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施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昕 《体育教学》2007,(5):49-50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自此,自主学习成为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热点。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常常由于误解而陷入误区,以致出现了种种偏差。因此,本文试从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本质、实践中要处理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厘清,并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剖析传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存在主要问题的同时,以教育部制定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就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求在新课标实氍下构建科学性、全面性、发展性、可操作性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城区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教材的学习和了解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有一定的认识,个别学习领域目标学生认识还不够全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仍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有待转变;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课程标准》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器材的购置、课外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突出强调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反映了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理念。因此,深入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准确地把握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注重运动技能教学策略运用的探索,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校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基层体育教研员,有幸参与由《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组织的2006年全国优秀体育教学课时计划高中组教案的评审活动,实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问题探讨的机会。众所周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设置的“模块”教学方案,制定了五个方面的水平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把课程学习目标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学习领域),一类是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怎样将体验性目标有机渗透在运动技能教学之中,来有…  相似文献   

7.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出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建立学生新的体育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体育课程学习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方式,提高体育课程学习的有效性,促进身心素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旋律。自主学习频繁地出现在教师论文、课的设计、教案中,为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注入了活力,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增添了生命力。但是理性地思考,虽然自主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大家进行  相似文献   

9.
浅论技能学习、新学习理论与快乐体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立 《体育教学》2002,(1):11-12
技能是指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在国家新颁布的《体育(1-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运动技能学习被确认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在这个领域中,《标准》把运动技能学习分成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技能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工作方向的明晰度不够、学生体育意识的薄弱、学校管理层对体育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够等。本文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顺利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课程性质的论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确定的体育课程性质,违背了基本的课程理论与原理,走进了"非课程化"误区。课程性质确定的偏误使"课程标准"不能明确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对体育教师教学实战没有直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也使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和决策走进了困境。重构体育课程性质必须确立体育技能为内容、运动学习为手段、全面育人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高等院校获得发展的必然途径。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求,沈阳体育学院于2004年开展了"以教学大纲的修订为切入点"的课程改革工作。本文从沈阳体育学院教学工作及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04年课程改革的目标和2004年课程改革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沈阳体育学院2004年的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体育教学中的误区,提出了新时期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06-07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和督导学生实现健康目标,促进学校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课程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珂琦 《体育学刊》2004,11(1):99-101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为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估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研究与编写应反映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教科书编写的具体内容之中。  相似文献   

16.
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改革及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改革及《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做了评介。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指出课程改革应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应有根植于现实的土壤,应有针对性、连贯性和操作性,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和评估调节机制,应重视学科价值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体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倡学习有用的体育,体育要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这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一致的,也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生活回归,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避免误区,通过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以及体育学习方式生活化等途径,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源泉,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的可能生活,拓展课程的教学时空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健康教育基本内涵的阐释,以及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及课程名称的思考认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夸大了体育教育在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而没有给健康教育以应有的独立学科地位,另一方面在内容上缺乏对学校健康教育的整体性认识,并且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造成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极大困惑,不利于体育课程的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及本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的意义、概念和本质。认为:研究体育课程实施有利于了解体育课程变革的实际、深化对体育课程变革过程的认识、修缮既定的体育课程计划方案、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体育课程实施是把体育课程计划付诸体育教育实践并在实践中调适的一种体育课程变革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非线性发展的过程,是学校个性生成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经验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制定与当前大学体育目标任务相配套的体育考核评分方法是高校体育改革中必须完成的一个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现行大学体育考核评分方法进行分析。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及“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在总结、借鉴已有有关体育考核方法的基础上,构建起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要求的考核评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