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泉县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改革试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温泉县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现状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水价政策对灌区的影响和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准确估计农民的可承受能力;认真地剖析现行水价政策的利弊,制订科学的水价办法;制定合理的水价目标,分步实施;将用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价政策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芳  马中  郭清斌 《资源科学》2014,36(5):885-894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及现行水价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我国水价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于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在合肥市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水价改革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为我国水价政策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水价标准要保证环境质量不退化;水价政策的定价原则包括环境无退化原则、全成本定价原则、公共和商业分置原则;环境无退化的水价定价方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合肥市的水费收入增加34.17~55.47亿元,实现氨氮减排0.57~0.89万t,有利于实现水价政策目标,企业、居民和政府都可以承受基于环境无退化原则的水价改革;水价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亟待加强,否则水价政策设计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水价定价权应该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对水价政策制定给予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3.
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杜丽娟  柳长顺 《资源科学》2008,30(11):1741-1746
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是推进农业水价改革、解决农业水费问题的关键政策。根据农业水价改革相关政策及未来可能的水价模式,分析不同水价模式补贴的适用性,提出补贴农业水费的关键环节与计算方法,在对全国大中型灌区普查的基础上,估算大中型灌区与全国所有灌区农业水费补贴需求,与全国财政供应情况对比,提出推荐补贴方案。研究认为,应按照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节约用水,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保证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总体要求,建立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机制。水费补贴的基础条件是推行两部制水价,切入点是补贴政策性亏损与基本水费。据测算,全国所有灌区农业水费补贴需求为(52.49~245.52)×108元,其中主产区大中型灌区补贴需求为(13.19~58.24)×108元。预计今后一个时期中央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增量每年都在523×108元以上,能满足水费补贴需求。考虑到提高水价难度很大,建议暂先维持现状水价标准,财政对水管单位政策性亏损与用水户灌溉定额内的基本水费进行补贴,用水户负担计量水费;建议分步实施补贴,优先安排主产区大中型灌区农业水费补贴。  相似文献   

4.
杨义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79-79,85
通过分析水价不能按成本收费原因,以及造成灌区运行艰难的后果,提出了水价改革建议:明确水价改革的目标,加强水资源紧迫性宣传,加大灌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央(省)财政直接补贴农业水费的新机制,将用水户作为主体参与水价改革。  相似文献   

5.
中澳灌溉水价对比研究与我国水价政策改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马建琴  夏军  刘晓洁  刘杰 《资源科学》2009,31(9):1529-1534
我国现行灌溉水价偏低而起不到对用水户的用水需求进行调节,进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澳大利亚政府通过水价改革,利用经济杠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长期实行的低价供水政策特别是灌溉水价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运用价格杠杆协调水资源供求及利于激励节水的定价方法等具体内容的研究.本文在论述我国农业灌溉水价的历史沿革以及澳大利亚农业灌溉水价改革进展及成效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与澳大利亚灌溉水价制度的对比研究,提出应对我国的农用水价进行改革,并对我国的水价政策改革提出建议,基于两部制水价理论,结合我国国情确定了引黄灌区新的水价,能为我国的水价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农业灌区农业水价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水价的改革措施,以为建立农田水利长效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提水灌区水价改革的过程,包括成本测算、成本监审、听证及批复情况及水价改革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型灌区是国家的重点水利设施,是水利为农业和国民经济服务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灌区建设与管理的实践,我们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拆旧与建新、工程设计的前瞻性等问题及灌区改革中的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使灌区的节水改造和改革沿着更加科学、合理、健康的轨道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桦川县星火灌区概况及水价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西琴  张馨月  周嫚  刘子刚 《资源科学》2021,43(12):2538-2545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极为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依据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620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以电折水”方法计算现状水价,应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灌溉水价对灌溉用水量的门限效应,并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建立两阶段灌溉用水需求价格函数。研究表明:①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现状灌溉水价偏低,为0.35元/m3,现状灌溉用水量比灌溉定额高61.01 m3/亩,说明水价有提升空间;②灌溉用水需求价格曲线拐点对应的水价门限值为0.33元/m3,低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21,高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69,说明第一阶段水价提高对节水的作用较弱,第二阶段水价提高对灌溉节水的激励效果显著;③灌溉定额对应的水价为0.67元/m3,当现状水价提升到定额水价时,与现状灌溉用水量相比,节水率为27.60%。本文建议采用灌溉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定额水价,以发挥灌溉水价对农业节水的杠杆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地下水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合花海灌区水价执行现状,分析了花海灌区实行阶梯水价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结合条件价值支付意愿和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参照点理论考察了农民灌溉水价的心理决策机理。研究发现: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是影响其灌溉水费支付行为的重要微观心理因子。通过对四川省21县区567份样本数据分析发现,样本区农民(92.06%)的心理参照点水价等于零或小于实际水价是水费政策执行难的直接微观心理原因;近期政府"既免又补"的农业政策影响和降低了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导致了税费改革后水费执行难度加大;同时,受教育时间、性别、去年家庭开支、去年水稻收入、水价制订是否公平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农民心理参照点水价的水平。本文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政府政策应考虑农民心理决策机理,政策应注重农民权利与义务并重,着力提高农民的心理参照点水价等。文后还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邱元成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239-239,13
由于灌区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灌区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行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探讨,提出了今后灌区开展各项综合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应用模型推导与调查实证的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农业水价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目前技术水平下田间需水的价格弹性有限,价格信号对农户的灌溉决策行为影响微乎其微.农户水环境意识薄弱以及考虑粮食自足与极低的农户收入是影响农业水价改革及其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改变农业用水管理模式,适当抬高农业水价,促进农户节水意识提高;建立节水效益补偿机制,试行"两部制水价+返还"的水价政策,促进节水技术进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水价调整对解决华北平原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应用模型推导与调查实证的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农业水价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目前技术水平下田间需水的价格弹性有限,价格信号对农户的灌溉决策行为影响微乎其微。农户水环境意识薄弱以及考虑粮食自足与极低的农户收入是影响农业水价改革及其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改变农业用水管理模式,适当抬高农业水价,促进农户节水意识提高;建立节水效益补偿机制,试行“两部制水价+ 返还”的水价政策,促进节水技术进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中型灌区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建设年代早、运行时间长,自然老化坏损严重,工程安全问题突出,灌区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手段和管理设施落后,致使灌区效益日趋衰减,针对现状提出在灌区改造过程中应采取节水改造、科学养护、改革水价、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最终将灌区建设成为高标准高效节水农业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春应 《资源科学》2010,32(2):296-302
为探讨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差异,以协调生活水价改革与居民承受能力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2000年-2007年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对居民生活水价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费支出负担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减轻的趋势;需水收入弹性随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最低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没有得到满足,低收入户的生活用水基本需求支出处于警戒位置,中高收入户各期的基本需水支出均得到了满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生活水价及居民承受能力的分析,认为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对生活水价承受能力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江苏省在制定水价政策及水价改革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水价的连续性上调过程中,要协调好生活水价改革与城镇居民承受能力之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农业水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农业生产、农民利益的一件大事。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认真研究政策和实践做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水价改革思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供水价格无法体现水资源的价值,这造成水资源危机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基于具体环境下的供水价格研究就很有实际意义。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水价制定理论方法和依据、水价实施方式以及水价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因素,国内对于水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价形成机制的研究而对制定方法的创新较少在方法上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国情,仍处于改革探讨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