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作为典型的资讯类社会化阅读App,移动新闻客户端是目前大学生阅读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本研究以权衡需求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影响大学生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需求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新闻资讯权衡需求、有用信息权衡需求、消遣娱乐权衡需求能够有效预测和解释大学生是否会采纳移动新闻客户端.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表达意见权衡需求同样正向显著影响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使用行为.相反,线上社交权衡需求和线下社交权衡需求对大学生的采纳和使用行为均没有显著影响.上述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洞察不同的需求因素对用户采纳和使用社会化阅读App的影响,同时对服务提供商如何提升社会化阅读App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距离移动支付用户接受行为研究:基于消费者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及网络外部性理论,对近距离移动支付的消费者用户接受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实影响消费者用户接受该服务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便利性、服务交互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用户感知价值有积极影响,消费者需求程度、创新意识、感知价值对用户接受意向影响较大,感知风险则对用户感知价值和其接受意向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感知成本和服务兼容性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最后,对研究结果、创新点和研究价值进行讨论,提出促进近距离移动支付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6):43-48
原生系移动新闻客户端是一类初创于移动终端的新闻资讯APP,它不同于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媒体系移动新闻客户端和以网易新闻、搜狐新闻为代表的门户系移动新闻客户端,具有纯粹的"移动基因"。在没有新闻采访权和门户网站丰富资源的背景下,原生系移动新闻客户端以用户为突破口,从新闻内容供给、信息推送、视觉传达、交互设计、增值服务等方面挖掘用户需求,努力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在竞争激烈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系统深入地探讨了大学生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的特征、使用行为、使用动机和满意度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使用者较非使用者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社交活跃度,同时使用者利用门户网站获取新闻的频率更高,但在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方面与非使用者并无显著差异;在大学生使用群体中,用户行为呈现典型的阅读碎片化和浅层化特征,同时用户在新闻阅读中乐于分享和点赞,却疏于评论;了解新闻资讯、获取有用信息、娱乐消遣、表达个人意见和促进社会交往这五大动机均能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总体满意度和社交满意度,但显著影响阅读满意度的只有了解新闻资讯和获取有用信息这两个动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大媒体开始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接口,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开始兴起,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AM)和消费者行为分析(AISAS)模型的相关变量构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用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主观认知、阅读偏好和体验共享均正向影响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正向影响用户使用意愿;用户使用意愿正向影响用户行为。基于此,提出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大媒体开始迅速抢占移动互联网接口,以移动智能终端为平台的新闻客户端开始兴起,随着其市场的不断扩大,将会对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归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媒体的数字化进程基础上,以新闻客户端为例,分析其给用户带来的使用与满足,并围绕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探讨主流媒体在移动终端上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新闻客户端凭借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即时的资讯推送以及活跃的社交互动,成为用户首选的移动媒体。新闻资讯App分为媒体新闻类和聚合信息类,研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传播策略,分析其优势与弊端,有助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曹梦媛 《新闻世界》2014,(6):170-171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各新闻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以满足现代用户碎片化时间内浏览资讯的需求。本文从用户使用与满足的角度,浅析新闻客户端在满足用户需求上的一些优势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使得公众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公共馆藏资源成为可能.基于用户角度分析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的因素,对推动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可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过程]鉴于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整合式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理论为基础,引入感知风险、信息质量、服务质量3个变量,构建出6个变量的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6种因素对用户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结论]数据分析表明,感知风险变量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产生负向影响,绩效期望、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3个变量对移动图书馆用户使用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努力期望和社会影响两个影响因素显著性未达到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针对已有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加以梳理和再分析。以明确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一般性因素在程度和方向上的差异。[方法/过程] 利用元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收集与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梳理和识别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移动图书馆的知识内容特征、技术媒介特征、用户个体特征和接受情境特征等4个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因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感知有用性、任务-技术匹配、感知质量、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个体创新、自我效能、社会影响、主观规范和感知成本等10个因素。其中,感知成本和任务-技术匹配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个体创新和自我效能对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最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是影响移动图书馆高校用户接受行为最显著的变量。  相似文献   

