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信息伦理学: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外信息伦理学发生发展历程的考察,把信息伦理学的发展划分为计算机伦理、网络伦理和信息伦理三个阶段。阐释了信息伦理学的特点,信息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关系。并就构建当前中国信息伦理学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信息伦理学的本体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信息伦理学的悠久历史作了简单回顾。信息伦理学起源于米歇尔·佛科特(Michel FoucauIt)所分析的希腊语概念“自由演说”或言论自由。关于信息伦理学的最新概念尤其与20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密切相关,它包括大众媒体、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商业等领域的伦理问题。从广义上说,信息伦理学概念涉及所有可能现象的数字重建,从而导致与数字本体论相关的种种问题。作者根据海德格尔关于本体论与形而上学关系的观点,认为本体论与“存在”本身有关,它不仅仅与形而上学讨论的主题即生物的生存有关。本文将海德格尔的理论和乔治·斯宾赛·布朗(George Spencer Brown)、高特路·甫瑞(Gottlob Frege)、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等学者的学说相提并论,同时加以比较。用佛科特的专业术语来说,本体论是形而上学的尴尬困境。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信息伦理学的基础,其首要目的是质疑数字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奢望。数字本体论被认为是当今对“存在”的普遍理解。作者把人类存在作为一种与万物存在即“无标记空间”相关的伦理关系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数字技术的挑战,并着重分析数字代理人的道德状况。作者据理论证,信息伦理学不仅仅涉及与佛劳瑞德(Floridi)所提到的“信息领域”相关的伦理问题。文章将这种观点与佛劳瑞德提出的关于信息伦理学基础以及数码代理人道德状态的论点进行对比分析。文章认为,简化论者把人体作为数字数据的观点忽视了数字本体论的局限性,抛弃了伦理定位的基础。最后,文章探讨了同“数字分隔”相关的问题以及信息伦理学跨文化的方方面面,并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3.
信息伦理的建立首先由计算机伦理开始。后来向多领域、多学科渗透,已经成为多领域、多学科的规范集成和学问集成。就多领域来看,信息伦理几乎渗透到了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何种行业、何种部门,只要涉及到信息的生产、组织、传播和利用,都必须遵循信息伦理的行为规范。就多学科看,信息伦理学首先是信息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而伦理学又是哲学的重要分支。此外,信息伦理学还和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传播学、文学、艺术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表现了对多学科营养的极大吸纳性。研究信息伦理的内容和结构的有机构成。是信息伦理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雷欢 《文教资料》2014,(1):57-59
互联网时代,在校学生的网络信息伦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高校图书馆信息伦理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信息伦理建设对在校学生的网络信息伦理起到引导和影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和谐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和谐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酸雨问题,物种濒危,声、电磁波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当今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一系列伦理问题。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苏宝梅等的《和谐伦理学宣言——为了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存在的和谐发展》在梳理了生态伦理的种种形态后,明确提出了和谐伦理学。和谐伦理涵盖了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态和谐伦理是和谐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和谐伦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而发展生态和谐伦理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文明和科技知识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棘手问题。而在知识产权法律领域中,冲击最大的是著作权法,如何保护好信息所有者的必要权利,又不影响数字图书馆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广泛应用,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危机。信息犯罪。网络成瘾等伦理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信息伦理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人的普遍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健 《中学生物学》2007,23(4):58-60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要求课程选择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一定空间。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地方课程建设,势在必行。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问题,科学教育不仅应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还应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社会效应,让学生学会对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在高二年级尝试开设了《生命伦理学》,希望通过生命伦理教育.力争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加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园伦理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伦理”与教育伦理、校园文化等概念虽有密切联系,却又具有不同内涵,它是校园内部发生的神圣而有人文本性的伦理关系总和,将其作为独立命题进行系统研究有利于在强调教育共同体所担负的教育责任的同时,突出校园伦理主体精神对话的意义。校园伦理的主体、宗旨和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其它社区中的伦理,它具有独特的引导校园文化建设、人际关系调节和育德、育人方面的功能。在校园伦理建设中,要重视核心价值与主要责任关系定位、不断提升校园伦理品味、处理好校园伦理的结构性和制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以发展,就必须以现实提出的问题为对象,研究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新领域和新问题。代际伦理这一在现实生活中已经突出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新领域和新问题。它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代际伦理支持问题、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及其代际沟通问题、代际公平和代际正义问题、家庭代际伦理问题、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代际伦理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技术伦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拉普技术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反映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如果要改变技术行为,必须重新思考和转变价值观念,对技术或技术行为的伦理调节内在着可能性。技术伦理的必要性,基于人对技术或技术行为的控制欲望。  相似文献   

12.
Correlational and path analyses are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our situations on self-reported ethical behaviors on four primary ethical dimensions among 323 undergraduate communication students in two mid-Atlantic public universities. The four situations are: the students' self-reported ethical beliefs,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ir professors' ethical beliefs, and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both the beliefs and behaviors of their peers. The ethical dimensions, which form the basis for path models, are direct-testing, indirect-testing, indirect-substitution, and direct-substitution behavio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path models fit different types of behaviors. For example, professors' beliefs, as perceived by the students, have an indirect effect on students' behaviors, particularly in the indirect dimensions. Also, in three dimensions, interactions among professors' beliefs and most college students' beliefs and behaviors influence students' behavior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behaviors is suggested, based on an adaptation of the Ajzen and Fishbein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图书馆伦理相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伦理的内涵和特点均有了很大变化。在读者歧视、隐私权、知识产权、馆员滥用信息权力和信息服务的社会责任方面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失范信息行为的发生,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更健康、更稳定地发展,我们必须积极采取对策解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荣是道德主体对善的一种积极情感反应,辱是道德主体对恶的一种消极情感反应。羞耻感是随着社会发展,在客观条件与主观心理认同基础上发生的自我谴责,是保有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耻的对象是恶。荣誉心是人们对外在规范践履而得到社会肯定的满足感,是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的内驱力,是推动人之为高尚之人的道德崇高,荣的内容是善。  相似文献   

15.
编辑道德失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辑道德失范,是指在从事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思想行为违背或偏离了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非道德现象。它体现在两个层面的道德规范性:一是本职业内部交往中对编辑道德关系的违背,二是本职业与社会外界交往关系中对编辑道德关系的违背。编辑道德失范影响和制约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对编辑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问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作为调节人际行为的一种基础性道德原则,有它的合理性与积极意义,但同时也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因而,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天地会是有清一代反社会性秘密社会组织。仪式行为建立并夯实了家族伦理秩序的组织结构,确立起价值观充分整合的文化同质性组织。仪式行为藉由民间信仰的宗教话语表达,促成组织结构、组织行为与组织价值整合的世俗话语落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加强网络教育和管理刻不容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心理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共存交错的复杂状况。对此,高校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网络心理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重视舆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在社会的支持配合下,解决好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子第一个明确提出“中庸”概念,并把“中庸”看作为“至德”。中庸,就是恪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与中和之意。“中和”,是中庸的精髓。从伦理学层面看,中庸,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方面,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和境界;在道德行为上,坚持“过犹不及”的理性精神;在道德选择上,发挥“随时而中”的权变智慧;在道德规范上,坚持“兼德而至”的辨证思维原则。  相似文献   

20.
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秉持的伦理导向对于学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伦理型校长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校长本人的道德特征;校长为学校所确立和描绘的共同愿景的道德特征;校长决策方式的道德特征等几方面。成为伦理型的校长,需要从确立道德目标与期望;设立道德机构;奖励道德行为;身体力行设立道德角色模型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