业生就业发展趋向及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柔性激励机制设计及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与传统激励机制不同的柔性激励机制,具有敏捷性、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及灵活性、柔韧性等优势;包括经济激励等正向激励和以威胁激励为代表的负向激励;构建的柔性激励模型包括柔性激励工资和工资模型、威胁激励模型、柔性激励机制的约束模型及有效性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激励对企业员工具有诱导性作用,非诱导型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变成可诱导型员工。企业激励越高,员工维持激励的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以得出柔性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策略、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H公司的岗位工资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滨 《科技与管理》2008,10(4):105-108
岗位工资是体现劳动差异的工资,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介绍了岗位工资体系设计的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创建了岗位评价的模型,然后对H公司的岗位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岗位评价的结果并结合公司的薪酬策略和市场的薪酬水平,对H公司的岗位工资体系进行了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7.
扬州市导游薪酬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长宏 《科教文汇》2011,(34):201-202
随着扬州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游人员的薪酬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分析了扬州导游人员现行的薪酬制度,探讨了扬州导游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薪酬制度。  相似文献   

18.
质量工资制的模型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质量工资制是企业管理的经济导向,有利于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与优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针对这个中心管理环节,对质量效益工资模型进行了设计及适用性分析,为确定质量与工资挂钩提供了效益前提,从而实现企业的薪酬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国立科研机构薪酬制度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赵兰香 《科研管理》2004,25(2):135-139
薪酬制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创新效率,有效的薪酬制度需要具有竞争性、公正性和激励性特征。对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薪酬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尚未形成有效的薪酬制度,应引起关注,一些政策应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转型,对国内发展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营销创新可为突破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面对经济转型下的新要求,我国企业应该如何转变,如何开展营销创新,论文提出了一些可供企业选择的营销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