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承担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使命,中国科技馆推出系列节目《党史里的科学家》,结合科技馆资源优势及现实需求,从节目形式、内容叙事与传播路径等全维度实现创新突破。这次探索为当代科学家题材电视节目创作、科普创作提供了新思路,更为媒介融合时代建构实体场馆与媒介的全新关系,通过科普影视作品将科普场馆、媒介、科技工作者与大众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是推动我国科普图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聚焦科学家参与科普图书创作,研究梳理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分析科学家创作的科普图书作品在获评奖项、市场反馈、原创与引进以及内容主题分布等方面的现状与特点,探讨分析优秀科普图书创作的经验模式,并从科学家科普创作良好环境营造、科学家科普创作能力水平提升、科学家科普图书创作出版新模式构建3个角度出发,为后续科学家群体更好地从事科普图书创作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科普主力军转战短视频赛道,科普短视频成长为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形式之一。科普短视频消弭了知识分享的时空藩篱,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有利于科普工作者打造优质科普作品。本研究以“上瘾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熵权法提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计算公式,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瘾模型”中触发、行动(用户体验三要素)、投入等维度的部分自变量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酬赏维度的自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未见显著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加强创作者间的有效合作、平衡科普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将有利于短视频科学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4.
韩迪  王雪艳 《今传媒》2021,(4):55-58
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良莠不齐,分析"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科普视频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对当下科普视频的内容创作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科普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的科普视频为个案进行分析,对其科普视频的视频文本和文字文本进行切入,从传播环节中的传者、内容、受众三方面对其传播策略进行探讨并分析,以期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欣彤  申雪凤 《视听》2023,(12):132-136
区域文化形象体现区域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象征,能加强区域识别和记忆,提升区域竞争力。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重视特色民俗体育的发展与传承。2022年,广西特色民俗体育相关短视频引起网友的积极讨论。本研究以探讨短视频内容对广西区域形象建构意义为目的,对民俗体育短视频进行视听觉语言、内容元素和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内容分析。结果显示,视听语言意图让观者感受到传统民俗运动积极参与和传承的区域景象;民俗文化的画面呈现较为丰富,但内容类别不够多元,观念类民俗、人文景观类民俗未能充分凸显;短视频主要通过科普型和趣味型两种叙事风格对外展现广西民俗文化。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具体类目进行分析可知,短视频建构了活跃爽朗、新奇有趣的广西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6.
论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抖音“好书大晒”话题视频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阅读推广短视频制作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阅读推广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包括多叙事主体、多叙事媒介、强叙事互动等,情感共鸣、信息焦虑、自我实现需要的叙事策略则为阅读推广短视频提供了沉浸式的叙事氛围,进而尝试提出图书馆在开展短视频阅读推广过程中的创新思路,譬如以实用主义为核心的内容生产策略、把握短视频模因转播路径的底层逻辑、打造阅读推广专属账号的品牌性、加强多方主体的互融互联等,这将是融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7.
徐啸 《传媒》2023,(5):69-71
<正>据抖音发布的《2022抖音自然科普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自然科普相关视频累计获赞11亿次,万粉作者数相比2020年同期增长72%,科普短视频正在成为科普传播的主要类型与渠道。科普短视频凭借趣味化、碎片化、多元化等优势,在激发受众科普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情感需求、价值需求等,极大地提高了科普知识的传播力,为新时代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短视频因其传播的优越性,被尝试作为科普的新途径.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基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科普方式开始与社交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科普类视频为例,分析自媒体科普节目的科普效果,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鑫 《新闻传播》2023,(8):24-26
