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法学界开展讨论以来,发表了不少很有见解的论述,但意见还很不一致。如何正确认识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正确认识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必须从概念开始,它是研究和探讨问题的前提。多年来法学界对某些问题的观点统一不了,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什么是法的阶级性?我认为,法的阶级性是指法所体现的意志的阶级属性,即它反映哪  相似文献   

2.
法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问题的讨论,已在法学界广泛展开,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问题的探讨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本着法学理论结合国内外(以国内为主)法制建设的实际,从新的历史情况出发,探索新问题,应对这一基础理论提出一些新见解,以推动法学实践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注册视听生法律专业的《法学基础理论》课,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学员学习有一定难度,现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要求,按章节的顺序把每一章节的重点问题作一列示,以期给学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望学员能引起重视。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1、识记:(1)法学,(2)法学的研究对象,(3)法学的性质. 2、领会:(1)法学的产生,(2)法学的发展,(3)法学的特点. 3、应用:(1)研究法学的必要性,(2)学习法学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法学的任务 应用:(1)比较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特点,(2)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重要意义.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学习意义  相似文献   

4.
阶级性自我国法学研究开始时,就对我国法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致今日,很多学者在论著中仍然大谈法的阶级性,本文从我国法学发展的角度,探讨了阶级性对我国法学的影响,主要从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三个方面分析了阶级性对我国法学的不良影响及表现,以期通过分析促进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张光博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已经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出版。这本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法学基本问题的一次可贵的尝试。它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观察和分析法学基本问题的思想武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彻于各个具体法学问题的论述和研究的全过程。书中有研究法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否定了曾经有过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点,科学地坚持了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坚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说明法在服务社会,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6.
1962年,吴晗在《前线》12期和16期发表了《说道德》、《再说道德》两篇文章,分析了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许启贤在《光明日报》(1963年8月15日)发表《关于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一文,不同意吴晗的观点。吴晗又发表了《三说道德》(《光明日报》,1963年8月19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看法.随后,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开展讨论。①现将争论的主要问题,介绍于下:一、关于道德的阶级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多年来一直担任政治和历史两个专业的《法学概论》教学工作,采用国家教委推荐的适用于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政治专业的《法学概论》教材。该教材无疑具有许多优点,但对于法的阶级本质问题却缺乏全面、深刻、系统的阐述。法的阶级本质问题是法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学生学习《法学概论》的根本出发点。正是这个问题,成了前几年我国法学理论界争论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法学和法学基础理论名词解释 (1)法学(2)法律现象问答(l)法学与其他学科对法律现象的研究有哪些不同?(2)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3)法学基础理论在法学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第二章法的起源名词解释 (1)社会 (2)个别性调整 (3)规范性调整问答(l)个别调整和规范调整有何特征?(2)怎样认识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3)法是怎样产生的?(4)法与原始社会习惯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第三章法的本质第六章社会主义法的概念l名词解释 (l)法的本质 (2)社…  相似文献   

9.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中,争论最大的是社会科学的真理究竟有没有阶级性?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究竟有没有阶级性? 认为有阶级性的同志说: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有阶级性的,所以这些真理是有阶级性的。认为没有阶级性的同志反驳说: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两重属性;这两重属性是并列的,没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根本特点是什么?这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认识论思想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阶级性和实践性,而阶级性和实践性各自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则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一些哲学专著和教科书把阶级性和实践性并列起来,平铺直叙地进行说明,甚至把阶级性看得比实践性更根本、更重要。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阶级性和实践性,而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根本特点当然也是阶级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吴家麟同志在《概念要明确──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一文(以下简体“吴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8月7日)中正确地指出:“主张任何真理都没有阶级性的同志,一方面把真理包括在认识、理论之类主观现象的外延之内,另一方面又认为真理是客观的东西,因此就难于自圆其说了。”“只要谁把真理的外延包含在认识、理论的外延之内,谁就回避不了‘有的真理有阶级性’这个结论”。但遗憾的是,“吴文”并没有根据这些正确论断,遵照真理属于认识、理论范畴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得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发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地位和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通过对法的起源、法的本质、法的作用的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真正的科学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法学又是不断发展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必将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因为:它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提供了哲学基础;它第一次阐明了法律起源、本质、作用等法学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它作为产生标志也符合理论发展规律和历史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法制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必须通过《法律基础》课的讲授,使大学生系统了解我国的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全面接受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一、应当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法的基本观点,把树立学生科学的法律观作为首要任务贯彻始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学有精深的研究。他们曾经以相当大的精力深入研究和探讨了诸如法律的理论和历史、当时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等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的一般…  相似文献   

16.
本全面评述了李达《法理学大纲》一书。认为这部在中国研究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开拓性作说明了法学与哲学的关系,评介了西方古希腊以来法理学的各人流派,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奠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工作方面的原因,我没有及时读到田崇勤同志的《真理有阶级性一面吗?——评<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的文章(见本刊1980年第一期)。在读到了之后,深切地感到,搞哲学的要学点逻辑。列宁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列宁全集》第38卷,第216页).哲学自然不能例外。真理问题的讨论,同样要应用逻辑。尤其是辩证逻辑,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哲学问题的武器。本文的主旨不是阐述我对真理有无阶级性的观点,而只想就这次讨论的方法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到底包不包括立法平等?立法平等论与司法平等论的争议一直存在,至今在法学界仍然没有达成共识。文章试图从正面回答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律的阶级性与立法平等论的冲突问题,为立法平等论寻找理论支撑,并对立法平等中不可忽视的差别对待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发展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文中的一些观点,如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哲学、没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三次理论创新等,相信读者有见仁见智的评析。  相似文献   

20.
孟德斯鸠(1689—1755)是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过思想准备的卓越的思想家,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法学家。他在其主要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中,对国家与法的理论作了一系列创新的阐述。学习他的有关国家与法的理论遗产,对法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必将有所裨益。一社会是怎样发展的,是靠什么发展的,这是任何一个法学家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