12.
李力  丁宁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0):137-144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类应用已跃至移动app使用率和使用规模第一,对人们的网络行为带来重要影响。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进展进行回顾,有助于研究者了解现有研究进展,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行为规律。[方法/过程]从移动社交类应用的生命周期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接受、使用、转移、退出等行为的研究,并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结论]国内外对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接受意愿和动机的研究已趋成熟,对不同移动社交类应用的用户行为比较和移动社交类应用用户的消极使用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层次较浅。  相似文献   

13.
杜诗瑶 《东南传播》2021,(12):96-100
近些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辉煌之下也隐有用户流失和用户使用意愿下降的问题.本文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20名受访者进行个人深度访谈的方式获得研究资料,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阶段的编码分析,从而构建短视频平台用户中辍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平台因素和用户个人因素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包括感知侵入、感知过载、成本感知、隐私担忧、上行社会比较,从而导致中辍行为的发生,其中替代品作为外部因素对于中辍行为的发生亦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在中辍行为发生后,部分用户持续中辍,而部分用户基于娱乐需求、社交需求和使用习惯的养成而回归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引入网络外部性理论的感知用户数量,结合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的自身特征,分析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扩展的TAM模型。利用AMOS7.0对数据进行信度、效度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类移动商务的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技术成熟度、感知用户数量、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影响用户态度和使用意向。该模型对解释和预测物联网环境下交易类移动商务用户接受问题具有较好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彦好  顾熠男 《东南传播》2021,(10):131-136
Vlog新闻作为新兴的视听新闻形态,展现出与传统新闻迥异的新特征.受众对这一新媒介技术能否接受、如何接受,是新闻工作者必须考量的问题.本文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对291份来自Vlog新闻用户的问卷数据考察其使用行为.研究发现:受众信息需求、情感需求和整合需求的满足均会正向影响受众对Vlog新闻的感知有用性,其中信息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大,而整合需求满足的影响最小;感知易用性也对感知有用性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上述因素可以用来预测Vlog新闻的使用态度和使用行为.文章基于上述结果对5位Vlog新闻用户进行访谈,并结合Vlog新闻产制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移动图书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分析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对今后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分析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14 篇实证研究,采用Meta 文献定量分析方法,从4 个方面研究用户体验的影响变量。结果表明: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系统环境、信息内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使用意愿、满意度、个人价值和社会影响。对各个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为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图3。表2。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17.
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阅读沉浸体验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使用心理,从而促进移动阅读的健康发展,增强用户持续使用和分享行为.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沉浸体验为理论基础,构建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28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SmartPL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涉入度显著正向影响沉浸体验,这些因素进一步通过沉浸体验显著影响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用户黏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鲁川  孙凯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0):134-14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搜索已经成为用户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新热点。文章以此问题为背景,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基于扩展的ECM ISC得到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理论模型,以期概括移动搜索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微观机理。该模型归纳移动搜索信息系统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等外生因素对用户的感知有用性以及期望确认的影响;用户的自我功效等个体特性对其持续使用意图的影响;促成因素等对其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图和行为与满意度、用户使用后的感知有用性、期望确认等内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移动图书馆是依托无线移动网络的图书馆服务系统,与其他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类似,移动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自身信息风险的防范,特别是为读者用户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文章以信息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研究发现二阶形成式变量信息安全感知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态度是影响移动图书馆使用意愿的前置动因。  相似文献   

20.
贾瑞琪 《今传媒》2022,30(1):20-25
本文以用户持续使用理论(ECM-ISC)及消费者行为学相关理论作为支撑,采取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对影响新闻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感知有用度、期望确认度、感知权威性、感知趣味性等要素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对新闻类APP用户的使用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当前,提高用户满意度,建立权威价值,强化忠诚用户群培养已经成为新闻类APP吸引受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