科普视频在各大视频平台遍地开花的背景下,随着受众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增加,科普视频的形式和种类逐渐丰富多样,除了专业领域和高学历的知识博主做科普视频外,以小学生为主的科普传播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引起观看热潮。本文将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出发,探讨仪式化传播在“小学生+科普视频”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从身份、表演、内容、弹幕四个维度探索刘同学仪式化传播过程,并在其传播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家写科普著作一直有种争论,即大科学家写科普这种通俗小册子是不是值得,能不能写好。其实这种争论最有发言权的是科学家本身。新的科学、新的革命、新的时代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的科学家从良心及责任出发,认为自己有义务把美好的契机向世人展现出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中国的科学家们对科普创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普作品,中国的出版工作者也以崇敬的心情对科学家的热情给以最高规格的回报,因此近年来优秀的科普佳作不断问世,迎来了科普作品创作与出版的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数字叙事理论,以两个典型的抖音“书单号”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内容生产者在短视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数字叙事策略。研究发现“书单号”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呈现出典型的数字叙事特征,多模态、交互式、沉浸式叙事已成为短视频图书营销的主要叙事策略,情绪共享、知识焦虑、成就动机的叙事策略为图书营销提供了基于情感、认知和社会的沉浸式叙事体验。由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在数字叙事环境下短视频对图书媒介的再媒介化过程。研究也表明,“书单号”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实践受到图书营销和平台商业文化的影响,其叙事空间进一步窄化,导致内容同质化、空泛化等传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陆朦朦 《出版科学》2021,29(5):71-79
聚焦于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平台"都靓阅读"账号"好书分享"标签下的167个有效短视频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策略,梳理出情境设置型叙事模式、问题引导型叙事模式、情感共鸣型叙事模式、热点追踪型叙事模式和内容还原型叙事模式五种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叙事主题(图书类别、图书国别等)以及叙事策略(叙事标题、叙事元素、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长等)对图书推荐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兼顾叙事主题的吸引力与共情力、叙事形式的流程化和创新性、叙事技巧的情感化与内容性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周宁 《传媒》2021,(18):79-81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科普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为科普知识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方向.以趣味化的短视频进行科普传播,让高冷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其形象化的展现方式、密集化的知识含量、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有效拉近了平台和受众的距离,提高了科普传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视听新媒体应用服务的普及与发展,网络短视频成为新的数字内容传播场。在科学传播领域中,科普类账号“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发布了大量优质的科普短视频,是科普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以该短视频账号为例,尝试在媒介进化论的理论视角下来考察个人用户科普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认为个人用户科普短视频的创作在风格定位层面要发掘特色,科媒融合;内容创作层面应结合热点,深耕遴选;互动交流层面应注重双向互动,多维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李霞  陈耕 《传媒》2020,(2):49-52
轻松娱乐的短视频平台抖音,正在逐步介入科技传播的领域,这不仅为抖音增加了新的内容类型,也让科普借助短视频进行科技传播成为可能。以用户为中心的科普信息化为科普内容与普通公众间更广泛、深入的连接创造了机会,为科技传播提供了更多样化的传播生态。本文以抖音为例,关注社交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深入探析信息传播技术在科普中的应用,从而在未来发展中建立更加成熟的互联网+科普的服务形态。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互动数字叙事(InteractiveDigitalNarrative,IDN)框架,提出在设计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类科普童书产品的过程中,基于纸质书叙事符号与扩展现实交互界面形成映射关系,依托纸质书角色间的互动形成叙事情境,并将该情境迁移到扩展现实互动体验设计中。进而提出以视、听、触的隐喻性叙事符号、角色间社会化互动的叙事情境、第一人称视点的叙事视角作为扩展现实科普童书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赵志明  朱丽萍 《传媒》2021,(6):58-60
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呈现出的叙事特征与后现代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内容浅表化、叙事场景碎片化、叙事语言多元化与叙事主体去中心化.本文借助叙事学视角对后现代语境下短视频存在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在颠覆传统叙事特征及碎片化、狂欢式的传播模式下,短视频存在的合理性并对衍生出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程军 《新闻前哨》2023,(10):28-29
一部短视频的时空取自现实中的客观时空,然后通过影视后期剪辑将这些时空片段构建成新的影视时空。短视频常采用的叙事时空有:顺叙时空、交叉时空、平行时空以及倒叙时空。其在叙事时间上有压缩时间、延长时间以及等于现实时间,在叙事空间上有再现空间和表现空间。掌握好叙事时间、叙事空间的处理方法,有利于短视频的创作,提升短视频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回形针PaperClip"抖音号发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的科普视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本文分析了以"回形针PaperClip"系列视频为代表的科普类短视频在科普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独播节目日益成熟,形成了区别于以电视为主的传统视频类节目的叙事方式。本文基于叙事话语理论视角,以《这!就是街舞》为例分析其叙事特点,为传统视频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